情绪心理学角度看中学生语言学习中的恐惧与焦虑

点赞:12480 浏览:481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恐惧和焦虑是情绪心理学研究的范畴.笔者从诱发恐惧的文化线索、焦虑的产生原因等方面的理论出发,讨论了其对初中生语言学习所产生的重大心理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降低学生恐惧和焦虑的方法.

关 键 词:情绪心理学;初中;语言学习;恐惧;焦虑

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中,笔者通过课堂观察,批阅学生学习日记、试卷,师生谈话等形式,发现了许多初中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语文和英语的深刻心理情结.这些心理情结不是多数老师所抱怨的学生的智力问题或懒惰习惯造成的,而是《情绪心理学》中恐惧、焦虑等为代表的情绪的产物,其存在的普遍性很高,危害严重,值得研究.

一、恐惧的产生有文化线索

恐惧是一种具有强效应的情绪,对知觉、思维和行动均有显著的影响,在全部基本情绪中具有最强的压抑作用.诱发惧怕的心理原因可分为“天然线索”和“文化影响”两方面.其中的“文化线索”是来自社会的学习.例如学生害怕语言学习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心中产生了对的预期,这是受明显或隐蔽的被接受或拒绝的社会性后果决定的.比如笔者看到有一些学生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相当认真,作业完成积极主动,平常的作文也写得不错,可是在考场表现平平.通过对学生的试卷分析,笔者找到的答案是,语文是期中、期末的第一场考试,学生惧怕考试开局不好,因而心理恐惧、手心冒汗、书写走形、审题失误,作文跑题.这就是“文化线索”下的恐惧.

二、恐惧是可“习得”的

上述语言学习的恐惧不但有着“线索”可循,情绪心理学认为恐惧还可能是“习得”的,可由想象或认知过程所诱发的.世界上最令人恐惧的事物就是“鬼怪”.无知的小孩并不怕鬼,只有被人教过的小孩心里才有了“鬼”,才习得了对“鬼”的恐惧.恐惧是想象的,来自记忆和认知评价的预期都可引起恐惧.由此推理,那些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恐惧”其实是从别人那里听说而“习得”的“恐惧”.教师严肃的表情和语言以及严厉的教学管理都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鬼”,使学生对教师的惧怕,转而会成为学生对语言科目的恐惧.笔者观察到由于本班英语教师是个个性极强的女教师,她对学生要求很高,对学生管理苛刻,动辄惩罚,因而在她的授课中,学生都担心上课走神,出现失误,导致心理过度紧张,连那些原本优异的学生每每遇到英语课也会忧惧担心、心神不宁、痛苦不堪.

情绪心理学角度看中学生语言学习中的恐惧与焦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情绪心理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恐惧的危害是大的

有的学生即使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数次练习仍不能正确发音,也不能流利念出一句话,笔者发现每每下课后,那些“差生”均口齿伶俐地和伙伴交流着.原来“脑子笨”“嘴笨”是上课时的恐惧使然:在强烈恐惧的情况下,学习者大脑形成狭窄的“知觉管道”,大部分视野成为盲区,使思维缓慢、活动刻板、肌肉紧张、行动僵化.


四、焦虑常常是“前刺激”现象

焦虑是一种说不出的和不愉快的预感.由紧张的烦躁不安或身体症状所伴随的,对未来危险和不幸的忧虑预期.可见焦虑是“前刺激”现象.如学习者对语言课堂尚未发生的“不愉快”的刺激,是由于个体的预测,对学习带来焦灼不安的心理状态.表现形式有多种,来自书面报告的有:①身体过度反应,如出汗、面孔潮红、呼吸短促、心悸、肠胃不适、疼痛和肌肉紧张;②认知性心理焦虑,如强迫思维、思虑过度、忧思和不安.例如:本班刘XX,14岁,后进生,不喜欢上英语课,在课上出现肚子痛的情况,而医生认为这种肠痉挛是心理紧张所致.再如:本班郭XX,14岁,优生,临近考试时,担心英语成绩提高不到老师要求的110分以上,会被批评,“失面子”,夜不能寐,白天少言寡语.

五、和谐教学,降低恐惧、焦虑

(1)教师要增加亲和力把微笑带进课堂.作为语言教师更应该用热情、、宽容的心去关怀学生,让他们保持自尊心和自信心,以鼓励和表扬减轻紧张气氛,才可以让学生轻松习得语言.

(2)宏观把握教材,降低难度,深入浅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体现在始终依据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轻松学习,比如教师要不断调整过难过密集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任务,分散难点,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提问,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