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心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与管理

点赞:24306 浏览:1088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与定位

1.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校本教研明确提出:教学研究必须立校实际问题.其实际意义在于:①显示出教研的全方位进行和效度,即把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这三种基本力量集合成三位一体的结构;②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使教师由被动转为主动,自觉开展教研,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③提出“问题―设计―行动―反思”这一循环往复、不断生成发展的教研过程,赋予教研活动以生命力.而“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要求其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发展,也只有以此为标准,教师才能够尽快成长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验者和创造者,这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所以“校本教研”才是“真正的教研”.

2.对校本教研的定位

反观我们的课堂,我们所做的与所说的总是相距很远,“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培训效果何在?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使培训走向校本,再由“校本”走向“师本”,而不是简单地在“培训”前嫁接“校本”这两个字呢?经过深思与探索,我们将校本培训下移为校本教研,将其定位于理念提升与实践智慧的有机融合,重点指向教师的行动层面,即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的转变等.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与管理

1.抓好“三个层面”

(1)抓好基层学校的常规研讨.中心小学下属的基层小学,因地理位置不同,规模不一,条件不同,师资各异,发展不均衡.因此,中心小学要指导各基层学校立足学校实际,每周开展常规教学研讨活动,并把着力点放在理论学习和研究如何解决本校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上.

(2)抓好教学片点的片区研讨.为使教师之间的互动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使一些偏远学校或教研力量较为薄弱的小学校能够走出封闭的圈子,中心小学可以建立教研片的教研网络.如福建省南安市官桥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中心小学”)把18所小学划分为4个教研片,每周以教研片为单位举行一次课堂教学研讨,组织学校行政和对应年级对应科目的任课教师,共同研讨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多途径的互动实现教研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实效.

(3)抓好中心小学的集中研讨.中心小学经常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内容上也按学科的不同安排了课堂教学现场.同时我们还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解决课改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来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了上好每一堂研讨课,中心小学认真组织教师、教研员进行集体备课,通过执教教师“说课、上课、反思”,听课教师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专家或课改指导组责任人点评的形式,促成“备课―说课―上课―反思―评课”一条龙的教学研讨流程,达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集中研究,教学教研的潜能在专家、教研员、学校行政、教师之间的不同看法相和互碰撞的热烈气氛中得到释放,其余波也在往后的教研中得到扩散.

2.用活“四种载体”

(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常用的一种组织模式.通过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共同分析课程标准,教材重点、难点,研究学情,制订教学目标、方案,并确定教学方法,设计优化教案和教学结构.中心小学在组织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师二次备课提出具体要求,要求每位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设计中,既要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性整合”的集体备课模式,切实实现“同伴互助”下的共同成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农村中心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与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校本教研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课例研究.课例,教师每天接触却又常为此困惑,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课例研究作为实施校本培训、落实校本教研的载体.通过课例研究,让教师以结合新课程理念为起点进行有目的、有主题的教研.在此基础上,还要求教师在对课例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深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所提供的课例还存在哪些问题,离新课程的理念有多远,应该怎样改进,从而设计出符合新课标的施教程序和施教方案.

(3)学术沙龙.为加强教师间的互动,让教师在交流中提升思想以实现共同进步,学校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术沙龙活动.开始阶段,活动的主题以及参与人员由学校指定,为全体参与打下基础;进入成熟阶段就可向教师广泛征求选题,选出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公布后就围绕主题搜集资料、提炼观点,进行交流和探讨.其过程追求不同观点的交锋,结果也不苛求形成定论,重点在于形成自己的思想.


(4)课题研究.近几年来,中心小学鼓励并支持教师积极申报省、市、县级的课题研究,还发动基层学校教师参加小课题的研究,均取得较好的成效,得到省、市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增强了群体研究意识,提高了协作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能力,广大教师的教育智慧资源在研讨交流中激活和增值.

3.建立健全“两种机制”

(1)建立保障机制.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推进课改的全面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中心小学建立了校本教研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领导;适时调整课改领导组和学科指导组,打破排资论辈的传统观念,把一批来自课改实验第一线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勇于实践的“课改新星”,充实到学科指导组,为课改指导组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织.

(2)健全激励机制.教研活动不要成为“例行公事”“一潭死水”,这就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校本教研中学习提高―反思交流―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个环节落实到位,这就增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集学习、交流、提高于一体,受到教师的欢迎.为进一步激励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学校在评选优秀教师、年度考核等方面,对在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及时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进修培训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激发教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教研活动中,教研不再是苦累的代名词,而是充满着活力.

三、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

“校本教研”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尤其是在指导教师运用“新理念”实施教学,加深对“新理念”的理解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实施校本教研以来,不少问题也呈现出来.

反思一:多数教师尚未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其原因有:①教师理论水平、教研能力的不足;②长期行政式教学的影响;③误解“专家引领”,不敢挑战权威;④运作体制仍存在问题.

反思二:教师习惯于“教”而未能进入“研”的状态.不少教师长期以来都凭经验教书,未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同化”并达到有意义的建构;教师习惯根据上级或教研人员的框架参与教研,突然“各自为战”便不知所措.

反思三:研讨中,“人云亦云”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多数教师“爱面子”、怕说错;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在学习时只是一味接受,而不是批判性的,缺乏自己的见解.

反思四:只注重结果,未能侧重于“生成性教研”以及“生成教研的方法”,这很不利于“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而校本教研的基本过程“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是循环往复、不断生成的,所以需要我们对结果再进行反思,深化教研,从而提高教研能力.

综上所述,要开展好“校本教研”,“教研”本身和“教研”之外的问题都要注意到,也就是说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都要解决才行.前者关于体制改革,即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后者关于师资队伍建设,即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培训”,真正提高教师教研素质.希望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这些问题能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官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