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与控制

点赞:21282 浏览:953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就业现状相关数据分析发现:1)近10年我国体育本科专业点设置总增长率为175%,其中,社会体育专业设置点增速过快为613%;2)体育本科专业近10年招生总增长率为122.9%,其中,社会体育专业增速过快为455.0%,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增速较小,仅为40.1%、52.3%;3)全国体育本科专业初次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形势最好,对口率较高;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率较低;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对口率最低;整体就业形式存在地域、专业、校别差异.据此,提出专业设置控制思路为:1)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应提高办学门槛,严控专业点设置,压缩招生规模;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依托传统院校的专业办学优势,尝试与、院校联合办学,并加快该专业办学国际化步伐;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应依托部分重点体育院校,以培养硕士、博士精英专业人才为主渠道.

关 键 词:体育本科专业;设置;控制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6-0113-06

Abstract:Throughanalyzingtherelateddataofphysicaleducationspecialtysetting,enrollmentscale,andemployment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ofChina,itioundthat:1)Thecruderateofincreaseinphysicaleducationspecialtysettinghasbeen175%fortherecentdecade,amongwhichthesocialphysicaleducationspecialtysettinghasthemostrapidincrease,addedupto613%;2)Thecruderateofincreaseinenrollingis122.9%,amongwhichthesocialphysicaleducationspecialtyincreasedto455.0%,humanscienceandtraditionalethnicsportsonly40.1%and52.3%respectively.3)TheinitialemploymentrateofthephysicaleducationspecialtyhasbeenlowerthanthatoftheerageinChina;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hasthemostoptimisticemploymentsituation;employmentrateofsportstraining,humansciencelower,andsocialphysicaleducationlowest.Theoverallemploymentsituationhasadifferenceinregion,majoranduniversity.Thereby,waysofcontrollingthespecialtysettinghebeenputforward:1)Specialtiesofsocialsportsandsports

收稿日期:2012-04-13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我国体育专业设置与控制研究”(2009tjk058).

作者简介:刘晓辉(1969-),女,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体育系,广东惠州516007

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HuizhouUniversity,Huizhou516007,Guangdong,China

trainingneedtoraisetheirthresholdsofenrollment,controlthespecialtysettingsstrictlyandnarrowtheenrollmentscale.2)Traditionalphysicaleducationspecialtycanrelyontradition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advantagestocorporatewiththecollegesofarmedpoliceandpublicsecurityandquickentheirinternationalization.3)Specialtyofphysicalmovementscienceshoulddependonsomekeyphysicaleducationinstitutestoformachannelofbringinguppostgraduates,PhDandelites.

Keywords:physicaleducationspecialty;setting;control

近10年我国体育本科专业步入了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阶段,呈稳步增加的态势.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的变化体现了学科专业结构和社会对体育人才多元需求的变化,但某些专业设置规模的快速扩张、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及即将来临的人口增长拐点可能导致的学生生源下降等因素,迫使我们需要超前预测社会、市场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变化,并提前布局.因此,控制体育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对保证体育人才培养规模、质量的统一以及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表1所示,从2001到2010年10年间,专业设置规模呈增加态势,体育本科专业设置点整体数量增长了1.75倍.其中,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点增长数量都在1倍左右,社会体育专业点的数量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6.13倍.其中,2003、2004年为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的快速扩展期;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自2006年以后基本保持平稳发展.规模增加的诱因主要是:1)2001年因奥运申办成功等社会因素的激发,成为体育本科各专业扩展的突增力;2)尽管运动训练专业为教育部明文限制专业,一般院校难于获批,但由于相关部门鼓励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尽快形成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大学生竞技人才培养体系,并与国际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接轨等因素推动了改专业的发展;3)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因“人文奥运”的推进、武术进入奥运大家庭的诉求以及如何将“武术”等民族传统项目为载体传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等因素促进了该专业的发展.不过,在申奥成功后的几年以及奥运会结束后,这两个专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步入稳定期.近10年增设点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社会体育专业,主要原因是:1)从理论与宏观角度讲,该专业设置符合我国休闲时代社会发展的体育人才需求;2)专业设置获批门槛较低,许多高校纷纷增报,据统计该专业涵盖了体育、师范、医学、理工、农业、综合等各类型高校.尤其是近3年,除社会体育专业快速增长、体育教育专业小幅增加外,其他专业设置均保持现状.

2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招生现状分析

2.1整体招生规模现状与分析

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4.2%、17.4%、13.6%、6.9%、2.7%、7.1%、6.6%、7.5%,9年总增长率为122.9%,略高于全国各专业100%招生总增长率,经历快速增长-小幅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数在这9年间增长了2.82倍,人数突破23万.培养规模的扩大,刺激了人们对体育专业教育的投资建设,拓展了社会资金向教育事业注入,推进了教育的产业化.在加快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另外,培养规模的扩大还可以加速培养专业人才规模,提高全民族素质,调整劳动力知识结构水平,致使国家“科教兴国”大计落于实处.但培养规模扩张的同时也要关注扩招所带来的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布局的宏观失控及学科专业总体规划的缺乏,而导致人才质量不能保障,大学生就业困难等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总之,体育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追求规模的扩张,应考虑从完善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市场供求等因素适度控制.

2.2体育本科各专业招生规模现状

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目录内5个专业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每个专业的招生规模可以充分反映出5个专业的布局结构,以及各专业的发展态势.

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与控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体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2.1体育教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19.8%、12.8%、11.6%、4.9%、1.3%、6.0%、5.0%、6.8%,9年总增长率为90.6%,略低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本科专业招生增长率.在校学生数在这9年间增长了2.29倍(略低于全国体育专业2.82倍的增幅),人数突破12万.9年招生人数呈现快速增长-下降-平稳增长的态势.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学科中最基础、最早设置的专业,其人才的培养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周期,与市场人才的需求契合较好,基本形成良性的稳步扩大的人才培养流程.另外,体育教育专业仍是体育专业中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基于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相对饱和,适当压缩其培养规模,适度增加新兴专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2.2.2运动训练专业:2001-2009年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见表2)分别为34.7%、21.9%、9.0%、2.3%、-0.2%、-1.2%、9.3%、4.6%,9年总增长率为106.48%,略高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及体育教育专业招生增长率,呈现为快速增长-负增长-慢增长的态势,说明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规模在快速增长之后进入了稳定期.9年在校生人数增长了2.91倍,略高于全国体育专业2.82倍的增幅.

2.2.3社会体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35.7%、25.9%、58.8%、18.5%、17.5%、5.8%、8.5%、16.9%,9年总增长率为455.0%,远远高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个专业招生增长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9年在校生人数增长了7.68倍,可见其势头迅猛.一方面,由于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社会体育怎么写作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成为社会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热点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点突增推动了此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另一方面,新增专业在理论上都是符合人才市场对热点专业的社会需求,受市场的拉动作用使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同步增长.另外,也与此专业门槛较低,国家鼓励申报,高校容易获批此专业有关,表1中后3年的专业布局数据也说明这一问题.

2.2.4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1-2009年高等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3.6%、23.3%、24.4%、13.1%、-17.0%、5.0%、1.9%、13.3%,9年总增长率为40.1%(见表2),远低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增长率,是所有体育专业招生增幅最小的专业.呈现一个“上升-下降-上升”上下波动的态势:2003年到2004年快速增长,2005年到2006年快速下降,2009年呈现适量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招生增长率波动较大,可能与此专业的入学门槛比较高、专业性较强、就业领域相对局限有关.

2.2.5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4.7%、17.8%、-0.07%、-2.9%、1.1%、10.8%、4.2%、2.5%,9年总增长率为52.3%,远低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增长率,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呈增长-小幅下降-小幅增长的态势,整体增长平稳.这说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在快速增长之后进入了稳定期,规模的稳步增长可能与此专业的招生来源的区域性、专业性、就业局限性相关.3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据统计,1997年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是90万人,1998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6万人,到2005年为325万人,2011年有780万的大学生毕业.相应的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尹志琼等研究表明,四川体育专业毕业生情况:1998年为500人左右,2003年达到3000人.许多综合性大学,以前本来没有体育专业,现在也开设了体育专业,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人口基数过大,就业困难.

3.1体育专业整体就业现状:由表3知,全国普通本科各专业就业率近几年稳中有升,初次就业率平均为72.00%,全国体育专业本科初次就业率为64.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率.根据2010年《出国与就业》杂志就业动态栏目报道:本科中的综合类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年终就业率)为88.6%;理工类院校毕业生为88.5%;体育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为74.7%.一般而言,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数据以初次就业为准.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初次就业率在30%以下为就业危机,30%~50%为就业困难,50%~70%为基本正常,70%以上属于正常.根据此标准,全国体育专业本科就业率为基本正常状态.

根据辽宁省省教育厅、省发改委2009年公布的各省高校毕业生年度就业率,辽宁省的年终平均就业率接近95%,而2008年底沈阳体育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3.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哈尔滨省教育部门于2009年6月公开的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哈尔滨体育学院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仅为44.59%,不到60%,处于就业困难状态.陕西省10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2009年的初次就业率只有20.5%(82人),处于就业危机状态.经过两年时间2009届体育大学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2.6%(76人),2010届则为88.2%(90人),这说明大学生找工作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要摆正心态.江苏省2007-2009年体育类初次就业率由65%提升到71.46%,达到正常水平.由此可见,我国体育专业整体就业现状存在明显的地域、校别、时间差异.

3.2体育各专业就业现状

3.2.1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曾剑斌报道:2007-2009年华东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6.82%、70.16%、60.75%(表3),平均为69.24%,就业形势属于基本正常,略高于全国体育专业就业率.但近三届的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最低,处在70%以下.预计2010届华东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将更低,毕业生将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赵长征报道[8]:2007-2009年江苏省体育教育就业率较为稳定,2009年达到73.07%,高于体育专业总就业率,就业形势乐观.由表4知,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对口率较高,从事教育工作仍是其就业的大后方.但也存在逐年降低的趋势,到企业工作的比例呈逐步增大趋势.

3.2.2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社会体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对高等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率先试办,1998年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后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全国已有223所高等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其中教育部等部委直属院校12所,体育专业性院校14所,涵盖了体育、师范、医学、理工、农业、综合等各类型高校.十几年来,社会体育专业已初具规模,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持,但亦暴露出一些问题.由表3,表4知:江苏10高校及三峡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呈降低趋势,平均为61.90%,均值低于全国体育专业就业率.另外,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较低,只有15%左右的学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近一半的人到企业从事与体育专业无关的工作.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2009年以来的统计报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连续三年排在倒数后10位,分别是2009年第3位(40%),2010年第7位(46%),2011年第3位(34%).此结果与我们统计的结果近似.并且,社会体育专业半年内离职率平均在35%左右,毕业生月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结果与社会体育专业设置与招生的快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3.2.3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统计表明(见表3),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近3年处于基本正常水平,其就业比例明显高于江苏10所高校平均就业率(三年中有两年处于就业困难水平).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尽管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均值低于体育教育专业但有转好迹象呈现上升趋势,以江苏省10高校为例,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2009与2008年相比提升24%.由表4知,运动训练专业就业去向比较分散,只有近13%的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其次选择企业或升学,近一半的学生从事其他工作.

3.2.4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由表3知,在全国四所体育学院高校中,北京体育大学的就业率最高,原因可能是:北京体育大学是体育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生源质量远远高于其他院校;另外,北京体育大学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教训一体等优势明显.因此,北京体育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呈现这样的局面正是以上综合实力的体现.但其他三所院校初次就业率也均在85%以上,远高于江苏省10所院校47.55%的就业率,同时也高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专业就业率.反映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域毕业生就业率存在明显差别.但同时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差距正在缩小.由表4知,北京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流向第1位是学校体育教师,其次是门,第3位是企业.说明,系统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择业行当,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3.2.5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率现状与分析:由表3知:江苏省10所高校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56.30%,最低一年为38.89%,处于各专业较低水平.但在李博文所调查的15所院校中,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的年终就业率相差较大,较好的学校就业率能达到90%以上,而一般院校则只能达到70%~80%.从表4的就业去向统计看,1/3的学生继续考研深造,近一半的学生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仅有20%人从事教育工作.4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控制策略


4.1整体规模控制策略:近10年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布局及招生规模基本同步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呈现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阶段,保持体育专业现阶段良好的发展态势及规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基本策略.

4.2各专业控制策略

4.2.1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专业最基础、最成熟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教育部门仍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大后方,就业率较高.区域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相对稳定,保持现有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基本策略.

4.2.2社会体育专业:近几年社会专业设置保持5%,招生人数保持15%左右的增长,是体育各专业增速最快的专业.但也由此带来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毕业生就业困难,专业对口率较差等.2010年教育部唯一同意撤销的体育专业是湖南省南华大学的社会体育专业.因此,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办学门槛,压缩专业及招生规模,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内部结构,力求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目标一致,改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既短缺又过剩”的尴尬局面是当前的基本思路.同时,呼吁政府在相关单位(如社区)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相应岗位,提升群众(社区)体育开展的有效性、普及性与科学性.

4.2.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作为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扩张最小的专业,其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由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竞技体育机构等单位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精英化,本科毕业生难于立足.因此,严格控制规模,选择部分重点体育院校,集中优势办学条件,以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博士精英人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基本思路.

4.2.4运动训练专业:目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论专业技术水平不如高水平专业运动员,论文化素质不及其他专业学生,再加之所学专业单一,因此,就业途径相对较少而且分散,压力较大.但在高校竞技体育的推动下,该专业规模有扩大的倾向,申报该专业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所以,以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特色、竞技水平、就业状况等为评价指标,严控专业点的审批是其基本思路.

4.2.5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资料表明,高校是民族传统专业毕业生首选的就业接收单位,其次是部队和系统.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单位种类限制较大,就业格局单调.因此,严格控制专业点的审批,依托传统院校的办学优势,慎重布局专业点和执行扩招计划,按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进一步加强与门的人事合作,并逐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是该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等)推向世界,扩展国际就业渠道,也是值得尝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