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与高职院校文化的融合

点赞:21247 浏览:954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必然会带来两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的融合从根本上来讲是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家精神与高职院校文化的融合.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企业家精创新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的思考有二:着力培育有高职特色的校园精神;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

关 键 词:企业家精神;高职院校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190-02

企业和高职院校,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不断发生冲突和融合,校企文化成为21世纪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高职院校校企文化与企业家精神

(一)高职院校校企文化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以企业为导向,这构成了高职院校的核心办学理念.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嫁接点是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价值观念.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明确提出以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为自己的办学目标,这是“以企业为导向”理念的最直接表达.“以企业为导向”,就是一切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首先体现在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员工,通过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即校企合作,实现与企业的对接;其次是把学生当成客户,密切关注学生需求,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愿望,通过学生的健康成长,优质就业,实现家长的教育投资回报.


以企业为导向的根本,还在于将企业文化引入高职院校文化体系中.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家精神.用企业家精神引导大学的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使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之间实现了内在的关联,企业文化和大学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是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大学创新-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大学文化,经过四个环节的过渡,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融合起来.

(二)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英文为“entrepreneurship”,费舍和科赫(JamesL.Fisher&JamesV.Koch)在其经典著作《企业家型大学校长》中指出:Entrepreneur来自一个古老的法语动词entreprendre,意思是“承担、从事(toundertake)”.牛津英语词典(2003)关于“Entrepreneur”的第一个定义为“一个公共音乐机构(apublicmusicalinstitution)的指挥官或经理”;它指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Entrepreneur”指的是“负责一个企业的人,一个拥有并管理一项事业的人,一个承担营利或损失的人”.

多数研究者认为,企业家精神应包含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契约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民族精神,正是这样七种精神,构建了的企业家人格特质.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邓兆生先生认为,伟大的企业家往往拥有下面三种品质:为实现理想付出热情、坚守原则以及执着追求.汪丁丁认为,企业家精神应包含熊彼特的“创新精神”,诺斯的“合作精神”和韦伯的“敬业精神”.本文所指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汪丁丁所认为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二、企业家精神与高职院校文化体系的融合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职院”)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成立于2004年,是由五所层次和类型不同的学校合并而成的高职院校,2007年该校进入国家百所示范院校建设单位之列.该学院的文化体系主要包括办学定位、办学宗旨、办学传统、校训、办学理念、办学精神、愿景等方面,其文化体系内在的包含了企业家精神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办学宗旨所体现的创新精神

创造力是把创新精神付诸实践的能力,教师创造力是学校创造力的重要体现者.高职教师创造力培养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们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1]由此可见,教师创造力的培养既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也关系到教师自身职业发展.

企业家精神与高职院校文化的融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文化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宁职院的办学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宗旨体现了对创新精神的追求.创新意识主要体现为教师创造力的培养,培养教师的创造力,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掌握领先的技术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是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能够满足的.宁职院一反传统“灌输式”教学,提倡项目驱动、分组实训、讨论辅导等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寻求多样性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训和办学精神所体现的敬业精神

从一般层面来理解,敬业精神是指主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积极投入和执着追求的态度.宁职院的校训和办学精神都充分体现了对敬业精神的追求,并在实践层面从两个方面着力构建:一方面是对师生内在的精神培育,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以及自我道德塑造、更新教育观念等;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制度规范,建立相应的强有力的行为规范、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构一个以突出能力为核心的敬业价值导向和制度模式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

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敬业精神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勇于创新、走向辉煌的强大动力.对一所学校而言,敬业精神也是学院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三)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所体现的合作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团队精神”是企业选拔和任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和要求,这一现象,使得团队文化的塑造成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合作精神是宁职院一直以来的办学传统,也是其办学理念中的重要内容,学院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渗透团队合作精神:一是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成为学院精神的核心动力.调查表明,学院教职工对学院的办学理念高度认同.二是分工清晰,责任明确.学院组织人事处对每个岗位都制定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使每位教职工都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范围.三是培养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学院积极通过学代会等制度平台,使教职工参与学院的重大发展事务中.四是实施绩效考核,建立科学有效地激励体系,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高职院校的合作理念还体现在校企合作方面.校企合作贯穿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具体表现在企业参与专业开发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实用的进取精神,组织层次的企业家精神是组织可持续快速发展的精神力量.企业家精神在高职院校组织层次上的体现,构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核.

三、对创新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的思考

受高职历史发展和积淀原因的影响,在校区文化融合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新的历史时期,要创新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就是要将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文化熔铸为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同时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一)就精神层面来说,应着力于培育有高职特色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对学校宗旨、使命、定位、价值、愿景的高度凝练和整合,目标是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形成一种特定观念体系和文化氛围,从而成为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2].其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院价值观,价值观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基石;二是学院奋斗目标,在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全体师生或大多数师生认可的、并愿意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和目标;三是学院核心理念,为了实现学院的共同目标,必须要求全体师生遵守某些关键信条;四是学院组织信念,也就是要形成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纪律性约束——组织信念,使得师生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行为与学校整体目标和任务是紧密相连的,并愿意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遵守共同的组织信念.

鲜明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既具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所共有的特征,又要体现定位是地方性、行业性很强的“职业型”特性.校企文化融合就是其“职业型”特性在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要体现.校企文化融合的根本就在于要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并最终积淀为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也就是要将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家精神熔铸为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从而积淀为有高职特色的校园精神.

(二)在办学机制上,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

校企合作是实现企业家精神与校园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但校企合作仍存在很多问题.新的形势下,为进一步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需要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健全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涉及学校、企业、政府三个方面的关系.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较多涉及学校和企业,而没有形成学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样就使得产学合作教育和产学研结合的实际运行只是在某一点和某一时间段获得成功.这其中的主要问题是三方的推动力问题没有解决.在事关产学合作教育的三方即学校、企业和政府中,只有学校一方因就业难而有足够的需求动力,而其他两方,特别是企业因处于就业的需求方即劳动力的写方市场,缺乏足够的动力.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当务之急是要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在校企互动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的职能.政府要通过制定和出台鼓励校企合作教育的政策,激发企业的需求动力,以此来推动学校和企业的进一步合作.

将企业家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凸显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文化特色,也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核心发展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