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自学型课程的实践与

点赞:5421 浏览:196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关 键 词:本科生自主学习自学型课程教学管理

“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北京工业大学自2007年起积极进行了在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自学型课程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

设置自学型课程的实践及效果

积极响应〔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号召,学校在修订2007级本科生教学计划时,明确提出了“自学型课程”理念,并将其纳入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明确学分和修习要求.要求各专业设置不少于2学分的自学型课程,由学生主要通过自学达到教学要求,通过考核取得相应学分,未修习或修习未通过者不能毕业.截至2012年5月,学校已面向5届学生开设了240余门次自学型课程,参加学生人数达9,800余人.


自学型课程实践增强了教师教学研究热情,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如何有力冲破“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师、教材三中心”单一教学的模式束缚,一直是高校面临的改革难题.自学型课程实施几年来,教师根据课程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问题驱动模式:教师按照教学日历,提出在不同时段学生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布置相应的课程作业;在每一时段告一段落时,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总结.项目(学习任务)驱动模式:教师将课程学习目标分解整合为学生需要完成的不同任务或一个个具体项目,把教学内容巧妙隐含在每个任务完成过程或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小组学习模式: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安排不同的自学内容;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各组长为组员分配任务并负责协调,经历资料调研、设计实践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进行学习内容的课堂汇报、展示并提交小组学习报告.网络交流辅导模式:教师在开课初就在网上开辟课程网站和论坛区,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安排、展开答疑辅导及师生交流研讨.开放自主实验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自主制定学习和实验计划,安排学习和实验进度,选择适当的学习和实验内容、学习和实验方式、学习资源等,进行自我管理、监督和自我评价.团队竞赛模式:将学生组成团队以分组学习竞赛形式展开学习活动.案例分析研讨模式: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搜集材料、开展研讨分析.

设置自学型课程的实践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主学习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自学型课程实践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校园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5年来,学校“教育在线”学生用户近2.1万人,日均访问量1.02万次,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也带动了多形式学习辅导活动蓬勃开展.应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学校建立了学业辅导制度,加强了对不同需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并正逐步在全校推广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对自学型课程反映良好,产生了许多肯定和赞成性反馈意见.自学型课程开设后,涌现了一批主动学习、不懈实践并取得创新成果的学生典型.如有的学生自发组织讨论班,在教授指导下研习感兴趣的问题,毕业前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在微软创新杯全球大赛、亚洲英语辩论赛、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多项国内外大的赛事上,学校学生也频频获奖.

设置自学型课程的思考

1.应建立和完善自学型课程的管理操作体系

应通过制定和颁发专门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性管理文件,对自学型课程的课程选取、设置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及教师职责、过程管理等进行明确要求和定位.围绕自学型课程管理,我们形成了以下具体认识:

一是自学型课程的选取.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课程内容、课程性质及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之下,实践型课程和以前沿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更适合作为自学型课程开设.课程选定应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制度,在各专业申报基础上由所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确定.

二是自学型课程的设置目的.一方面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应有利于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

三是自学型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坚强的学习毅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按一定结构体系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概括,使其条理化;培养学生能抓住重点,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能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测验,查缺补漏;培养学生能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有较强的阅读和查找资料的能力.

四是自学型课程的教学环节及教师职责.自学型课程原则上不进行课堂讲授,应包含自学准备、学生自学、辅导答疑和考核等环节,因而教师应履行的职责是:开课前通过充分介绍课程学习目的、内容框架与核心内容、参考书籍等,使学生对课程有适当了解;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布置和批改学生的课程作业;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对学生进行以能力测试为主的考核等.这些职责决定了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教学效果.从便于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予以及时指导和帮助考虑,自学型课程教学班人数宜少不宜多.

五是自学型课程的过程管理.可通过制定并要求教师填写课程档案,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所授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及成绩认定办法;引导教师分析教材和教参使用效果;引导教师完善教学组织过程、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教师对课程的具体实施和考核情况进行记录与汇报、对班级学习情况和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和总结.另外,在课程档案中设置学生评议和专家审核两个环节,有利于教师对所开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总结,以便在下一轮开设中有所改进和提高.

2.应积极为自学型课程的开设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一是应制定并落实相关鼓励和支持政策.自学型课程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方面需付出更多努力,在教学过程组织和驾驭方面需花费更多心血,因而在教学工作量计算上,自学型课程的计算标准至少应与非自学型课程相同;对在教学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学校应通过将自学型课程开展情况作为对二级学院的重要考核指标,推动二级学院从管理政策、经费分配、人员安排、资源调配、课程协调等方面给予自学型课程最大限度的支持和保障.

二是应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机制.开设自学型课程是教改的新生事物,教师对课程教学理念及目标的理解和认同度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因此,围绕课程开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校应通过教学研究立项等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对“教”与“学”进行深入思考、研究和探索;应通过积极组织校内外名师讲座、授课观摩、交流研讨、教学质量评奖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指导能力.

三是应构建多方位学生学习指导支持环境.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大力建设学生学习支持平台,采取多形式学习指导.例如,建设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全面构建网络化辅助“虚拟课堂”体系,利用网络课件、教学影像、BBS答疑、网络批改作业、教学博客、课程论坛等,引导学生高效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专门的学术讲座、心理咨询辅导等,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学习状况与学习问题,积极主动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通过建立学业辅导制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帮扶、对学习优异学生进行提高性辅导.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