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听课的策略例

点赞:4809 浏览:181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引语

在大力提倡校本教研的今天,听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独教而不互相听课,会使自己见少识浅.在新课程中广泛开展的听课活动,更应注意提高听课的效益,那么我们到底怎样听课才有效呢?

二案例

2011年12月1日,我校地理老师去烟台一中听市级优质课,张浩老师主讲《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是一堂成功的地理课.下面我结合着本节的听课实例谈谈我对听课策略的几点认识:

其一,要关注新课程标准,把住方向盘.教学片断:

师:板书洋流分布规律

生:看课本洋流分布规律图,自己动手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洋流转化到模式图中.

师:在黑板上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模式图,让两名同学上黑板上画.(教师不断地提醒学生),要注意流向,寒暖流用虚线和实线表示.


师:看图,用地理语言描述洋流的分布规律.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本部分的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张老师通过漂流瓶的故事导入新课之后,直奔主干知识,揭秘洋流的分布规律,紧扣课标,特别强调主干知识的教学,去繁就简,将课标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如影随形.张老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画一画图,加强学生的读图、析图和亲自动手绘制地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二,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教学片断:师:请大胆想象,科学推理分析洋流分布的成因.生:分成四个小组,探究洋流分布成因,每组推出一个代表归纳

(生交流,师相机指导,并在黑板上画出全球的风带)

在听课时,我们要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本教学环节有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的渗透,即要分析洋流的成因要从全球的风带上入手.洋流的成因分析属于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较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度高,比赛看哪一组讲的好,分析得透彻,这样的学习含趣味与在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同时让同学们能真正领会学会学习不只在于单打独斗,学会合作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

其三,要关注教师的问题设计的启发性

教学片断:教师放投影让学生分析以下问题:(1)低纬度海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为什么海水的水温多年是一个恒定值?

(2)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那些海域会受到影响?

(3)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摩尔曼斯克港为什么终年不冻?

这些问题的提出,其目的是让学生探究洋流的地理意义,问题的解决过程能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维,为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奠定基础.这一做法在我自己的教学中得以实际运用,教学效果好.

那么怎样才算启发性的问题,这里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如果老师问题刚提出,学生一答一个准,而且一个结也不打,这算不算启发思维很成功呢?这可能有三种请况,一是事先准备好的,不真实;二是喊出来的都是好学生;三是内容要求偏低了.这三种情况都不会使学生有较大的收获.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答得不完整,这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所以听课,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的.

其四,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因此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新知,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理解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体现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活化了课本知识,使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听课,要特别关注教学内容是否与师生的日常生活发生了联系,再注意看一下日常生活的事件与课本知识的衔接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教师听课的策略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洋流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其五,要全面反思和整理.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反复琢磨,优者得者成者借鉴之,劣者失者败者避免之.比如我在讲“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图”跟张老师处理这个教学环节相对比,我觉得我包办得还是有点多,通常是我领着学生们画,而不是一开始就动手让学生自己画图,往后再上本节课时,就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觉调整教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听课的一个目的,为更好的探究教学怎么写作.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听一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其中可以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地方很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沉下心来,浸入课堂中,细细咀嚼和体会,就真正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登高望远,御风行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