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教学反思”

点赞:17646 浏览:810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次逛书店,偶然看到《培养反思力》这本书,写回读后,感想良多,书中许多观点给我的教育教学观带来了冲击与启发.虽然书中记录的是一些来自国外的教学方式和行为,但是他们的一些做法对改善我们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大有异曲同工之作用.比如书中说道:“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胜人一筹的教师,他们可以指导其他的教师成长”. 高中新课程理念中也提到: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的实践者.我想,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反思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反思的参照系是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显然,要做一名反思型音乐教师,首先要学习和掌握最新的音乐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背景进行思考,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从多重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以多种检测设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为论文撰写、从事课题研究等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实践经验.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为教学中的不足而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等于经验+反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课堂、乃或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每一堂课进行回顾、梳理,并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要吸取的宝贵经验.每一堂课后,首先要侧重于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思考的问题有:“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重点难点是否解决?教学环节是否流于形式?教学中有没有关注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设计的学习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怎样将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并把快乐传递给学生?怎样才能确保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等等.找到问题后,我们再反思、探究和剖析,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从而不断强化自己有效教学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上到《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时,以前我都只是让学生通过听音乐、看视频,学唱段等方式进行常规教学.但由于教学方式及内容较枯燥乏味,学生学得很不情愿,没有兴趣.经过课后反思,我决定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在几个关键教学环节采用以疑导学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环节:你喜欢京剧吗?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你会唱京剧吗?不会唱的原因是?和唱通俗歌曲相比,京剧难以学唱主要在于哪些方面?你熟知的京剧演员有哪些?

人物介绍环节:梅兰芳是四大名旦之首,男人为何要取女人的名字(名字的由来)?为何解放前旦角绝大部分由男演员扮演?和现在一些舞台上男扮女装的演员(如李玉刚)性质一样吗?男旦与坤旦(女旦角)比起来有何优势?

听赏体验环节:梅兰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什么?最好听的、让世人争先学唱的名段是?欣赏《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演唱视频后,先后提问:该唱段描述了哪些内容?表达了虞姬怎样的心情?你听出有哪些伴奏乐器?仔细关注梅大师塑造虞姬角色时在口形、咬字、音色、音量、行腔、尾音、共鸣等方面演唱有何特点?你觉得梅派唱腔到底好在哪里?和李玉刚演出的同一唱段相比,哪一个更具有京腔京韵呢?并让学生试着唱一唱其中的一句,模仿其中的一招一式,体验一下当旦角的滋味.

拓展探究环节:梅兰芳为什么会那么红?他对京剧艺术的成就与贡献有哪些?为什么说梅兰芳的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京剧表演艺术之外他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通过一连串问题的导引,整堂课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抓住,他们饶有兴趣地边思考、边欣赏、边探究,加上我在课前准备了丰富的音视频资料,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学唱段、学做表演也很主动地参与,对梅兰芳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完全没有了之前听到上京剧课很不情愿的场景.

二、为教学中的瞬间灵感而反思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课后记录下自己上课的成功之处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也很重要,这有利于收集、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如:“哪个教学环节安排很巧妙;哪个问题的提出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解教学难点;哪个做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才能;哪个教学素材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如在“乐坛新曲”一课教学中,我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郭文景为香港回归创作的《御风万里》,由于此曲是交响序曲,曲子较长,结构复杂、音乐素材内容丰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初上时,我在分段介绍聆听各音乐主题这个环节,让学生边看谱子边听音乐,由于一些学生对乐谱不熟悉,识谱很难跟上旋律的流动.在我内心为此而纠结时,忽然一个闪亮的念头出现:能否在课件的乐谱上用彩色荧光笔跟着旋律线同步流动呢?于是课后我赶紧记录下这个想法,经过反复试验,在课件里采用了一种“擦除”的方式,插入了彩色半透明的色条覆盖在乐谱上,并计算好和音乐主题同步进入的时间和速度,当音乐主题播放的时候,彩色半透明色条也随之进入,和音乐同步提示着乐谱的对应位置,使学生看起来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主题音乐的印象,对熟悉和学唱音乐主题起到了很好的帮助.由于准备充分、设计合理,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事实证明,教师及时记录下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及想法,对于改善和提高教学方法有很好的作用,有些资料日后也可作为教研的第一手素材,如再加入案例分析,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加以阐述,就可以成为很有教学研究价值的文章. 三、为学生的独到见解而反思

当今的中学生创新思维很活跃,他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回答,甚至是妙语连珠.这种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课后将其记录下来,进行认真的甄别、补充与完善,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宝贵资料.


如有一次上到《欧洲古典音乐(交响乐)》一课,在介绍交响乐队时,就有学生提出:“老师,中国民族乐队里专门有一组弹拨乐器,而西洋交响乐队里没有,那西洋的弹拨乐器为何不成组地放入交响乐队中呢?国外的弹拨乐器都有哪些?分别分布在哪些国家呢?”我当即表扬了这位同学思维敏捷,并给他们做了相关讲解:西洋交响乐队是几组用共同材质构成的乐器组成,如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他们更讲究产生同质性的音色融合,只要是同一个组群,音色就是接近的,浑然一体的;但弹拨乐器由于材质与音色个性太过鲜明,大多作为色彩乐器按曲子的实际需要加入交响乐队.而中国民族乐队则是以演奏方式来分组,如拉弦组、弹拨组、吹管组、打击组等,中国音乐里的音色呈现的是多元化,不仅富于特质,而且是丰富而独立的,这也形成了我们的听赏习惯和西方人有明显不同.课后,我对学生提出的精彩问题又做了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在亚非欧和拉丁美洲等民间音乐几课中,特别介绍了外国的一些有特色的弹拨乐器,并让学生听辨比较其音色的特质和不同,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我们教师应当为学生竖好梯子,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对他们的做法给予赞赏和激励,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可谓是“两全其美”.

四、为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而反思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但并非是必须照本宣科的文本,事实证明,照本宣科是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的.音乐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典作品层出不穷,教材难免挂一漏万,加上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不能适应同一个标准的教材,而编著不同层次的教材又不现实,所以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补充、拓展和延伸是很有必要的.但这必须是在深入钻研、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周密思考下进行,并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进行检验和逐步完善其科学性,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如在《大西北民歌》一课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增加播放电视连续剧《血色浪漫》中西北民歌对唱的视频,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西北民歌的特征和魅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学唱民歌的兴趣,加深了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印象.在《走进西藏》一课中,加入了札木聂等藏族乐器的介绍,欣赏了藏族农民舞蹈团为庆祝青藏铁路开通表演的春晚舞蹈《飞弦踏春》(堆谐),以及关于“鼓”和“天葬”风俗的歌曲《阿姐鼓》《天唱》等内容,加深学生对西藏歌舞音乐的印象和思考.在《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一课中,加入了关于贝多芬的传记电影《复制贝多芬》和《永远的爱人》里关于童年挨打、失聪后演奏《“月光”奏鸣曲》以及《第九交响曲》首演等内容的欣赏,使学生在加深对贝多芬了解的同时,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互动环节中也有很精彩的参与和表现,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通过在音乐教学中创造性地增加一些课外精彩的教学内容,并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可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有感于“教学反思”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后反思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五、怎样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可以通过“课后备课、教学后记、教学诊断、反思日记、教学案例、观摩分析”等进行.这些手段和方法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并形成习惯而成为反思型教师,同时也会帮助学生提高反思力.另外,我认为写课后反思要追求“短、平、快”,即短小精悍、平中见奇、快捷及时.每次课后一有所得就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之收获.

古人云,“每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内省.但仅仅知道反思的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反思后的实践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再实践是对反思的检验和进一步反思的催生,是增强反思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教学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所以音乐教学应该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反复进行.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智慧提升的得力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