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献中的国家竞争力理:一个文献综述

点赞:4807 浏览:126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国家竞争力是各国普遍关心的话题,它集中体现为国家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可持续地创造财富的能力.对财富创造问题的研究是经济学的起源.通过对古典经济学以前、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以后及现代国家竞争力理论五个阶段经典文献的回顾,梳理国家竞争力的理论起源及发展脉络,为研究国家竞争力奠定理论基础.不同学派对国家竞争力的认识存在差异,但人才、科技、制度是公认的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随着时怎么发表展,人们对国家竞争力的认识有五个转变:竞争思维从单向到多维,竞争战略从经济竞争到发展竞争,竞争机制从“看不见的手”到“两只手”互相配合,竞争模式从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竞争路径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关 键 词 :国家竞争力;经济学;竞争;经济思想史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3-0054-008

国家竞争力是一个现代概念,但竞争是一个古老且永恒的话题.无论是个体生命,还是人类种群,都是在竞争中诞生和成长.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围绕土地与资源的竞争已进行数千年,形成了今天的世界行政地图.目前,全球自然版图已基本划分完毕,虽然局部地区领土纠纷不断,但整体世界秩序趋于稳定.20世纪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贸易与繁荣削弱了大规模战争爆发的社会基础,国家竞争模式由零和博弈逐步转变为正和博弈.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国家之间的合作日益加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营造国家竞争优势,提升国家竞争力,是各国普遍关心的话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竞争力集中体现为国家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可持续地创造财富的能力.对财富创造问题的研究正是经济学的起源.构建国家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要回顾经济学经典文献,对与国家竞争力相关的经典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古典学派以前对国家竞争力的认识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84)在研究国家起源问题时,沿用摩尔根的方法,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主要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竞争的主要形式由人与大自然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人类族群之间的竞争.

(一)从史前到西方世界崛起

在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来自大自然的生存威胁.虽然部落或族群之间也会因为个人仇恨和争夺资源而发生一些争斗,但缺乏大规模战争所需的人口和物资.这时的人类共同与自然展开竞争.正如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LS Strianos,1979)所言:“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的实质是协作.从根本上来说,家庭和部落都是相互协作的团体,它们共同为生存而进行艰苦的斗争.”[2]进入农业文明后,人类族群之间的竞争加剧.战争是国家竞争的主要形式.人口和粮食产量是农业文明时代国家竞争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虽然游牧民族短期内曾战胜过农耕民族,但从长期看,农耕民族的竞争优势更明显,游牧民族最终都被农耕民族征服或同化.16世纪以后,西方世界崛起,货币经济开始取代自然经济,具有统一经济体的民族国家成为主导.各国对财富的追求一方面加剧国家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推动对财富问题的研究.这时,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提出的原意为家庭管理的“经济学”扩展为研究整个国家或社会财富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诞生之前,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二)重商主义的国家竞争力:获得金银之能力

重商主义认为,国家竞争力取决于国家占有财富的多寡,金银是财富的最佳形式.因此,一国要提高竞争力,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多地占有金银.重商主义推崇贸易顺差,认为国内贸易不能增加国家金银总量,只有通过对外贸易换取外国金银,才能增加国内真实财富.在重商主义者看来,由于不可能所有国家在同一时间的出口都大于进口,因此一国获得财富必然以他国丧失财富为代价.这种零和博弈思维模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为提高国家竞争力,重商主义者主张以强有力的政府干预经济,主要措施包括:实行关税保护,对制成品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鼓励生育,人口众多不仅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而且可以增加税源和兵源;扩充军备和殖民地扩张等.重商主义在商业快速增长时认识到了货币的重要性,但夸大金银的作用,错误地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重商主义的贡献在于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虽然没有认识到贸易是互惠的.它也改变了人们对商业的态度,促进了经济繁荣.

(三)重农主义的国家竞争力:农业生产力

重农主义产生于18世纪50年代重商主义结束时期的法国.它否定了重商主义对财富的错误认识,强调生产而非交换是财富的源泉,但片面地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性的,国家竞争力取决于农业生产力.重农学派认为,虽然工业和贸易是有用的,但只是改变原材料的形态,只有农业生产剩余,提供纯产品.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Francois Quesnay,1767)指出:“只有农业才是满足人们需要的财富的来源,只有农业才能创立保卫财富所必需的武装力量.”[3]因此,国家是否强大取决于农业.他们将“自然秩序”的概念引入经济学,反对封建特权和政府管制,倡导自由放任,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古典经济学.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业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越发达,贸易越繁荣,重农主义的错误就越明显.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重农主义走向终结.

二、古典经济学的国家竞争力理论

古典学派始于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4]他们对财富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信奉经济自由主义,重视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主要从生产或供给角度研究财富问题,认为发达的物质财富生产能力是国家竞争力强的标志.

(一)对财富的重新认识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与重商主义者一样,古典学派也认为掌握大量财富是国家强大的标志.但是,重商主义者对财富“概念的混乱引导欧洲的政策走上一条彻头彻尾错误的道路”.[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就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6]古典学派拒绝了重商主义关于财富的错误认识,纠正了重农主义对财富的偏见,明确财富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劳动产品.货币或金银的作用十分重要,但它们是交易的媒介,而不是真实财富.国家强大不在于占有金银多寡,而在于物质财富生产能力的高低.如果金银不投入生产领域刺激人们发展生产,新财富就不会产生. (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商品生产能力

既然财富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那么增加财富就要发展生产.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途径在于提高生产能力,而不是抢夺金银.要提高商品生产能力,就要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发挥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对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研究构成了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些生产要素构成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近代史上较早崛起的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巨额金银,但这些金银没有大量流入民间转化为发展生产的资本.到17世纪,西班牙的国家竞争力明显下降,而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全面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指出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7]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表明,一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该国的国家竞争力.

(三)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营造比较优势、发掘资源禀赋

如何提高生产能力,营造国家竞争优势?亚当斯密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分工的作用,认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6]分工原理在国家之间同样发挥作用,各国应根据自身优势分工生产,在此基础上进行贸易.对于国际贸易,古典学派一改重商主义的零和博弈思维模式,约翰穆勒(John S. Mill,1848)指出,国际贸易不是国家之间争夺金银的斗争,而是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它的好处在于能使世界上的各种生产力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等是使生产物便宜的一种方法.”[8]古典学派关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影响深远,迈克尔波特认为它是“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分析中处于主流和控制地位的一种理论”[9].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这一理论最终将国家竞争优势落脚在生产要素的充裕程度上,其典型就是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当然,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的思想也遭到了批判和抵制.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Friedrich List,1841)反对完全的自由主义,主张落后地区应由国家主导工业化.他指出,自由贸易符合英国的利益,而“德国国家的生存、独立和它的前途所依靠的,就是它的保护制度的发展”[10].他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认为,落后国家应通过设置进口关税甚至颁布进口禁令来扶植本国的民族工业,唯有如此才有赶超发达国家的希望.由此,贸易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两种思想展开了长期论战.

三、新古典经济学对国家竞争力理论的贡献

新古典学派扩展了生产要素的分析,不再像古典学派那样只注重研究生产问题,而是将生产和消费并重,建立了供给-需求的分析框架,并将古典意义的“政治经济学”改称为“经济学”,意在强调这门学科是不涉及政治问题的“一种纯粹的和实用的科学”.新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对国家竞争力研究产生深刻影响.

(一)供给-需求模型:国家竞争力新的分析框架

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边际革命”动摇了古典经济学的权威地位,边际学派从需求单方面解释价值的形成.马歇尔将古典经济学的精华和边际思想结合起来,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构成“剪刀式”价值折中理论.新古典学派对古典经济学最明显的改进之一就是不仅研究生产者行为,而且研究消费者行为,将供给与需求并重,重新构建经济学的分析范式.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0)指出,任何生产要素价值的形成“如同拱门的拱心石一样,是靠两边相反的压力来维持自己的均衡的;即一方面是需求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供给的压力”.[11]供给-需求模型从此成为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方法,对国家竞争力的分析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供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国内需求的规模、水平、层次、结构和潜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国家竞争力,要一方面研究国内供给,另一方面研究国内需求.

(二)生产要素的扩展:重视人口质量

古典学派主要研究了劳动、资本、土地这三种生产要素.新古典学派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将企业家才能纳入生产要素.新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马歇尔指出:“人类的才能与其他任何种类的资本,同样是重要的生产手段.”[12]马歇尔将生产要素分为四种: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在《经济学原理》中用五章的篇幅论述组织这一独立的生产要素,认为前三种生产要素只有在企业家的组织下才能有效配置,达到收益最大化.后人把组织这一生产要素进一步具体为企业家才能.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专门对人口质量进行分析,认为人口质量是耐用的稀缺资源.健康、教育方面的支出不仅仅是消费,而且是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在未来转化为巨大的资本存量,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13]因此,人口质量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人才资源、主体素质等人口质量因素必须纳入国家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三)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课题,但很多经济增长理论都根植于新古典主义.这些理论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对国家竞争力的认识.索洛(Robert M. Solow,1956、1957)通过一个总生产函数建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指出在技术固定不变的前提下,总产出取决于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经济系统经过自动调整后处于稳定状态.[14]索洛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他发现将技术进步引入模型后,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增长只能解释不到一半的经济增长,其余部分来源于技术进步.一旦经济处于稳态,产出率只取决于技术进步,即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经济的长期增长.[15]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1911)以创新理论解释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认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创新,最主要的创新者是企业家.如果没有创新,经济生活将会达到静态均衡.科技与创新是影响经济增长和决定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竞争模式:从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早期国家间的竞争被视为你争我夺的零和博弈,对领土和资源的争夺为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认识到零和博弈的成本太高,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二战后,国际秩序基本稳定,全球性协调机制日益增多,全球治理平台正在逐步形成.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空前提高,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正和博弈.正和博弈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发展理念.中国的一系列发展理念表达了中国致力于通过正和博弈的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愿景.例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和平发展道路分别体现了国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家之间的正和博弈.

5.竞争路径: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高的路径经历了从要素驱动到投资驱动,再到创新驱动的转变.古典学派主张发挥比较优势,利用资源禀赋提高竞争力.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投资的重要性,凯恩斯主张在市场投资不足的情况下由政府进行投资.而迈克尔波特认为,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要素投入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作用日趋减少,一国竞争力的大小不再取决于依赖要素的比较优势,而是取决于源自创新的竞争优势.创新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根本路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M].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慧,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

[3]弗朗斯瓦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M].吴斐丹,张草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08.

[4]斯坦利L布鲁,兰迪R格兰特.经济思想史[M].邸晓燕,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7.

[5]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上卷)[M].赵荣潜,桑炳彦,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4,13.

[6]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1,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0.

[8]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卷)[M].赵荣潜,桑炳彦,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19-122.

[9]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43-47,67-69.

[10]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陈万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354.

[1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M].陈良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98-199,232.

[1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朱志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46.

[13]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M].贾湛,施炜,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

[14]Solow R M.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1):65-94.

[15]Solow R M.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9(3):312-320.

[16]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162,3.

[17]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M].厉以平,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

[18]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J]. The manchester school,1954,47(3): 139-191.

[19]Raul Prebisc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s[R]. New York: United Nations,1950.

[20]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M]. London: Duckworth,1957.

[21]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M].苏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经典文献中的国家竞争力理:一个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2]Nye J S. Soft power[J]. Foreign policy,1990 (80):153-171.

[23]查尔斯汉普登-特纳,阿尔方斯特龙佩纳斯.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5-6.

[24]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高登第,李明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66,160.

[25]Schwab K,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e petitiveness report 2013-2014[R]. Geneva: SRO-Kundig,2013.

[26]IMD. World petitiveness yearbook 2013[R]. Lausanne,2013.

[2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98.

[28]倪鹏飞.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No.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7-53.

(责任编辑 吴晓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