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经典2016年第1期

点赞:30244 浏览:1430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拿什么喂养我们的心灵这是物盾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提出的更高需求.多元文化背景下,要突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要构建和谐社会,弘扬自强不息这一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和平时期,传统文化回归,已从现象的反复,固化为一种规律.传统文化经典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寻常日用的人生经典,是共同语境下的游戏规则.

儒家文化,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世文化.《尚书》《周易》《诗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它们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其中“子曰诗云”已经成为中国人引经据典的思维模式.“仁义礼智、忠信孝悌、志气勇毅、中庸和谐、与时俱进”等思想,是影响中国人立身处世的行为规

经典畅谈

传统文化回归之时要求我们做什么我认为最好下手的地方就是重视经典.我们研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等经典著作,学习《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等,首先要清楚这些经典之作中“经典”的含义是什么

“经”是什么“经,织也.丝之纵也.”(《说文》).佛教传人中国后,“经”有了“径”之意,指通往精神最高追求的道路.中华传统文化中,解说日常生活中的人生道理的著作就叫“经”.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经者常电,言常道也.”(《四友斋丛说卷之一》)所谓经典的“经”字,最初实质上是经线,后引申为“经常”之“经”,指代书简.在人类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经典”.比如:基督教文化中的《圣经》,伊斯兰教文化中的《古兰经》.对中国人而言,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经典,那要数老百姓经常说的“四书五经”,其中“五经”,最早是孔子用来教授弟子的教材,《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等‘五经”是因“六经”在流传过程中《乐经》一书流失而得名.据《庄子》记载:“《诗》《书》《礼》《易》《乐》《春秋》为六经.”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称之为“六艺”.其中《乐经》遗失,只留存下来《乐记》一篇,并已列入《礼经》中,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五经”.“四书”之名的由来,是南宋时期经朱熹整理,将《论语》《孟子》两部著作以及《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在一起编辑成书,并加以注释,名为《四书章句集注》,“四书”因此而得名.

何谓经典2016年第1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典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典”的含义是什么呢许慎《说文解字》记:“典,五帝之耆也.从册在几上,尊阁之也.”中国古代传世文献对“典”字的解释,也是指书简放在这个几案上.但是,“典”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左右手捧着竹简、册子读书的形状,而且根据最新出土的考古文献也能证明,“典”是表示人的两只手捧着书简,这和《说文》的解释有异.今天我们把它引申,说是“典范”,是“规则”.


“经”和“典”都可以指书简,后人将“经”和“典”合在一起,则专指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有较大影响的文献.被后人记录流传下来的,为我们百姓生活所能用到的人生道理.指导百姓怎么样做人,怎样走向成功的书籍就可叫做经典.

经典感悟

初读感觉似曾相识,重读总有新义悟出.

我对经典的理解,初读时有老朋友久别重逢的感觉,有寻找很久终于“蓦然回首”的体悟.什么意思是说经典里面讲的事理,就是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它对这件事的阐释,总结出的思想,恰恰是你认识的模糊阶段,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参考和指导.

初读似老友重逢,再读,总有新鲜的感受.经典,并非初读觉得很好,再读就索然无味.我们中学阶段老师提倡,要把薄书读厚,意思是书翻得多了,之后书中的知识自然就掌握了.当时可能很少有学生能理解教师的用意,把薄书读厚,意思是已经超出书本所写,有所感悟.书中的一句话演化成你生活中千千万万的需求,成为我们各种各样行为的一种无形的指导.比如说,所谓的礼仪,实际上对于我们的种种生活形态都有参考的作用,当你读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就是把薄书读厚了.读书还有一个现象,要把厚书读薄.不管多么丰富的内容,你读熟了之后要把思想提炼出来,要去粗取精,把其中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

中国文化中的经典都非常好,但是经典是用当时的文字写成,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读起来拗口,理解起来也有难度.这是我们学习经典的为难之处.我曾经对经典做过一次统计,在此可消除大家学习经典的畏难情绪.

《大学》读完只需五分钟,《中庸》读完需十分钟,《老子》通读需要十七分钟.《论语》从头到尾需要一小时,《周易》一字不落通篇朗读下来也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佛教经典《心经》只需一分钟,《金刚经》需要十七分钟.尽管经文佶屈聱牙,但即便是古拗难读的《尚书》读多了,也能理解一二,这叫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对经典的学习,古代经典需要在熟读的基础上,不断去领悟其中的深意,有些大道理,是你整个人生必须经历的.随着你的成长,人生阅历的不断积累,书中的思想会一字一字显示出与以往不同的意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篇)不就是说:学习要经常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你会有所得,这是件很快乐的事.随着你对经典思想的理解,和生活中事情的印证,你会觉得经典不完全是你初读时的意思,有时和你看到的表面现象相背离.我经常强调:要把薄书读厚,做到了薄书读厚,正说明思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厚,经验的积累,对经典给你的人生启迪就呈现出不同的理解,到此才能真正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初读经典中的文字时,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即:一就是一.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当你真正理解这种思想之后结合生活经验不断思考,最后你回过头来再看经典时,你会发现,你还在它的掌控之内.你觉得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此山已非彼山,此水亦非彼水,已经有所升华,这就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内涵和韵味之所在.

读经典的好处自不言说:首先,能看出你很博学,你出口成章文采斐然,不但能“子曰诗云”,还能句句切中要害.如果你能在别人因得不到重视而失落时,给他讲孔子曾说:“不患无位,患昕以立.”(《论语》),这样久而久之,他人对你的钦佩敬仰自然不言自明.第二,经典是经过历代学者的传诵,对经典去粗取精,流传到现在的必定是具有权威性的,昕以如果你能引经据典,说明你说话很有权威性.第三:因为我们在说明自己观点时能够引用前人的话,这说明我们很谦虚,不妄下决断.第四:引经据典更容易引起听众相交流者的共鸣,因为经典所要传达的思想是早已固定的,能起心照不宦的作用.第五:那就是你对所引的经典的对错不必负责任,因为版权不属于你,所以你不必对它的对与错负责任,当然这是以调侃的口吻来说,从上述所列可见引经据典的好处甚多.

学经此第之我见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经典著作也是数不胜数,畅游经典书海的我们,一生所学,也能学到沧海一粟,所以学习时常会有迷茫的感觉.以我学习的经验,我认为如果可以的话要学《五经》,五经读不’瞳则去读《四书》.四书之精种我总结为:《大学》是理想蓝图,《中庸》是和谐之路,《论语》是经典精神,《孟子》是儒土文化.可见说的也是形而上层面的精砷,难以琢磨.《四书》的经典精神如果不能具体领悟,耶就从读四大名著人手.四大名著担负着文以载道的使命,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中国儒家文化的思想,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儒家文化在谈什么如:《三国演义》演绎的是历史沧桑,现代有人说是三个企业的实力竞争.《水浒传》传述的是英雄末路,体现着舍生取义的社会价值.《西游记》是成功学全书,体现正心诚意的成功之路,《红楼梦》演绎着家业的兴衰,是修身齐家的人生经典.

“经典”实质上是指导我们更好生活的人生教科书.想要我们的精神更富有,更充实,就一定要亲近经典,我们对于本民族的经典,要有一个大体的常识性的了解.

以上只言片语难言经典之妙,经典精神的微妙需历久弥新,当今物欲浮华的复杂世界,我们需要沉淀.其实一个人一生的理想、前途、人生的规划需要不断的总结,让经典的力量润色我们的人生.编辑/范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