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探析

点赞:26299 浏览:1205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校园道路不仅承载着方便校内交通和沟通校园各功能区的使命,也是校内师生交流、生活的拓展空间.针对目前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存在的人车混杂、停车困难、交通污染、管理混乱等问题,从加强安全教育、完善立法、健全管理制度以及根据新老校区的不同特点提出“步行者优先空间”、“人车分离式”交通系统、“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的方法,营造安全、畅通、舒适、便捷的校园交通环境,保障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

【关 键 词】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解决对策

2011年10月16日发生在河北大学的醉酒驾车肇事案件让“我爸是李刚”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极大关注.一直以来,大学是人们心目中的塔,是知识的海洋和求知的乐园.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也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车来车往的校园交通更是加快了大学节奏,由此也给大学校园的道路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深入了解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笔者以扬州大学为例,对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校园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一、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的特点

《尔雅》中有云:“道者蹈也,路者露也.”意思是“道路是地上的野草被人们反复踩踏后露出的土地”.由此可见,道路的产生与人们有目的的定向活动密切相关.校园道路像人的血管一样沟通着校园的每个角落,方便交通是校园道路的基本功能.校园内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沟通构成了校园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而使校园道路也间接地起到了划分校园各功能区的作用.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到:“道路是观察者习惯、偶然或是潜在的移动通道等人们正是在道路上移动的同时观察着城市,其它的环境元素也是沿着道路展开布局,因此与之密切相关的.”同样,校园道路伴随人们进入校园,并以此为线索去观察、认识和感知校园,其沿途的环境元素构成了人们对校园的第一印象.因此,校园道路景观也是校园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单单是为美化校园生态环境,更应体现出校园独特的人文精神与学术氛围.


而相对于城市道路,校园道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其主要是为方便校内师生的通行.在对有关大学校园道路功能的调查中,有67.89%的被调查者希望校园道路可以为师生平时的散步、交流、休闲和娱乐提供场所.可见,对于校内师生来说,校园道路并不只是沟通四方的交通载体,还是其学习、生活的拓展空间,不同于城市道路,师生们更注重校园道路的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和艺术性.

校园交通也不同于城市交通,依附于校园道路的校园交通主要源自于校内师生围绕教学、生活的大量、经常性出行,以及教学、生活对各种物资的需求所产生的大量的货物流动.因为校园的教学管理有其自身的计划性和规律性,所以校内交通也因此而呈现出定时定向和阵发性的特点.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的大规模扩建,越来越多的社会车辆涌入大学校园,人车混杂,乱停乱放、乱鸣乱闯逐渐充斥校园.正如“我爸是李刚”案所表现出的,现实生活中的大学校园道路交通情况已不容乐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破坏了原本宁静、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现状

(一)车辆增多,人车混杂

笔者通过校门保卫人员了解到,近几年校内来往车辆大幅增加,管理上愈加困难.校园的规模和开放程度对校内交通方式有着很大影响(见表1).随着近几年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与扩建,高校校园规模越来越大,仅靠步行已经不能满足校内师生出行的需求.对于校内学生而言,步行仍是短途出行的首选方式,但如果步行超出10分钟,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会选择电动车;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私家车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教职工的出行工具;此外学校行政与后勤车辆也是校内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由于高校管理的开放性,大量外来车辆涌入校园,使得部分校园主干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城市道路的职能.另外,摩托车在校内“呼啸而过”也是屡见不鲜,这种高危险的交通工具,不仅严重威胁着校内师生的人身安全,也带来了严重的噪声和尾气污染.凡此种种使大学校园道路上人车混杂,交通环境日益严峻.

(二)“停车难”问题突出,交通设施落后

随着校内来往车辆的增多,车辆的停放问题日渐突出.在对校内停车环境的调查中,认为校内的停车情况较差或非常差的占了45.42%(见表2),可见目前校内的停车环境并不令人满意.在上课时间,经常可以看到教学楼前停满了自行车,使原本就不宽阔的道路更加狭窄,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也给师生存取车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见图1).类似的高校老校区的交通设施大都已经老化而且没有及时进行维护,部分高校新校区在规划时未充分考虑校园道路的交通需求,导致停车泊位紧缺,使“停车难”问题成为高校交通管理的难点.调查数据显示,校园的教学区和生活区是车辆停放的重灾区,时常可以见到教学楼或是食堂周围杂乱地停满了车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越来越多的机动车涌入有限的校园空间,占用了大量校内道路交通资源,使得大学校园内人、车、路矛盾日益激化.

(三)校内交通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校园内社会车辆和机动车辆的大幅增多,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有56.66%的被调查者反映来往车辆产生的环境污染对他们的学习、工作产生了影响.一些学生反映:“停在教学楼外的电动车被碰撞后发出的报警声会持续好一段时间,弄得人心烦意乱.”除此之外,出入校园的机动车辆也带来了严重的尾气和粉尘污染,对校内师生的生活、健康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破坏了原本文明、整洁的校园环境.

(四)高校对校园道路交通管理重视不够

如果没有“我爸是李刚”这句狂言妄语,或许一起简单的校园交通肇事案件并不能引起人们如此多的关注.一直以来,高校自身对此也不够重视,安全保卫包括交通管理工作长期处于学校管理工作的边缘.大部分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只涉及到校门及行政楼、教学楼、学生公寓楼等,而针对校园道路交通的专门管理机构在高校的机构设置中则不多见.2002年12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党国务院进一步明确要在重点高校派驻机构,负责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高校派出机构党的关系实行由上级机关党委和高校党委双重领导,以上级机关为主的管理体制”.但是十多年过去了,机关派驻高校的问题始终无法实现.[1]除了机构与人员的缺失,大部分高校也没有校园道路交通设施与管理的专项经费,从而使大学校园道路交通设施的配置与维护难以得到保障.(五)校园道路交通管理处于真空状态,无法可依

导致大学校园内人、车、路矛盾日益激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大学的开放性使校园的主干道成为了城市道路的一部分,大量社会车辆借道穿行.校门保卫人员反映:“现在进出校园的车辆越来越难管理,若一一换证进出,则很容易引起校门口的交通堵塞.”虽然大学校园牺牲了自己的道路资源为城市交通缓解压力,但在法律上却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名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第119条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内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对于大学校园道路是否属于“道交法”上的“道路”颇有争议,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大学校园道路并没有被纳入到城市道路管理系统之中.一般情况下,高校只有在举行重大活动时才会与机关进行联动管理,缺乏警校联动的长效机制.而高校保卫部门对于校园中普遍存在的乱停乱放、超速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只能进行言语上的劝导,但多数不被理解和认同,且又缺乏强制执行力,因此保卫部门对校园的交通管理只能停留在制度上而无法落实,使大学校园的道路交通陷入了管理盲区.

表3校园交通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

(六)高校交通安全教育欠缺,师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导致现今校园交通事故频发除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不被重视的高校交通安全教育和师生淡薄的交通安全意识.在对学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的调查中,有81.99%的被调查者反映学校很少或者没有开展过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见表3).由此反映出高校在校园交通安全教育方面的严重欠缺.我国的“道交法”第6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交通安全教育的欠缺使得高校师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虽然高校师生是高知群体,但在校园道路交通问题上仍存在一些误区.如有些人认为校园足够安全,不存在交通隐患或者认为校园交通不同于城市交通,不需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正是有这些认识误区的存在,才使校园内乱开车、乱走路、乱停车现象屡禁不止.此外,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也导致了校内师生对学校道路交通管理规定的不理解、不认同,从而给学校保卫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上述校园道路交通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校园正常的交通管理秩序,更威胁着校内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已刻不容缓.

三、解决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探究

在对上述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综合现代校园道路交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的基本理念

校园道路交通主要是为方便校内师生的通行和校内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其管理的基本理念应当是以人为本,保障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为其营造一个安全、畅通、舒适、便捷的交通环境.另外,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校园道路交通系统的设计也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满足发展中的校园交通需求.

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在由人、车、路、环境构筑的交通安全系统中,加强大学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高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高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就需要高校平时注重加强对人的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道交法”设定了高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因此,一方面高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的教学体系,并采取适当形式予以考核;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广播、网络、宣传栏以及讲座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内广泛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反对交通陋习,增强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在思想上扎实校园交通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再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加强校园道路交通管理,营造安全、畅通、舒适、便捷的交通环境.

制度设计层面上的解决对策探究

1.明确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

由于“道交法”中对道路这一概念的界定较为模糊,使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的管理一直徘徊在“道交法”之外.因此,当务之急是为大学校园的道路交通安全立法,使其能够得到法律的保障.根据我国《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教育部可以商请联合发文明确将校园道路归属于“道交法”中所指“道路”,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或者,教育部报请国务院或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由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释法要求.

另外,在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中,应当明确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主体.我国高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一般由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但安保部门的管理一直因没有法律的强制规定作为后盾而不被认可,缺乏执行力.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校园,负责管理包括道路交通安全在内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因此,如果将校园道路纳入城市交通进行管理,则可以请当地局在校园内安排校园交通,对校园交通进行管理;若为高校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门立法,则应当在该法律法规中明确高校保卫部门对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地位,使之能够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当然,如果能够为高校的安全保卫单独立法,那是最好不过了.但立法是一个长期的利益博弈与协调的过程,且前景并不明朗,正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现有法律支撑,以解校园道路交通管理的燃眉之急.例如,对于校园内交通事故的处理,在我国现行法律“道交法”第77条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即不论校园道路是否属于“道交法”所称“道路”,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接到报案后都应当依法处理校园交通事故.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7条规定:“在单位院内,居民居住区内,机动车应当低速行驶,避让行人;有限速标志的,按照限速标志行驶.”据此可以认为,高校在校园内设置的限速标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校内的机动车超速行驶,同样构成交通违章,交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理.2.建立健全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在明确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在法律上的地位之后,针对校园交通状况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建立一个统一的符合高校交通特点的交通规划与管理体系也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不同校园的“校情”,根据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校区面积、师生数量、道路规划和交通容量等情况,建立健全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在该制度中应当明确以下内容:(1)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2)负责本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3)校园内各个区域、各类道路的通行规则;(4)校园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应遵守的交通规则;(5)对校园内各类交通违章行为的处理办法;(6)对发生在校园内的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与方法.

另外,健全高校内部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要从校安全保卫部门一层一级到各学院、各单位的安全工作负责人,切实落实包括交通安全在内的安全保卫工作,使校园安全责任到人,不留盲区.

3.编制校园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大学校园人流量大且流动性强,一旦出现校园交通事故将会对校内交通造成很大的影响.编制校园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是增强校园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虽然健全校园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加强交通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校园交通隐患,但仍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一套完整的高校校园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总预案和专项预案.总预案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应急方案,主要说明应急的整体框架和基本规则,确保一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指令通畅,应急救援有序;专项预案则是根据事故的类型、严重程度、发生地点等方面而确定的,是总预案的细化,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四)具体管理措施层面上的解决对策探究

对于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在制度层面上的规范,无论对于老校区还是新校区都是共通的,而在具体管理措施方面,老校区和新校区的管理和规划则不尽相同.下面笔者将区分新老校区,对加强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作具体分析.

1.老校区的道路交通系统优化

老校区的道路交通系统在建设完成后,很难再做大的改建,但校园的交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已不同往昔.对老校区的道路交通系统进行局部优化有利于缓解目前存在的种种交通管理问题.

(1)完善校园道路交通基础设施

高校老校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落后,严重影响了校园内的交通安全.对此,应当对老校区的交通基础设施逐一进行排查和维护.按照交通需求和国家标准,对现有道路、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停车场等道路交通设施进行改进和完善,消除校园交通安全隐患,满足校园交通需求.[2]例如整修路面,在教学区和生活区设置行车障碍,限制车辆进入;在有急转弯的路段设置反光镜;改善夜间道路照明设施;在路口设置减速带;在事故易发地点设置警示标志等等.

(2)步行者优先空间

校园交通系统总体上来说属于“慢行系统”,校内交通流量主要是步行人流,因此对于校内的步行者应给予特殊的保护――“步行者优先空间”.“步行者优先空间”是城市设计的概念,是指人行车行共存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一定的限制,对步行者给予优先权.这种形式可用于老校园的交通系统改造,处理人车共存这种情况的道路.[3]“步行者优先空间”这一交通方式可通过采用限速、部分区域分时分段限制通行、非直线化道路等方法实现.

基于校园道路慢行交通系统的特点,对校内行驶的车辆进行限速对保障校内步行者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对校内来往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了限制.针对不同的路况,设定不同的行车速度,使高速行驶的车辆在进入校园后自觉减速行进.而对于人流特别密集的教学区和生活区则应禁止机动车通行,以充分保证校园教学、生活的顺利运行;对于像摩托车这类高危险、高污染的车辆应当一律禁止其进入校园.另外,由于高校的教学、生活有着统一的作息时间,其人流具有阵发性和定时定向的特点,对此,则可以规定在上下课等人流密集的时间段,部分路段限制通行,充分保障师生上下班与上下课的通行自由与安全.限速与限行对于老校区的交通优化是一个非常简便易行的方法.

非直线化道路是指对于道路两旁的人行道,可将其设计成曲线小径并通过低矮灌木等绿化将其与主干道隔开,一方面可以保证步行者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层次丰富的步行系统和交往空间.除此之外,主干道边的绿化既可以吸收汽车尾气、减少噪音污染,又能美化校园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3)静态交通管理

除了动态交通混乱之外,静态交通中的“停车难”问题也是老校区交通管理中的难点.对于老校区而言,校园道路和建筑规划已然形成,再建设新的停车场难度较大,只能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设计停车位.例如,在规划路边停车位时要充分考虑道路交通流量、道路宽度、路口特性、单双向交通、公共设施及两侧土地使用状况等因素,为老校区开辟新的简易停车空间.

2.新校区交通系统的构建

新校区不同于老校区,可以综合最先进的道路交通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吸取老校区的道路交通规划的经验、教训,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系统.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校园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合理规划将功能分区与交通系统相结合

校园道路不仅承载着方便交通的使命,也间接起着划分校内功能区的作用.校内交通产生自校园内部各功能区之间的交流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因此,应当将校园的教学区、生活区、行政区等基础建设纳入到校园交通规划的范围内予以通盘考虑.对于新校区而言,“人车分离式”是一种能够较好地处理好人行与车行关系的一种交通形式.这其中又包括平面上的分离和垂直方向上的分离两种形式.

具体来说,平面上的分离就是采用内、外环设置的方法,以外环作为车行系统,内环作为步行系统,使两者尽量不交叉.外环以外设置各种辅助用房和对外设施,外环内设置教学设施,绿化等,创造一个步行系统.[4]步行系统在设计时应以生活区为中心,并考虑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合理设置步行系统中各功能区的布局.另外,在安排路线时,一方面要考虑人们会选择最短距离、最省时、最省力的心理;另一方面,要将其与沿途的建筑、绿化、广场等环境保持良好的联系.对于校园面积有限但人流量又特别大的校园可考虑采用垂直方向上的分离,如设置人行天桥或在相邻教学楼之间用二层走廊连接,既可以分散人流又可以丰富空间层次,活跃气氛.

(2)路网结构

在合理设计宏观的交通系统之后,合理设计与规划校园路网结构的,是提高校园道路通行能力的核心.路网系统包括等级和宽度这两个指标,依照校园的规模、地理位置和校园道路的性质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规模较大的校园里,应设立明确的路网系统,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支道.道路宽度则按照其等级计算确定.

(3)停车场的设置

吸取老校区道路交通中的“停车难”问题的教训,新校区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整个校园的停车需求和停车容量.通常情况下,行政区和后勤区与外界交流较多,来往的车流量较大,在这些功能区附近应设置大型地下停车场以供来往车辆停泊.对于其他功能区附近临时停放的机动车,可以视道路宽度设置少量路边停车位.

而对于大多数出行不多且行程较短的在校学生而言,自行车是其首选的代步工具.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校内师生中有42.63%的人拥有自行车.因此自行车停车场地的设置对于校内师生的自行车停放和静态交通的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生活区和教学区是校内自行车的集散地,在这些区域合理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地可以有效防止“停车难”问题.因此,在生活区、教学区等学生大量聚集的场所,必须设置大型的停车场地.在宿舍区,可将宿舍楼底层架空,设置地下停车库或半地下停车库,这样既可以节约空间,又可以方便学生存取车辆;对于像教学楼和食堂这样人流量大、流动快的区域,可以利用建筑的侧面或背面设置停车棚或者沿路设置简便易存取的路边停车位.

(4)景观和绿化

在道路空间中,各种形态的景观和绿化是整个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校园道路景观不仅反映一所大学的精神面貌和人文氛围,也会影响到校内师生的生活状态.因此,校园道路景观设计也尤为重要.道路两侧由建筑、植物、园林小品等构成有组织的空间,以植被、地面铺装、道路的宽窄和曲折等变化,形成层次丰富、各具特色,可游、可坐、可赏的廊道式景观,使道路成为观景线.[5]这样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又可以满足师生对室外交往空间的需求,使校园真正成为精神交流的乐园.

现代社会安全越来越依赖于电子科技,采用智能化的车辆管理、加强信息技术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无论对于老校区还是新校区,创新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实现校园交通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是一致的.目前在我国已经有部分高校实施了校园车辆智能化出入管理系统,且已引起许多高校的重视与借鉴.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是以IC卡为载体,以读写系统、计算机软件、车辆挡车器为终端,配以其他辅助设施的车辆管理系统.[6]在校园内建立多功能信息监控系统与交通诱导系统,实施智能化的校园车辆出入管理,限制校园内车辆的通行速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管,可以改善传统车辆管理方式的弊端,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结语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学生、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的治安管理秩序,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未来.对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探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交通组织指导思想,有利于保障师生员工的校内路权,建设安全、畅通、舒适、便捷的校园交通环境,促进大学校园的和谐与稳定,对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与有效管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当然,为实现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环境的安全有序,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亟待相关立法活动的完善、交通系统的科学构建以及各种管理措施的有效施行,从而使大学校园既能保持自由、的大学精神,又能与时俱进、永远以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怎么写作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