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前景

点赞:4577 浏览:155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能源这个话题从上世纪九十年始就逐步被炒热,而随着能源供应的波动性和环保低碳推行,传统内燃机车辆的市场份额正受到环保新能源车的挤占.虽然当下在很大程度上,新能源车还无法与传统内燃机相抗衡,但未来一定是光明的.基于这种形势,本文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有关知识,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新能源论坛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发展现状和消费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当前的市场状况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 键 词】新能源汽车;消费;政府政策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分析

当前,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探讨和实践如火如荼,关于未来汽车“烧”什么的问题,说法不一.就我国当前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产后发展主要集中在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上,而且,经过混合动力的尝试与过渡之后,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应该是纯电动的.(1)地域特征.就地域特征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范围仍以南方为主,2009年12月底,由南方电网投资建设的国内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站在深圳启用,首批投入使用了两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和134个充电桩.之后,南方电网又相继在杭州、上海等地建立充电站试点.2011年3月建立的杭州—金华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网是目前国内首个跨城际的充换电网络.(2)企业投资状况.就国产企业而言,目前着眼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主要有比亚迪、一汽、上汽、东风、长安五大汽车集团.这五大集团中,我认为发展最快的当数深圳比亚迪集团.去年11月,以“可持续动力革命”为主题的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在深圳举行.比亚迪集团展出了全球首款搭载铁电池的电动大巴K9、商业运营的纯电动车E6、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这三款车被誉为比亚迪“三剑客”,代表了中国电动车发展的最高水平.(3)政策导向.2010年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消息表示,取消当前正在执行的“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三大优惠政策,实行和推广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具体政策如下:纯电动轿车,国家将最高补贴6万元,北京最高再补贴6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国家将最高补贴5万元,北京最高再补贴5万元,同时北京的消费者在购写纯电动车时,将享受“不摇号、不限行、不纳税(国家代付)”的特殊优惠政策,业内人士认为,北京的限号、限行政策给了电动汽车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前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新能源汽车消费制约因素的分析

2011年3月,我对新能源消费市场做了一项社会调查,反映出当前消费市场存在的某些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这次的调查数据,分析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制约因素.(1)制约因素一:居民收入水平是最根本因素.在我所做的关于石家庄市居民收入水平的调查(114户)中,将月收入以年计算,有大约60%的人年收入在6万左右,另有35%的人年收入为10万到20万.短期内月收入越高,所愿意购写的传统汽车价位就越高,对传统汽车的需求也就越多.而从长期看,对传统汽车的需求并没有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上升,反而下降了,这正说明了传统汽车是低档商品.而就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收入水平(以石家庄为例)来看,尚达不到大量消费新能源汽车的水准.在当前的收入水平下,大部分人所能接受的消费水平为20万元以下车型,而20万以下的新能源汽车性能远不及传统内燃机车,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您会将手中的钱投向谁呢?所以,收入水平跟不上汽车市场的步伐是导致新能源汽车需求冷淡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想真正壮大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2)制约因素二: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问题.在我做的调查研究中,有一个问题是问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忧虑何在,在114个被访家庭中,有62.28%的家庭选择了性能技术比不过传统汽车,其中58.77%的家庭选择了基础设施不健全和行驶里程过短.也就是说,大部分家庭认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不够成熟,而且半路没电又没有地方充电的尴尬场景让人很难相信它的前途.在汽车市场上,是作为显性因素存在的,所以,总是第一时间被消费者捕捉到,以来权衡消费品价值的行为屡见不鲜.大多数消费家庭会先筛选出符合自家消费水平的汽车,而传统车与新能源汽车相比,在上总是略胜一筹,根据消费者剩余理论,需求市场的倾向性自然倒向传统汽车.

三、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114个受访家庭中有89.5%的人看好其发展前景.根据调查数据,我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1)解决收入滞后的矛盾:先发展公共交通领域.调查显示,希望首先发展新能源公交车领域的消费群体占38.6%,出租车领域的推崇者占18.42%,另外,92.11%的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由此带来的涨价.说明大部分消费者愿意平摊创新造成的额外费用.试想一下,当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距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转换点差距还很大,如果能在公共交通领域普及新能源汽车,则相当于将所增加的部分平摊了,个人支付不起的部分通过分割的方法由所有消费者一起支付,这相当于变相提高了个人收入,这在短期内是最有效的手段.(2)解决收入滞后的矛盾:再发展低速短途家庭型电动汽车.低速家庭型电动汽车主要是指价位在5万到10万之间,时速60公里左右,单次行驶100公里的小型电动汽车.在调查中,有33.91%的家庭乐于选择这种汽车,而支持高端电动汽车的人群只占8.7%.所以,这一领域是最符合当前我国家庭消费水平的,应该予以重视.(3)解决性价比过低问题: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进口关税.一是满足消费者利益.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国内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性价比远不如国外,技术更是不够成熟.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更加希望购写国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如果实行一段时期的关税优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深入人心.二是满足生产者利益.针对当前我国混合动力技术落后的现状,实行关税优惠,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进口,也有利于我们的国产品牌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混合动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早日建立起独立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供销体系.(4)解决外部性问题和规模不经济:对企业实行技术补贴.我国近年来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行业补贴越来越大,但是补贴环节侧重于销售环节,也就是说补贴注重却忽视了性能.试想,即使政府对个人购写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到6万元,如果汽车性能不过关,那么作为理性消费者,也是不会选择的.消费者宁愿多花钱去写一辆耗油小行驶里程长的汽车也不愿选择电池支撑时间过短的新能源汽车,因为尾气排放量并不是消费者考虑的最首要因素.那么补贴应该投向哪里?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技术创新.政府应该鼓励企业的研发,适当补贴将引导汽车企业的投资流向.或者,在当前阶段,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新能源技术研究机构,争取新能源技术的突破;二是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规模.混合动力汽车的行业潜力是巨大的,政府资金的支持是行业规模扩大的保证.

以上就是我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现状和未来走势进行的预测和分析.面对国际社会的产业震荡局面和能源危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我国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的不二选择,我们应该努力突破技术瓶颈,争取在新一轮的汽车大战中走在前列,并以此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