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点赞:13760 浏览:590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文章从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出发,结合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培养创新型经济学人才的可行性路径.

关 键 词:经济学专业;创新;人才

在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成为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创新型教育,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场所,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目前并没有关于创新型人才的权威性的概念界定,许多相关文献只是从各自角度提出了一些模糊的说明.但是大多数都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突出的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要全面发展.归纳起来,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是进行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才能发现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的诸多秘密和问题,才能有目标地进行系统研究.创新型人才更要具备这种素质.想象力是把储存在大脑中的素材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创新人才通过把这种原有的素材在头脑中加以重组加工,可以勾勒出一种新的理念观点,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第二,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挖掘创新潜能.创新意识和创新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催化剂和强有力的支撑,它赋予人们一种大无畏的勇气面对创新过程中的各种困难险阻,披荆斩棘,一路前行.同时也使得人们有足够的勇气对一切既有的知识理论持怀疑批判的态度,不迷信权威,不屈从传统,勇于实践,厉行考究,力求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第三,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学习习惯.创新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所谓接受性学习是指人们对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的学习,学习材料以一整套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形式出现,其内容和方向都是确定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对这些材料的识记和理解.这种学习可以极快的使学习者打下适应社会所需的知识以及为研究领域夯实基础以便于知识的再生产.而创新学习则不同,它没有固定的学习材料和目标,甚至没有标准的答案,它需要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考究.相比前者,这种学习更能激发学习的潜能,发散学习者思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

第四,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创新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能力,但具有优异的沟通协作能力也是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构成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人才主体,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和国外的优秀人才进行深入的交流,才能更有效地吸取别国先进经验为我国所用.

二、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经济学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一级学科,它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较强的分析能力,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结合社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良好综合素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一)丰富的知识结构

作为合格的经济学专业创新人才,必须首先具有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作为经济学专业学生首先应以本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此外,还需熟练掌握金融、证券、财会、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二是熟稔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和经济学直觉,通过扎实的基础理论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把握经济运行的一般性规律,并能在原有的层次上进行理论创新.三是必备的专业工具性技能和方法论学习.数理、外语和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是培养经济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三剑客”,这3种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研究、分析和创新的能力.此外,还要通过对专业知识方法论的学习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方法论素养.


(二)宽广的能力结构

一是知识应用能力.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趋势,毕业生在进入某一行业就业后,必须要深入了解该行业的专业技能,这需要就业后不断的钻研.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毕业生就业后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二是开拓创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就业后不断的再学习实践,独立地获取知识,在工作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因此,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重视提高其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的分析能力.三是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经济类专业培养的学生日后一般都将从事与经济相关的理论、实务或管理类工作,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瞬息万变,导致经济活动速度加快,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经得起市场经济的检验.四是协调合作能力.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型经济类人才的培养要通过高等院校向其传输沟通、宽容、合作、协调和双赢的团队精神理念,从而为其将来的发展锻造成功的基石.

经济学专业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此外,树立为中华崛起和祖国经济繁荣昌盛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目标,提高其自身的事业心、责任心和道德水平修养,也是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三、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定位为包括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多维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对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化来实现.

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是教师,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师资队伍.教师的学术水平决定了他传道、解惑、授业的能力,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学术成果是优化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教学团队对学术前沿动态和教学规律的把握,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内容.因而,高水平的科研师资队伍可以将科研前沿引入教学内容,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培养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还需要有一支实践性的教师队伍.目前经济学专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比较普遍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纯学术型教师,比较习惯于按学科体系组织理论教学,具有一定职业经历和职业资格的经济学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实务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十分紧迫.学院可以聘请一些经验丰富和管理水平高的政府机关或企业人员为教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同时,鼓励业务课教师到实务部分挂职锻炼或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以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技术内容,教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和最切近实际的能力.

注重学科交叉,优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的人力资本.科学的课程体系与合理的教学内容关系到输出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学识水平,是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最直接的途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宗旨.课程设置一方面保持经济学专业课程的理论性,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性课程,并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开展多渠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两部分,理论教学课程由公共课、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模块组成.公共课和基础必修课的开设体现“厚基础”,其中公共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科学素养,基础必修课使学生有比较全面和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专业课则体现“宽口径”,其中专业必修课加强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理论基础和知识深度,专业选修课能够发挥学生的兴趣、实现专长、发掘潜力.实践教学环节体现“高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仅仅拥有一门专业知识较难实现创新,创新要通过不同领域知识的借鉴、转移、融合来实现.创新型人才要拥有更宽的知识才会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应提供多学科交叉的学习条件,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及社会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比如建筑类高校的经济学专业可以着重于建筑经济类人才的培养,交通类高校经济学专业可以着重于交通经济类人才的培养,综合性大学可以在培养学生的整体人文精神方面倾注更多注意力.

(三)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改变传统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可以通过采取实验、案例、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探讨应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网络答疑等加强师生课后的交流,实现交互式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等,主要包括课程实习、创新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大力推进经济学专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学科优势比较明显的高校可以建立科技企业,或者吸引企业在学校建立研究机构.高校也可以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快实用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移,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学校专家和充足的学生资源,组成强大的、多层次、综合性的、流动性的人力资源优势,承接政府部门的大型课题.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这些纵横向课题研究.从立项方案论证、设计到论文总结、申请科技鉴定、编制鉴定文件、组织鉴定会等,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能锻炼其实践能力.

(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组成讨论小组,一起讨论,分头协作查找补充资料,然后再回到课堂进行阐述和讨论.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对新的经济现象和事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自我完善和修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在课程之外,可以指导学生组建一些有特色的学生团体,如证券协会、经济研究会等等.通过这些以兴趣为主导形成的团体来聚集一部分学生,培养其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