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点赞:28519 浏览:1323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电教手段在历史科目中的运用之处非常多,当然制作课件时,还必须配以必要的文字展示学习的重点、难点或设疑、归纳要点来显示一节课要重点学习的历史知识,课堂上再配以老师适当的讲述、学生的阅读、讨论和质疑答疑,一堂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历史课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 键 词】电教手段;历史教学;情境启发;求知欲

电教手段在历史科目中的运用之处非常多.我觉得可经常运用的有如下一些方面:

1充分挖掘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音乐,在一堂课的适当时候播放,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教学《最可爱的人》一课时,在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多媒体播放《志愿军军歌》,学生很容易了解到抗美援朝的目的和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用学生们自己的话说,一边听歌、一边学历史,真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时在展示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后,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七子之歌澳门》,引导学生了解七子是用拟人的手法把澳门、香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处失地比喻为母亲的七个孩子,通过听歌,学生很容易体会领土被强占、骨肉难团圆的悲伤之情,都会痛恨列强对祖国的侵略,渴望祖国早日统一.教学《改革开放》一课,我在学完新课后留五分钟让学生欣赏董文华演唱的《春天的故事》,他们一边赏歌一边温习本堂课的内容,课结束时,教师意味深长的提问:歌中的春天指的是什么春天又有哪些新气象可在歌中找,也可在现实生活中找.下节课把找到的答案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这样做就是让学生从歌中学历史,从现实生活中了解历史,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有时教材也会设计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是决不要错过的.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9页的活动与探究题是用直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民族连起来.歌曲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阿拉木汗》、《道拉基》、《阿诗玛》、《弦子舞曲》,要求连线的少数民族有藏族、朝鲜族、蒙古族、彝族.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订正一下答案,将线连一下,而不播放歌曲,同学们会兴趣索然,且对各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也会一无所知.也许会说,这五首歌都播放,多浪费时间.而我在课堂上一首不漏地播放了.同学们对朝鲜族民歌《道拉基》很感兴趣,一听到这优美又似曾熟悉的旋律,有的情不自禁哼起了《大长今》的主题曲.听完了,有的同学意犹未尽,干脆举手要求再播放一遍.虽然这么做,是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同学们学得快乐,也深深喜欢上少数民族的音乐,我相信他们也一定会为中华民族的团结而努力的,这样的耽误值得.这样做,历史课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电教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历史课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图片及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表格等资料,制成课件,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讲《黄海大战》时,让《邓世昌和直冲敌舰的致远舰》这幅插图复制到课件中,让同学们观看照片,启发学生思考:致远舰上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烟团?为什么这些烟团向右倾斜上升?从而说明它多次中弹,而又是坚持战斗,宁可葬身鱼腹,也要开足马力向“吉野”舰冲去的果敢行动.接着再问:为什么致远舰撞不到“吉野”舰而反中鱼雷呢?经教师讲解致远舰制造技术不如“吉野”舰先进后,启发学生认识“落后就要埃打”的道理.例如,讲“商鞅变法内容”时,可提问每点内容“废”的是什么?“立”的又是什么?并在课件中制成表格进行对比:①土地制度(生产关系中有决定性作用):废的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立的是封建制的土地私有制.②奖励耕战:废的是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弃农经商的旧俗;立的是耕战之功,重农业生产的新风.③建立县制(上层建筑变革):废的是奴隶制的分封制,立的是集权制.通过一“废”一“立”的对比启发,不仅使学生彻底理解了变法的内容是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而且清楚地看到:变法是适应经济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化而产生的,也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变法的意义和性质.

3充分利用与教材有关的影片等视频资料,再现离学生久远的历史,让学生观赏,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讲《英国发动战争》时,先放一段《林则徐》的电影片段,然后教师边提问边分析,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例如,在讲述《中日甲午战争》时,首先向学生展现19世纪来,中国、日本各自历史发展的真实内容,使学生了解战争背景.然后,再播放《甲午风云》的电影片断,使电影也成为历史教学的工具.再利用网络上历史网站中有关《马关条约》的具体条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一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电教媒体的介入,使历史课程资源丰富多样,能足够让学生体验历史真实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4情境启发,用电教媒体的手段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

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形成一种意境,来增强情绪记忆,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例如,讲林祥谦、李大钊、方志敏和刘胡兰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人物时,将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神态,用电教手段展现,用铿锵有力、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进行情境启发,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诱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献身的雄心壮志.同时提问:他们为什么敢于斗争、大义凛然、慷慨牺牲呢?经过启发,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一切反动派必然灭亡.他们具有这样的“大志”,才会有这样浩气长存的“大勇”.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某些片段进行思考、研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其思维活动在借助于观察、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向更高阶段发展.

收稿日期:200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