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对就业岗位的适应

点赞:4516 浏览:135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如何才能有效地适应当前的工作岗位及具体的职业环境的需要,从而培养出高绩效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已引起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围绕这一问题焦点展开集中讨论,包括了由于高职高专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的不适应所引发的问题及提出了关于增强高职高专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适应程度的措施及相关建议.

关 键 词:高职高专;适应性;工作岗位;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248-02

1高职高专学生与工作岗位不适应引发的就业难现象

为了系统地阐述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学生的整体就业问题及其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统计了2000-2005年我国高职高专生的总体就业状况、劳动力市场对于技能型人才的供求差异状况、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且相应人力资源稀缺的职业类型以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种类的集中分布状况: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且相应人力资源稀缺的技能型人才依次为:数控机床、钳工、模具工人、IT人才、质检工人、机械设备装配工等,而我国当前的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类型并没有反映出这些人才的需要,专业课程类型和内容都难以与就业市场的有效需求合拍.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到2000年以来,我国高职高专生的平均就业率仅为56%左右.2005年在国家积极推进“无障碍就业”的政策保护之下,高职高专生的初次就业率(签约率)也只在60%左右,而且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及文理专业学生之间的就业差别极为严重.

2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应增强与工作岗位变化的主动适应性

在开发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内容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行业、职业需求分析与预测,以避免由于高职高专专业设置与行业、职业需求脱节而导致的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开发的无效性.建立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开发的需求预测机制应包括如下环节:

2.1国家应成为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开发需求预测机制建立的领导者与实施者

对于行业、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及现状的分析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它需严格依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势而定,其影响因素还包括国家的政策等,因而只有国家管理部门才具有相应的资源与能力去进行宏观的调查与分析.鉴于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紧密性,促进职业教育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也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措施之一,有效预测与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依据与职责.因而,国家应承担起为高职高专教育课程开发提供相关依据与信息引导的职责.

2.2地方经济发展与管理部门也应配合高职高专学校的课程开发

地方经济发展与管理部门应为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提供准确的相关资料与信息.如本地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需求旺盛的职业类型有哪些,将出现哪些经济发展的新趋向并将带动产生哪些新职业需求,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形势与人才需求变动趋势等.高职高专院校要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才能保证其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达到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

2.3对已确定的工作岗位进行有效的职业分析

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设定必须以严格的职业分析为依据,职业分析是高职高专专业课程与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性,从而提升其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所谓职业分析,是指确认、定义和描述各种职业或各种工作所含任务及其构成要素的科学分析过程,也是利用行为科学方法掌握相应从业人员的现场行为与行为方式的素材搜集过程.通过职业分析,即从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技能、知识和职业特征出发,经综合、提炼、总结,编制出某些专业工种的具体课程内容.

2.4依据职业分析的结果设置专业课程内容

根据有效的职业分析所确定的具体职业内容(态度、知识、技能的组合)来设定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

3课程设置要以相应课程标准为依据

高职高专专业课程标准应对高职高专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要求做出明细的规定,包括不同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具体职业技能和不同工作环节的操作要领要求.高职高专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制定要保障面向高职高专院校所开设的所有专业,同时要使工作岗位一线的技术专家成为专业课程标准建立的重要主体,以保证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的有效性及对工作岗位人才需求的适应性.

示例: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3.1课程内容标准

(1)课程的定位与任务.

①课程的定位实践技能训练课程是工科电子类、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技能技巧的实践操作课程.②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与无线电类职业有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调试技能,能够阅读相关技术文件,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课程内容及标准.

①绪论:现代电子技术发展及应用概况、基本电工知识标准:了解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掌握基本的电路定理,一般电路的构成、调试、故障排除及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②低频电子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标准:掌握低频电子电路的一般构成,电路的静、动态测试,一般故障的排除.③脉冲与数字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标准:掌握一般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和测试,一般故障的排除.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参数、分类、识别、检测.标准:掌握各种元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⑤焊接工艺及技巧.标准:掌握一般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工艺及技巧.⑥一般机械制图、电路图、印刷电路板图的识别.标准:能够看懂一般机械制图、电路图、印刷电路板图,掌握识图技巧.⑦晶体管半导体收音机的组装和简单调试.标准:掌握晶体管半导体收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各种元件的使用、测试方法,会组装并调试.⑧较复杂的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标准:理解晶体管稳压电源、音频功率放大器、信号发生器、电视机等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框图,能够进行简单故障检测和调试.⑨电子企业参观实习.


(3)本课程鼓励使用校本教材,以体现专业办学特色.

3.2课程考核标准

按相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考核.

4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高职高专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4.1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目标的定位

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应明确以培养工作岗位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目标的工作过程导向要求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出高级技能性特征,要区别于普通本科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特点.

4.2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内容的组织

(1)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结构的安排.

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的排列顺序应按工作结构将具体的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进行任务化,与此对应的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内容也应以工作的展开顺序为依据,进行有序设置.如下图所示:

同时,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内容的结构安排要依据不同专业自身的特点,不能求同化一.专业的差异是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2)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的课时分配.

以工作结构为基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结构,应以工作任务的相对重要程度和掌握的难易程度为依据来进行各个专业课程模块的课时分配.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都有一个环节,即通过调查对课程内容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确定这些内容在课程设计时的优先性.普瑟尔提出了技术教育课程的十项内容:技术方法、普通工具的使用、普通设备的使用、基本的技术过程、材料、术语、环境、社会价值观、科学原理和经济因素.按照普瑟尔的观点,前面六项内容是技术教育课程首先必须关注的,而这六项知识实际上都是技术实践知识.我们要通过准确的工作分析,充分认识某一具体的工作岗位的全部工作流程,要依据来自工作一线的技术工人或从业人员的反馈信息,把完成某一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与工作环节按重要程度加以排序,以此对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模块进行课时分配.

4.3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的实施

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的实施应打破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育形式,而应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一切教育资源,包括:企业的设备和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工作岗位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资源等.为此,高职高专在实施其专业课程过程中应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所谓“走出去”是指,高职高专学生在实践其所学习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走进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进行工作岗位的真实操作.切实了解并熟悉所学专业的特点和真实生产状态.所谓“引进来”是指,高职高专在进行专业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应聘请相关校外专家,企业工作岗位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及专家进行实践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教授,以弥补由于高职高专学校自身“双师型”教师缺乏而导致的高职高专学生在实践技能学习方面的不足.同时,“引进来”还包括引进社会上的一切课程资源,为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的开发和设置所用.包括:聘请相关课程专家、企业管理者、工作岗位一线的技术专家到高职高专学校来参与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的开发,以保证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