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我国高等教育的

点赞:3357 浏览:100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将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树立科学的理念和理论;建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相接轨的教育体制;完善和规范法律法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投入;树立人才培养质量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本土化特色.

关 键 词:高等教育;WTO;教育体制;教育投入;质量观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295-02

1立起科学的、超前的、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高教发展理念和理论

经济全球化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动力和资源.我国高等教育能不能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的差距,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全面更新观念.首先,要树立面向社会需要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的同时,必须建设成为知识的物化系统,千方百计地将新知识、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创新传播社会文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质量观创新,树立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要将我国传统单一的学术质量观,转化为多样化多规格的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内的全面发展的素质能力质量观.再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从全局出发,遵从系统性、理论性、合理性的原则,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突出强调发展的主体性,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全面发展,强调当代人发展的时候也不忽视子孙后代的潜在需要.


2建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接轨的高校教育体制

这种体制以能灵活开放的面向社会成员,满足其自我更新,创造未来的教育需求,要求学校在教学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培养计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等方面努力与国际接轨.我们正可以利用高等教育“国际市场”的变化,在加快人才资源流动的情况下,建立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同时还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课程内容和人员设备,组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科研实践中心等.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小的投入,在世界范围内整合优化我们的教育资源,实现我国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相接轨的高等教育体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教育大国,要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向世界先进大学看齐,针对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吸取国际先进的教育经验和做法,在某些学科和专业上实现与国际先进教育的对接与合作,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我国高校走向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形成有竞争力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我国加入WTO后,必须同时推动法律入世,使包括中国高等法规在内的整个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中包括我国相关法律的制订、修改、完善和废止的工作.首先,要修改和废止与WTO不相一致的法律法规,制定和WTO相衔接的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其次,高校的各级领导干部、教师及在校学生,都要熟悉WTO准则,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从而树立全球意识.再次,在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都必须自觉地以入世后的新制定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做到依法治学,依法治校.只有这样,我国的高等教育才能在国际和国内得到长足的发展.

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WTO法律体系框架的约定,因此必须建立规范的教育约束机制,一切教育行为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教育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职责行使职权,依法办学,既不能失职也不能越权,要充分保障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遵守和维护国际教育法律法规,按照国际教育法则行动.

4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面对入世后高等教育激烈的国际竞争,还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首先,要求高校教师在学历、学位水平上达标.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可以通过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等形式,或者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等形式,来要求教师达标.还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定向培养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其次,要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大力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再次,要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提高教师的计算机、英语以及熟练运用教学仪器的能力.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国外同行同类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等多媒体教学提纲以及参考网等信息.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给学生提供与课程有关的国外关联网业的信息等.

入世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高等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5加大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

我国高校应该采取多渠道的投资和办学体制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为此,一方面要兑现并逐步增加我国政府对高校的投入.坚持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的政策,要求各级政府按比例划拨教育经费.此外要依法征收各种教育税收,补充教育投入.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合理的政策,吸引国内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教育事业.在政府加大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维护好教育主权,防止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我国高等教育侵袭的前提下,要积极吸纳海外资金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海外机构来中国办学,使我们的高等教育投资多样化,改善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经济环境.在加大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过程中,除加大政府投入外,还要积极鼓励兴办私立大学,改变过去单一的教育投资体制.这样可以使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格局,有利于他们提高质量深化教育改革.

6树立“高素质、创新型、综合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学校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促进学生内在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深化教学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并且可以主动尝试向ISO9000认证标准靠拢,加大过程评价的力度,从而保证结果评价的信度,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发展的新形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力争从国际高等教育的大平台上来评价和监控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力争早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从而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达到世界的教育标准.

7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特色

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必须大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国际性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提倡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走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一体化,更不是全盘西化.首先,要维护我国的教育主权,遵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规则和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维护国家利益.其次,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时候还要注意保持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意识地提高高等教育的民族性,并将其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责.

我们既要保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吸收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把学生培养成为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高级人才,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