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持问题

点赞:5732 浏览:206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良好.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高等教育财政困境日益突显.扩大高等教育投入规模,改革高等教育经费财政拨款模式、拓展非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建立拨款与评估相结合的机制是现阶段缓解高等教育财政困境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高等教育;财政支持

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顺应历史潮流进行了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紧密结合结构调整,层次结构与科类结构也趋向合理.尤其是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到200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毛入学率超过24%.2010年,国家正式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目标,在高等教育方面,纲要强调要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20年毛入学率将达到40%,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将进入大众化阶段.

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教育经费不足和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高等教育财政困境日益突显.缓解高等教育财政困境,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标,是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1.财政介入高等教育的必要性

美国著名的教育行政学家罗森庭格提出:“学校经费如同教育的脊椎”.这句话充分说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财政保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也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财政投入的必要性.

2.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支持的现状

2.1财政压力巨大,高等教育政府投入经费不足

近年来,中国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总额从2007年的7122.32亿元到2010年的12550.02亿元,增长了76.21%,但是相对比重却在14%左右徘徊,2009年、2010年的比重相较2008年、2007年还有所下降.同时,在教育财政支出的安排上,近几年财政更加倾向于义务教育等基础教育的投入,而对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相对而言较小.另一方面,中国近20年来教育投资水平较低.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便是先天不足,再加上高等教育连续几年扩招的压力,使得高等教育投入不足与需求过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高等教育财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严重短缺的高等教育财政雪上加霜.

2.2多元化筹措教育资金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在确保政府投入是高等教育经费主渠道的前提下,是否能够开拓非政府渠道,实现高等教育经费的多渠道来源,也是影响高等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可选择的途径有预算内财政拨款、其他财政性拨款、学杂费、教育税费、社会怎么写作收入、社会捐资与集资和其他经费等.财政性拨款和学杂费收入是现阶段我国教育经费来源中的两个主要渠道,而像社会怎么写作收入和社会捐资集资等其他渠道途径的收入所占比重及其低下,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政策导向还有待加强.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持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3高等教育投入效益显著而效率低下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较为显著,然而教育资本的投入产出之间不均衡,不符合资源的优化配置,整体效率较低.如果从高等教育的总产出角度出发,高等学校的数量、学位的授予数、录取的学生数和专任教师的数量等都呈现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如果从微观的层面对高等教育产出进行分析的话,各省和各高校的高等教育产出极其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省份因省政府的财力资源丰厚、名校汇集,从而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而“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高校也因为能获得更多的财政投入,更有条件创造出更多的产出等.高等教育产出因区域和高校身份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导致教育投入与人力资本产出集中于个别发达省份,有悖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怎么写作社会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目标.如果把投入因素考虑在内,会发现投入与产出之间并不存在完全的正相关关系,高额的投入并非意味着高额高质的产出.


3.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支持制度的创新

3.1扩大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规模,改革高等教育经费财政拨款模式

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在高等教育拨款模式效率、公平、公开这一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结合世界高等教育拨款模式的发展趋向,结合我国实际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不断优化我国高等教育拨款模式.强化绩效评价与拨款的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拨款模式的改革方向.主要目标是增强拨款的透明度和科学性,促进公平与效率,减少盲目性和固化因素,鼓励创新与进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产出效率达到最大化.

3.2践行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多元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在保证财政性拨款主渠道地位的前提下,应积极拓展扩大非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和来源渠道.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其一,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兴办企业或者与校外企业联合来获得资金,充实经费.可借鉴美国经验,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开展与企业间的合作研究,为企业培训人才并提供咨询怎么写作,为高校发展筹措资金.其二,鼓励民间捐赠来筹集资金.国家要把捐赠所得视为教育经费来源中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其三,可通过发行教育彩票、建立教育基金、开征教育税等方式扩充我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3.3建立拨款与评估相结合的机制

1991年开始,日本实行高等院校的自我评估,2000年又设立了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并将资源配置与分配结果结合起来,资源配置重点向评估分值高的高校倾斜,并使其成为具有国际最高水准的大学.我国也应结合本国国情建立健全高等院校质量评估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将拨款与评估的结果直接挂钩,款项向优质高校倾斜,并运用绩效对高等学院校所有拨款的使用的效益、使用效率和使用质量进行衡量,进而决定后续拨款的数量和方向.在初期,政策方面应向非发达省份高校和非重点高校倾斜,尽量使其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而逐步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应市场机制需要的竞争机制,促使高等院校向高水平、高质量方向发展,最终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和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产出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小萍.比较视野下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9.7.

[2]陈英.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基本逻辑与思路.教育与现代化[J].2010.3.

[3]毕鹤霞.高等教育财政模式与高等教育体制模式关系研究—兼论政府与高校间的经济关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