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应对反倾销的战略选择

点赞:5224 浏览:181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为应对国际上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广东省必须把目光投向更远的视野范围,更高的目标层次,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将以“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不同而形成的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模式,逐步向产业内贸易为主转移;继续扩大进口和内需,从根本上改变“以出口为导向”的单一模式:在优化有形产品进出口的同时,大力促进文化产品、教育产品、科技产品、专利产品、旅游产品、物流产品、金融产品等等无形产品的出口.

关 键 词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内贸易;进口;内需;无形产品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05-0045-05 收稿日期:2008-02-20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1995年至2007年,中国连续13年成为世界上遭受贸易摩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广东省为例,一方面,2007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6340.5亿美元,其中,出口3692亿美元,进口2648亿美元,外贸顺差1044.5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6.5%,占全国贸易顺差的42%,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强劲(黄华华,2008).但另一方面,加入WTO之后,广东企业一直是国际贸易摩擦的目标对象之一,遭受的各种贸易壁垒调查此起彼伏,数量急剧上升.据广东省公平贸易局提供的有关数据,2001年至2007年,广东出口产品遭受了1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125起贸易摩擦案件,其中又以遭受反倾销案为重,占贸易摩擦数量的70%左右,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机电、轻工、化工、纺织品、陶瓷、IT等重点出口行业.广东在我国外贸进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已给经济发展和外贸关系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并不断激化,进而影响对外经济贸易的和谐、持续和稳步发展.

广东应对反倾销的战略选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为化解对外贸易中遇到的不利因素,有关人士提出了不少防御和应对策略,诸如加强外贸出口的协调管理,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建立健全反倾销预警机制、应诉机制;充分发挥各专业商会的作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解决“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等等.这些建议和措施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现实证明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并不在于为具体的反倾销个案寻找对策,而是以广东省作为一个引例,从战略的层面来探讨如何应对反倾销等贸易摩擦,以求举一反三.

一、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

面对贸易摩擦给经济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必须从根本上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而不是单纯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广东省应率先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由出口导向的外向型战略向和谐开放型的贸易体制转换.在跨国范围、跨国领域、更高层次上去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从过去的积极“引进来”、大量“卖出去”发展到勇敢“走出去”,并将这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减少有形产品的直接出口,来减少广东出口产品面临反倾销越来越严重的状况,而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便是其中必要的选项.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利用他所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把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投资情况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GNP在400美元以下:第二阶段,人均GNP在400-2000美元之间:第三阶段,人均GNP在2000-4750美元之间:第四阶段,人均GNP在4750美元以上.他认为,在第三阶段,对外投资增加的速度快于外资流人的速度;在第四阶段,资本流出超过资本流入.

约翰邓宁教授的理论,为从经验上判定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所处的发展阶段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从广东省的情况来看,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并非如约翰邓宁教授所阐述的那样,截至2007年底,广东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45.25亿美元(黄华华,2008):然而,广东设立境外投资企业累计协议投资额仅65.69亿美元,利州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为29.61:1.可见,我们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仍需加大力度,把我们已经具备或正在具备的优势和潜力在国际市场上以新的面貌焕发出来.

我们先从对外直接投资有利的因素方面来看.2007年广东省生产总值达到30606亿元,约占全国的1/8: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当中,经济总量排列2l位,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2465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24元,近5年年均增长7.5%.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了3.4倍,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达到7750亿元,年均增长2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85亿元,年均增长19.5%,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如果按市和地区来看,2006年人均GDP超过4750美元的城市有:深圳(8613美元)、广州(8014美元)、珠海(6641美元)、佛山(6328美元)、中山(5327美元)、东莞(5017美元);珠三角地区(5921美元)(广东统计年鉴,2007;2006年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与分析报告,2006).

人均GDP破4000美元大关.提前十多年达到了国家提出的2020年全国人均GDP3000美元的奋斗目标,意味着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目前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水平,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此外,广东的轻纺和家电工业具有优势,竞争力比较强,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占有一定的份额;广东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遍布世界各地,这对广东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十分有利:广东地处我国南大门,交通便利,港口设施完善,为从内地提供了走向世界的通道:广东高度重视产业调整,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广东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已建立了比较完备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钢铁、机械、化工、纺织、服装、轻工、电子、工程建筑、旅游等一批产业素质良好,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广东已具有相当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外部世界市场的总体区位优势也看好,按照约翰邓宁教授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企业同时兼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就能从事有利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因此,广东省已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利条件和相当基础.当然,我们的三优势还不能跟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们既要有自知之明,也要紧紧抓住发展的机遇,从小处做起,比如海外投资先从股权投资开始,再搞小的兼并,最后才考虑大的并购以及新建企业等等,逐步积累经验,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中去发展、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从制约对外贸易持续发展不利的因素来看,广东省是资源消耗大省,又是一个资源禀赋差、后备资源不足的省份,一些重要资源人均拥有量低,如能源自给率只有10%左右,全省人均拥有常规能源储量不到全国人均的1/20,人均耕地面积不及全国平均
数的1/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煤炭、木材约95%靠调入,钢材72%、原油62.5%靠外调和进口,铝、铜原料也主要靠外渊和进口(张朝祥、赵东辉,2006).这些重要的基础性资源长期依赖大量外调或进口,不仅资金耗费量大,而且会受制于市场供求的波动和变化影响,广东省原本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与廉价成本等比较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渐弱化,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亦日趋严峻.进入21世纪后,该地区“电荒”、“油荒”、“劳工荒”接踵而至,要素供给不足,土地、劳动力、能源配置等均出现瓶颈.能源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不仅挤占了企业的利润,而且给珠三角后续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如国际油价一波又一波的上涨给使用石油或石油副产品较多的陶瓷、建材、服装、塑料等行业带来很大的困难,部分企业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景体华、陈孟平,2007).近两年来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看涨,港企对内采购成本上升,造成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多年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附带出严峻的环境问题,加大了污染治理的成本,并且已经成为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加上出口退税进一步降低的影响,外贸企业的利润降低,发展空间缩小.中国加工贸易政策的持续收紧,新的《加工贸易产品限制目录》将对占全国加工贸易份额四成的珠三角地区产生巨大冲击.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难以单靠在省域内部自我消化来解决.

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对于出口贸易、间接投资等方式,对外直接投资有着诸多方面的益处.

一是有利于绕开贸易壁垒.到国外去进行直接投资,进入市场快捷,掌握信息及时,了解行情迅速,便于获取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提高自身的国际化管理水平:还可以促进投资对象国的经济发展,比单纯出口商品给他们更受欢迎.许多国家和地区正是主要通过向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进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二是可以取得短缺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国外的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资源的保障供给率.

三是防范汇率风险,化不利为有利.一般来讲,本币汇率的持续升值变化和国内通货相对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外汇收入,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

四是可以“借鸡下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使广东企业有效地利用国外较为充裕的资金市场和灵活的金融手段,直接在境外使用当地资金进行经营.

五是分散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使企业的利润来源多样化,化解和分散经营风险.

应当看到,积极开展和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不仅是广东企业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应对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的理想选择,它实际上是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到了一个特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因此,从广东省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从对外直接投资本身带来的好处这三个方面来看,广东必须把发展目光投向更远的视野范围,更高的目标层次,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既积极又稳妥地走出去,开辟另一片新天地.另外,政府也必须和企业一起努力,政府应该有秩序地逐步放宽境外投资外汇管制,开发汇率避险工具,完善政治性风险应对机制,强化境外国有资产监管机制,保证境外资产安全.对企业来说,也要知己知彼,发挥优势和长处,规避风险,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二、进一步开展产业内贸易

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同一产业部门内的某种同类产品同时发生输出和输入的活动.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通过发展产业内贸易来回避贸易摩擦.在国际贸易中,你总是多卖自己的产品而少写别人的产品,自然容易引发矛盾.而产业内贸易是建立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要素禀赋趋同基础上的一种贸易模式,它能带来双方或多方的利益均衡,能消除贸易伙伴国内有关利益集团的反对和阻挠,从而有利于回避贸易摩擦,并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

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产业内贸易的指标是Grubel-Lloyd(即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计量法,简称GL),笔者用它作为本文产业内贸易份额的度量(乘上100),它的计算模型如下:

Xi和Mi分别表示某国i产业的出口值和进口值,Ti是i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标,Ti介乎0到100之间,并且值越大表明产业内贸易量越大,当Ti越接近0,则说明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低,当Ti等于0即不存在产业内贸易.在这里应该说明的是产业定义的宽窄会对Ti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产业定义越宽泛,Ti的值越大.

笔者选了广东省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进出口产品,采用了近7年来《广东统计年鉴》提供的有关数据,按上述公式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我省若干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如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机电产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广东产业内贸易的主力,农产品的GL值也比较高,受国外反倾销的指控案少.但在鞋帽、家具、陶瓷、水产品、纺织品等引起贸易摩擦等方面,广东的产业内贸易量却显得明显不足.像广东的出口陶瓷、水产品(养殖虾等)、家具、鞋等等都是近年来遭受国外反倾销案的重灾区.我省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GL值较高,但也受到一些反倾销或知识产权调查,这可能涉及某些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的国别不同,或许没有在同一国别实施产业内贸易的缘故,当然,这里也有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多样性的变化以及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同类产品的同质性需求向同类产品的异质性需求转移和增长.消费的变化必定推动产品差异化的发展,继而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况且某个国家或地区也难以生产同一类产品的所有品种、所有花样来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偏好.从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均GDP的占有量、人均收入水平等指标来看,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和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已具备了与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开展产业内贸易的综合基础.因此,广东的对外贸易也应从以“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不同而形成的传统的产业间贸易的模式,进一步推动向产业内贸易为主逐步转移,或者说,应从局部的产业内贸易向更宽泛的产业内贸易
迈进.企业应更加深入地研究国际市场,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多样化的同类异质性产品,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取得更好的规模经济效应.并以此最大限度地化解与有关国家的贸易摩擦,确保广东对外贸易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三、继续扩大进口和内需

扩大进口是平衡贸易、缩减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的另一有效途径.而要做好扩大进口又必须扩大内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以出口为导向”的单一模式,顺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外贸政策,重点支持重大装备、先进技术和广东省内短缺的资源性商品进口,引导进口商品的结构优化,同时也要加大人民群众喜欢的日常消费品的进口.通过扩大进口,既可刺激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又可丰富内部市场,增强市场有效供给,提升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现在,我们已拥有相当的外汇储备,进口的购写实力之强.潜在的消费实力之强,超出了以往任何时期.政府应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把潜在的消费实力变为现实的消费实力.“内需不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目前,广东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00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3万亿元,几年之间翻了一番(黄华华,2008).这是喜忧参半的事,喜的是人们的收入在增加,潜在的消费实力在增强;忧的是消费不足,使储蓄力节节攀高.数据显示,2006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2432.22元,同年广东人均GDP为28077元,人均个人消费支出仅占人均GDP的44.2%(美国为70%)(广东统计年鉴,2007).美国1991-2003年经济增长86.6%是消费拉动的,即便是以出口为导向型的国家新加坡52.3%也是消费拉动的,广东的消费拉动仅为51.3%.1978~2005年,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年均消费率分别为83.9%、71%、78.5%和84.1%;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年均消费率分别为78.2%、78.7%、70.9%和84.1%;亚洲国家的年均消费率为70.3%.中国的年均消费率为57.4%,其中广东的年均消费率为56.5%.1979~2005年,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89.7%、73.6%、69.2%和91.8%;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消费贡献率分别为82.6%、75%、70.3%和69.1%.中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56.8%(郑学工,2007),广东省“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时期的消费贡献率分别为53.1%、54.4%、50.8%、39.1%、54.8%(广东省统计局,2006;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我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小于其他国家.因此,低消费被认为是中国投资过高和过于依赖出口市场等结构性失调的根本原因之一.扩大和满足消费需求既是经济增长的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内需不足”已引起普遍的关注,政府应加大力度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公共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科学研究以及其它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的项目中.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落实和提高国际劳工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中国提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就应该尊重和实行国际上的劳工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一些国际劳工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要求工厂在劳工宿舍、劳工食堂、环保、劳工工资以及使用童丁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承诺,这是国际贸易游戏中的规则.落实国际劳工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的承诺不可避免会提高生产成本、人力资本,出口产品的也会提升,出口产品的销售数量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却可以改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低价甩卖的不良形象.提高中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一来可以化解所谓的“劳工荒”问题:二来可以大大提升“扩大内需”的实力.

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使人民群众不但有真实的不断提高的购写力,有能力消费,而且敢于消费.把中国包括广东省本身这个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大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利用起来;将蕴藏在如此众多人口之中的消费引导出来,释放出来.从而扭转过度依赖出口市场的局面.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扩大进口的配套政策,例如,按照目前我国产业发展的要求,结构性下调进口关税.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扩大进口需求.及时协调解决进口环节遇到的问题,简化审批审核程序,改善通关便利化,提高办事效率和怎么写作水平,为企业进口营造更加便捷的环境,从而达到对外贸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全面和谐.

在优化有形产品进出口的同时,要大力提高和促进无形产品的出口,诸如扩大文化产品、教育产品、科技产品、专利产品、旅游产品、物流产品、金融产品等等怎么写作性产品的出口,以减少、弱化有形产品大量出口所引发的贸易摩擦.这些无形产品的出口在海关上是统计不了或统计不全的,很难受到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的指控,不像有形产品的出口统计,容易直接刺激对方的感官和神经.另外,逐步创造条件,由国际产品经营向国际资本经营迈进,并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对化解贸易摩擦也是很有益处的.

综上所述,要应对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必须多管齐下,宏观措施与微观手段结合.亡羊补牢与防患于未然结合,外争正当权益与内修独善其身结合,站在战略高度内外综合兼治,方能从根本上奏效.

(责任编辑 晓 月)

(责任校对 元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