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极限与比较优势陷阱

点赞:30730 浏览:1431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根据比较优势极限论,国际分工和规模经济带来的行业产量增加的速度一旦超越世界市场需求增加的速度,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所以,每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从事国际分工实际上是有一定的极限的,一旦超越此极限,除加剧贸易摩擦之外,产业之间的“马太效应”显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仅仅在短期内成立,一国长期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将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关 键 词 :比较优势 国际分工 规模经济 极限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检测定前提条件

一是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是产品生产投入的唯一要素.我们称其为2×2×1模型;二是劳动具有同质性,且投入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效率不变;三是市场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实行自由贸易;四是劳动在国内自由流动,但在国际上不能自由流动;五是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六是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七是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二)比较优势决定的国际贸易模式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不一定需要具备绝对优势,只要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比较优势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每个国家都应该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其他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

比较优势极限与比较优势陷阱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比较优势极限论

放宽上述比较优势理论的第五个检测设,检测定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其他前提条件不变.这样,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来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一方面每个国家只能选择若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规模经济的存在会促进该行业劳动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的产量持续大幅度增加.如果产量在一定时间之后超过国际市场容量,产能过剩,超越外国消费者的购写力,外国就会有较大动力产生贸易摩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国长期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必将缺乏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在比较劣势的产业上劣势更加明显,在产能过剩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优势进一步扩大,结果是产能过剩加剧,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下面本文以中国和美国为例来解释比较优势极限论.

检测定中美两国生产计算机和棉布的劳动效率的初始数据如表1中所示.可以看出,美国在计算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计算机的生产效率是中国的2倍,而棉布的生产效率只是中国的6/5倍.中国在棉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一)国际分工带来的比较优势极限

按照比较优势分工,中国将专门生产棉布,美国专门生产计算机.两国生产、交换和消费状况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分工之后,计算机世界产量Qc比分工以前的产量Q0增加1单位/劳动日,国际分工带来的增长速度为d1c等于11%(检测定为平均增长幅度);棉布的世界产量Qf比分工以前的产量Q0增加10单位/劳动日,国际分工带来的增长速度为d1f等于4%(检测定为平均增长幅度).检测如计算机的世界需求量为Qc*,棉布的世界需求量为Qf*,检测定其他因素不变,有:

Qc*等于Q0(1+d1c)n等于Q0(1+11%)n

Qf*等于Q0(1+d1f)m等于Q0(1+4%)m (1)

则在n和m这样的期限内,Qc≤Qc*和Qf≤Qf*,比较优势是合理的,而且不会出现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一旦超过了n和m这样的极限,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而且超过极限的时间越长,产能过剩越严重,贸易摩擦越激烈.

(二)国际分工和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极限

在(1)的基础上考虑专业化生产之后规模经济带来的劳动效率的提高.检测定专业化生产之后计算机的劳动效率增加速度为d2c/劳动日,棉布的劳动效率增加速度为d2f/劳动日,令:

Qc*等于Q0(1+d1c)n(1+d2c)n等于Q0 *(1+11%)n(1+d2c)n

Qf*等于Q0(1+d1f)m(1+d2f)m等于Q0 *(1+4%)m(1+d2f)m (2)

则在n和m这样的期限内,Qc≤Qc*和Qf≤Qf*,比较优势仍然是合理的,但超过了n和m这样的极限,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很明显,这种情况下n和m的数值更小.

(三)国际贸易商品世界需求量不断增长之下的比较优势极限

在(2)的基础上考虑计算机和棉布的世界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检测如计算机的世界需求量为Qc*,平均增长幅度为d3c/劳动日,棉布的世界需求量为Qf*,平均增长幅度为d3f/劳动日,令:

Qc*(1+d3c)n等于Q0(1+d1c)n(1+d2c)n 等于Q0(1+11%)n(1+d2c)n

Qf*(1+d3f)m等于Q0(1+d1f)m(1+d2f)m等于 Q0(1+4%)m(1+d2f)m (3)

当d1c+d2c≤d3c和d1f+d2f≤d3f时,在n和m这样的期限内,Qc≤Qc*和Qf≤Q*f,比较优势是合理的,否则当d1c+d2c>d3c和d1f+d2f>d3f时,在n和m这样期限内,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

(四)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成本

按照比较优势分工之后,中国专门生产棉布的机会成本是放弃了计算机的生产,美国专门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是放弃了棉布的生产.当上述n和m到期之后,中国想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新生产计算机的话,与美国相比在计算机生产上的劳动效率差距拉大了.因为原来美国计算机的生产效率是中国的2倍,n个劳动日过去,检测定中国生产计算机的劳动效率和n个劳动日以前一样,则美国计算机的生产效率是中国的2(1+d1c)n(1+d2c)n倍(10(1+d1c)n(1+d2c)n/5).中国与美国相比在计算机生产上的劣势日益加大.计算机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代表,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所以,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 中国获得的好处只是在棉布这一产业结构底端产业上不断缩小同美国的差距,甚至超越美国.m个劳动日过去之后,中国在棉布上的生产效率已经变为250(1+d1f)m(1+d2f)m/劳动日,检测定美国在棉布上的生产效率不变仍为300/劳动日,美国棉布的生产效率是中国的6/5(1+d1f)m(1+d2f)m(300/250(1+d1f)m(1+d2f)m).差距缩小,甚至超越美国.综上所述,中美两国产业之间的“马太效应”显现.

比较优势极限论的图示

下文采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说明比较优势极限论.首先应该说明比较优势极限论,由于存在着机会成本,国际生产专业化不会是完全的专业化,国际分工不会是完全的国际分工.因此,在图示中,任何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不会是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B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B国选择X产品进行较为专业化的生产,即更多地生产X产品,同时压缩Y产品的生产,将生产组合点从B移至B’;在世界市场上按照世界市场的交换比例,用X1X2的X产品交换A国Y1Y2的Y产品(其前提条件是A国和B国相互需要对方的产品).相对于原来的即国际分工之前的消费组合点B而言,在现在的消费组合点X1Y2上,B国不仅消费的Y产品可以比以前多,而且消费的X产品也可以比以前多;社会无差异曲线也从1移动到了2.这些都表明了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B国福利水平的提高.当然A国也会如此.

另外,也可以看到,B国现在所消费的Y产品,甚至比自己专业化生产的Y产品还要多,检测如B国进行Y产品的专业化生产的话.这说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确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还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无差异曲线1到2这段距离所显示的利益,既是国际分工的结果,也是国际交换的结果;即,这部分增加的利益,实际上包含着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国际分工带来的,另一部分是国际贸易带来的.这一点,可用图2表明.

由图2可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增加的利益为BC,其中,BD为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CD为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

但上述所有的分析都是在比较优势极限n和m内进行的.一旦超越了n和m这样的极限,B国用X1X2的X产品交换A国Y1Y2的Y产品将无法顺利进行,B国在X产品上面临产能过剩,A国在Y产品上面临产能过剩,国际贸易遇到困难,贸易摩擦不可避免.所以,一国不能长期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理论仅在短期内成立.

比较优势陷阱

综上所述,长期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一旦超越比较优势的合理期限n和m以后,必将陷入世界性的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困难、贸易摩擦不可避免等陷阱.以中国为例,长期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钢铁、纺织、鞋帽、箱包等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由图3可以看出工业是引起贸易摩擦最多的行业.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在国外对华启动的119起贸易救济中,涉及钢铁、石化、纺织、机械、轻工、汽车、有色金属7个行业的案件数为98起,占比达82.4%,比2008年同期增加13起.这些产业都是长期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