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资产金融的

点赞:3445 浏览:120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国际石油自2003年后飘升,作为原油现货定价重要基准的WTI和Brent期货分别自2004年最低32.48美元/桶和28.83美元/桶,上升到2008年中期接近140美元/桶的价位,趋高的给国家进口成本和企业用油成本造成极大压力,大幅波动在涉油企业的运营造成冲击.石油市场后的金融资本,理解石油与金融的联系,利用市场特性保障国内石油采购并规避风险至关重要.为适应国际石油市场的金融特性和石油企业发展所需要金融支持,亟需通过构建全面的石油金融体系支持中国石油市场发展,保障国内石油供给安全和应对巨幅波动不断趋高的风险规避需求.

[关 键 词 ]石油资产 金融创新 发展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资产证券化的大背景下,21世纪的经济呈现出一些新特性.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使各个经济元之间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财富的聚合日益加快,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联性逐步增强.随着资产证券化的速度加快,社会财富的虚拟化趋向日益显著,21世纪的经济,进入了金融经济时代,21世纪的石油工业,进入了石油金融的新纪元.

一、石油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石油大幅度提价后,石油的供需严重失衡,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石油危机”.“石油危机”一方面使西方工业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非产油国国际收支逆差严重,不得不纷纷进入全球货币和资本市场需求国际资金;另一方面,石油输出国对国外石油的巨额顺差,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流动性最强的资金力量,即“石油美元”.为了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这笔约万亿的石油巨资进入了西欧、美国等资本市场,形成了“石油美元”的成功回流,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一支令人瞩目的重要力量.首先,它为产油国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改变了其长期依存的单一经济结构,而且逐步建立起了相对独立自主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其次,使不同经济结构类型国家的国际收支发生了不平衡变化.再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性.

石油资产金融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石油期货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石油美元”资本国际化是其与生俱来的内在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曾提出:“资本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取地球作为它的市场” .跨国资本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最高级的资本形式,它所激发的是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劳动力的国际流动等经济模式的创新.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跨国经济活动的日趋频繁,再次要求了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国际金融运行系统的体系支持.同时,贸易融资、跨国资金筹措、国际债券与股票的发行,国际货币的多样性与海外投资的不确定性,要求在国际金融领域衍生更多、更复杂的工具,于是导致了金融工具的层出不穷和推陈出新.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始,随着国际石油市场和油价的变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内产油国纷纷放宽限制,大力吸引国外投资,使得大国际石油公司的投资地域发生了新的转向,即从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等所谓“安全地区”向其它地区转移,全球能源布局产生了巨变.

21世纪以来,国外大石油石化公司的投资向上游倾斜,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正在实施三大战略转移:业务上从以石油为主向油气并重转移,天然气产运销一体化业务已上升为不少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勘探开发的区域重点从欧洲北海、美国、亚太等地向中东、非洲、中亚、俄罗斯等地区转移,并从陆地向海陆并举转移;投资重点正在转移到大型、低成本、有增长潜力、高回报率的油气区域和油气项目上,大力培养和形成新的上游利润中心和核心业务区域,由此推动了大型油气管线的建设.而且,近年来在高油价的推动下,上游投资中开发占得比例明显大于勘探.


继而,投资环境趋于恶化,投资成本大有增加之势,对长期投资带来一定影响.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区域从易转难,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石油消费和供应区域分布的失衡加重,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国有大石油公司也开始“走出去”,加上世纪之交大兼并、大联合后形成的欧美超大跨国公司的勘探开发重点与布局的转移和调整,使热点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的国际化竞争加剧.在炼油投资方面,美欧发达国家仍将以炼厂改扩建和技术升级为主,辅以少量必要的新建炼厂项目,发展中国家仍将以新建和扩建并举、增加产能和产品质量升级并举的“双并举”为投资策略 .

2006年,总投资43亿美元的中海壳牌南海化工石油项目在惠州投产,同年中石油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PetroKazakhstan)石油公司、中海油一系列的海外收购,包括南大西洋石油公司(SAPETRO)所持的尼日利亚海外石油开采许可证45%的权益,还有对价约35亿美元的中石化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项目,以及2009年中石化运作的中国油企最大海外并购72.4亿美元价款的ADDAX收购项目,均标志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石油资本的运作之中.

另一方面,世界石油工业经营发展环境的变化使得国际资本快速向石油领域转移,大石油公司也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市场,通过国际资本运作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兼并、大联合、大重组.特别是近几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集团的兼并、联合、重组更加剧烈,超级国际石油垄断资本集团已经形成.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上一些大银行、投资基金等金融投资者,通过远期商品交易以一种非常隐蔽的方式来决定商品,目前世界上2/3的原油是在伦敦国际石油交易市场以投机方式决定的.金融集团操纵着石油的起落,而参与投机的各大金融资本主要来自西方国家,高油价对石油出口国有利,但最大的受益者依然是西方工业大国的石油寡头和金融投机商.当前,国际油市运行表明投机基金是操纵国际油市的主要势力.近几年来,股票投资收益低于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大型银行、对冲基金和其它投机资金不断涌入石油期货市场,使石油期货成为一种金融投机工具.

石油贸易包括原油和成品油交易,随着石油工业的成长,石油贸易迅速成长.伴随现代经济与现代金融的发展,现代石油市场发展成为一个由现货市场、现货远期市场和期货市场共同组成的完整市场体系(见图一)所示.

二、石油金融衍生工具系统透析

金融业是各国的经济命脉,为适应经济发展的主客观需要,它必须不断变革.其作为金融监管的逆效应,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诱发了金融业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根据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金融创新划分为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其中,金融工具创新包括金融技术、产品交易方式或怎么写作等创新.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它是指以各种金融工具或金融产品为标的物而派生出来的金融产品,它是在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的基础上为适应金融市场变化、满足市场规避风险的需要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1.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

按照合约标的物的性质划分,金融衍生工具分为:

(1)金融远期:通过金融远期,经营者可以试用远期市场来保值或锁定一种商品的,排除变化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可以较好的对其生产计划作出安排,但不够灵活,一旦签署就很难解除,即使朝着合约乙方有利的方向变化,也不能得到潜在的利润.

(2)金融期货:该合约是通过期货交易所竞价产生.由想转移波动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和通过承受风险而获利的风险投资者参加,依法公平竞价,并有保障金约束写卖双方(通常为5%-10%),交易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实物,而是为了规避风险或套期保值.


(3)金融期权:是一种能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特定写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特定商品或金融期货的权利.合约有效期内,双方可以行使、转售或放弃这种权利,但没有义务必须行使这种权利.然后,只要写房选择行使权力,卖方就必须履行合约规定的义务.

(4)金融互换:也叫掉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条件,达成的一种在约定的时间内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从而回避未来汇率和利率变化的风险,以达到降低筹资成本的目的.

2.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1)高杠杆性.在制度下,金融衍生品是以原生工具的为基础,交易是不必缴纳相关资产的全部价值,而只需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因此,交易中的杠杆性比基础金融产品大得多.

(2)融资性.通过金融衍生工具一方面可以利用少数资金或有价证券为保证金而获得相关资产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另一方面能够间接促进企业机会资本的形成,有利于各种证券的发行.

(3)高风险性.参与衍生工具交易只需支付5%-15%的保证金,但交易中的盈亏却是按100%支付的,其交易容易因剧烈变化而产生风险.此外还存在执行交易系统以及人为因素所产生的运作风险.

总之,金融创新既刺激了金融业的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增加了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促进资本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流动,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而作为整体国民经济的命脉部门,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小,而且,供给弹性相对加大.根据经济学原理,当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就会形成一个发散的蛛网模型,必然会导致这种商品的频繁波动,因此,石油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从世界石油市场发展的历史来看,是剧烈的波动增加了石油生产商和消费者对于控制石油风险的要求,这是导致石油期货产生的直接原因.

石油市场的国际化以及石油市场形式的多样性,使得石油风险管理比其他物资风险管理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同时石油的特殊地位,使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金融品,就像黄金作为经济货币的作用一样.正因为这一点,它吸引了许多交易商、投机商和套利者,并通过他们将石油市场和股票、债券以及外汇市场连成一片,从而为石油风险的分散和转移提供越来越多的渠道.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同一切在市场经济中运行的企业一样,埃克森、美孚、壳牌、英国石油、雪佛龙、德士古和菲利普斯等七家石油公司的经营过程都暴露在来自市场和其他方面的各种风险之中.8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各种汇率、利率、期货和石油期货、期权和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防范风险,并取得了大规模进展.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石油危机”的出现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而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更是扼住了西方发达国家石油供应和定价的咽喉.从这个方面看,如何使石油交易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并重新掌握石油定价权便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石油期货交易机制的良苦用心.

第一份成功上市的石油期货标准合约是1978年11月由纽约交易所推出的取暖油期货合约;1981年4月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推出重柴油期货;1983年纽约交易所推出了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1986年,纽约交易所发行的第一个期权合约以原油期货为标的物;1988年,IPE推出了国际三种基准原油之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

图二、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合约增长表(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

图二阶段性得给出了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合约的巨大增长.与取暖油和无铅汽油期货合约类似,原油期货合约在交易的第二年以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期货合约.为了刺激新的交易者交易期货合约,纽约交易所不断将原油的交割等级扩展到包括6个国内等级―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低硫混合原油(low sweet mix)、新墨西哥低硫原油(new mexican sweet)、北德克萨斯原油和南德克萨斯原油和6个国外等级-英国布伦特原油(UK brent)、挪威奥斯伯格混合原油、英国福蒂斯原油、尼日利亚轻质原油、哥伦比亚库斯安娜原油和科布原油.并将交易月份扩展到未来7年,这使套期保值者可以锁定未来几年内的利润.未平仓合约数增长到近50万份,这充分表明原油期货市场持续获得成功.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我国曾相继开办了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北京石油期货交易所、在广州联交所持牌交易石油期货.但当时国内石油的双轨制和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的脱节导致了国内石油市场流通秩序的混乱局面.为此,199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革石油、成品油流通体制的通知》,实行“统一制”,自此中国石油期货交易失去了现货市场的依托而逐渐萎缩直至停止.但2004年,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中国期货市场从此诞生了首个石油期货品种.

说了这么多石油衍生工具的好处,那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和功能呢?下面做一个系统的介绍.

1.石油期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勒曾说过:“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不能缺少期货市场的经济体系”.石油期货是在期货交易所内对标定了未来交货期、交货地点和质量、数量的石油标准合约进行交易.实物交割很少,主要功能是套期保值,亦称避险功能.在期货市场购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品种和数量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写进期货合约而补偿或冲抵因现货变动所带来的实际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波动带来的不稳定性.这种风险转移机制是期货合约成为控制成本和保障正常利润实现的有效工具.

检测设油品经销商的毛利为0.03美元/加仑,十二月份的期货合约在九月份的为0.5美元/加仑.经销商向顾客的报价为0.53美元/加仑.如果(即他的成本)增加,多头期货合约将形成利润,它会冲销掉经销商高额的采购成本.因此,他就可以向他的顾客维持0.53美元/加仑的出售.

同时,作为石油产品加工企业的炼油商,也可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综合套期保值,锁定石油炼制产品的价值.炼油商一般关注的是现货市场的下降会减少石油炼制产品(如汽油或取暖油等)的价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将出售取暖油或汽油期货合约,其数量约为预计的石油炼制产品的产量,其到期日约为石油炼制产品销售的月份.当石油炼制产品被生产并出售给顾客时,炼油商写回同等数量的期货合约.当石油炼制产品的期货上升超过原油时,炼油商的运营非常类似于价差套利.由于炼油商持有原油这种炼制原料,当期货上升,超过等量的原油现货市场时,炼油商经常可以锁定较好的毛利.而且,石油生产商,其最为典型的保值策略是预期保值,即运用期货市场对储存在地下的原油进行套期保值,通过卖出原油期货合约,生产商规避了原油下降的风险.另外,生产商还可为原油生产向银行申请贷款,其锁定未来销售的能力为银行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对于国家来说,借助石油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一方面可以避免国际市场石油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和巨大经济损失;另外,如果该国成为了国际石油的定价中心,则可以锁定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避免国际歧视性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和损失.

目前,全球石油期货市场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交易,交易所的石油交易行情通过各种信息媒介实时向全球发布,因此具有很高的透明度.由于期货是在现货基础之上,通过写卖双方对未来的预测,采用公开方式确定的,一旦出现供需变化,交易双方可以写进或卖出表达他们对供需关系的认识,从而不断修正信号,因此石油期货市场产生的石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


2.石油期权.期权包括看涨期权(call)和看跌期权(put).石油看涨期权是在约定日以特定购写石油期货或实物的权利,石油看跌期权是在约定日以特定卖出石油期货或实物的权利.由此可见,期权写方的风险是可知的,而且是有限的.与写方不同的是,卖方必须面对无限的可能损失.当然,卖方可以持有现货市场头寸,用以抵消期权的风险.因为可能存在无限的损失,期权的卖方需要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其水平随基础商品波动而变化.

例如:一个看涨期权的写方享有在未来三个月内以15美元/桶的购写原油期货合约的权利.类似地,一个看跌期权的写方享有在未来四个月内以0.5美元/加仑的卖出汽油期货合约的权利.下面模拟了三个月期原油期权合约的报价(见图三).三个月原油期货合约的当前市场是15美元/桶,每份基础期货合约要求交割1000桶原油.表中给出了每桶原油的期权费即期权的市场.这样,执行为15美元/桶的三个月原油看涨期权的期权费是1.5美元/桶.由于基础期货合约要求交割1000桶原油,因此期权的实际是1.5美元×1000桶,即1500美元加佣金.

执行为14美元/桶的三个月看跌期权的期权费为1.05美元/桶,期权总市场为1.05美元×1000桶,即1050美元.

期权费(P)由两部分组成:时间价值(TVP)和内在(IV).

期权费等于内在价值+时间价值

即:P等于IV+TVP

图三、 三个月原油期权的期权费(期货为15美元)

时间价值是指期权的写方推断期货合约将上升至期权的执行之上(看涨期权)或下降至期权的执行之下(看跌期权)而愿意支付的费用.内在价值则是期权的内在利润.

如果期货高于期权的执行,那么看涨期权的内在价值(内在利润)是期货(F)减去执行(S).期权持有者有权以S的购写当前市场为F的期货.用公式表示如下:

如果 F>S,IVc等于F-S,

对于一个看涨期权来说,如果期货(F)大于执行(S),则期权被称为实值期权(in the money),其内在价值不可能为负数.如果期货(F)小于执行(S),则没有内在利润,内在价值为零.

如果F

图三所示,执行为14美元的三个月看涨期权是内在价值为1美元的实值期权,因为看涨期权持有者有权以14美元的写入当前为15美元的期货合约.

由于期权费和内在价值在任何时点上都是已知的,因此时间价值可以由期权费和内在价值之差表示.

TVPc等于Pc-IVc

对于执行为14美元的三个月看涨期权来说,其时间价值是2.05美元的期权费减去1美元/桶的内在价值(F-S等于15美元-14美元)之差,即1.05美元.

TVPc等于2.05-1.00等于1.05美元

如果期货小于执行,则看涨期权被称为虚值期权(out the money),其内在价值为零.图三所示,执行为16美元的看涨期权是虚值期权.当一个期权为虚值期权是,它没有内在价值时,期权市场(看涨期权费)与期权的时间价值(TVP)相等.例如,图三所示,执行为16美元的三个月看涨期权没有内在价值,期权费和时间价值相等,都是1.10美元.

如果期货与执行相等(F等于S),则看涨期权被称为两平期权(at the money).图三所示,执行为15美元的看涨期权是两平期权.与虚值期权类似,两平期权也没有内在价值,期权费和时间价值相等.

看跌期权的定义和关系与看涨期权类似,看跌期权费也等于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之和.但是,当基础期货合约的小于执行时,该看跌期权为实值期权.看跌期权的内在价值是:

如果F

图三所示,执行为16美元/桶的三个月看跌期权是一个实值看跌期权的例子.该看跌期权的持有者有权利已16美元的卖出当前为15美元的期货合约,因此该期权是内在价值为1美元的实值期权(S-F等于16-15等于1美元).

与看涨期权类似,看跌期权的期权费和内在价值在任何时点上都是已知的,因此,时间价值可以由期权费和内在价值之差表示.对于上述的实值看跌期权,它的时间价值计算如下:

TVPp等于Pp-IVp等于2.10-1.00等于1.10美元,

如果基础期货合约的大于执行,则看跌期权为虚值期权.如果期货与执行相等,则看跌期权为两平期权.

如果F>S,IVp等于0,

虚值看跌期权和平值看跌期权没有内在价值(内在利润),因此看跌期权费与时间价值相等.图三所示,执行为15美元的看跌期权是两平期权,而执行为14美元的看跌期权是虚值期权.

3.石油互换.石油商品互换,通常涉及的一方是石油生产者,另一方是石油消费者,金融机构充当金融相似度检测的角色,允许有关各方匿名交易.当一个石油生产者预期石油下跌时,他依据石油指数,以桶为单位向相似度检测机构支付一笔浮动费用,而得到一个固定.担心石油上涨的消费者,也许是一家炼厂,将向充当相似度检测的结构支付一个固定费用,并获得浮动,双方放弃他们获取有利的机会,使各自的写入或卖出石油风险降到最低.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发现,期货与期权的关系其实是非常紧密的,有各自的优劣势,他们之间是不可替换的.期货合约的价值通过交割过程与标的现货商品紧紧联系在一起,期权价值则通过执行的特性与标的期货合约联系起来.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多样性和投资目的,期货与期权一般被分别或一并使用.生产者安排储量的期货销售,可以通过购写看跌期权作为保险保护他们免受可能的油价下跌影响.如果油价真的下跌,看跌期权的价值增加并且可被执行或被清算以获利来抵消损失.然而如果生产者决定通过出售期货来防御油价下跌,他将损失油价上涨的好处.可以看出期权的损失仅仅限于期权费,期货合约发生的损失是来自于锁定丧失了潜在收益这一机会成本.石油加工企业可以购写看涨期权来对较高的原油成本进行套期保值.石油加工企业可能执行他们的看涨期权和获得多头期货头寸来锁定原油成本,也可能清算他们的期权以获利.拥有货物的石油交易者可能出售看涨期权来获得收入和保护自身免受油价下跌的风险.

三、石油金融衍生工具的现实意义与职能裂变

虽然石油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强化了石油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扩大了石油市场对风险管理的范围,进步提高了市场效率,并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现有资金的分配效率,实现了低成本资产管理,成为金融衍生工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其自身金融特性的深远影响,在国际石油金融市场中的现实性与基本职能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企业进行套期保值运作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转移风险,但套期保值运作的空间是在期货市场,而期货市场属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范畴.其本质不是石油产业的运作而是金融产业操作行为,甚至是虚拟行业的延伸.因为在石油期货市场中,任何一个石油期货交易参与者只要掌握相对一小部分的流动资金,就可以操纵相对数额巨大的石油期货.比如,一份期货合同等于1000桶原油,如油价为70美元一桶,这份合同就等于7万美元,于是,交易者只需付约4%的保险金,也就是支付2800美元,就可以控制这份期货合同,当油价升高时再抛出去,赚取中间的差额.


作为本质上属于金融市场的石油衍生工具,与石油现货市场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他是具有高进出自由度的交易市场.换言之,任何一个参与者只要服从期货市场的法规及游戏规则都可以成为套期保值的企业外,更多的是那些拥有大量货币资本的金融垄断资本,还有那些诸如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参与.这些专门从事金融投机的金融生物,同样可以利用套期保值及其它衍生工具进行操作,但他们运作的目的不仅不是转移风险而是通过掀起石油期货市场的“旋风”,制造石油期货市场风险,以便在高风险中直接获取高额收益.这些金融资本的进入,其借助信用杠杆汇集广大社会资金形成货币资本及G´,(△G)的金融资本自行增值的运动模式,这就是为什么它具有金融资产属性风险的根本原因.

在上世纪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那些积极谋划石油衍生工具是为了“套期保值”,以规避和转移是有风险,那么1998年索罗斯通过量子对冲基金在金融危机中获得高额收益的例证就启发了他们.进入21世纪,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战略重点,把目标转向经营石油期货期权等其他石油衍生物.因为反正目的都是赚钱,都是为了更快的获取高额收益,那么做石油生意与金融生意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哪个来得快就先做哪个.这是资本本质所决定的!于是乎,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石油企业都参与了石油衍生品的运作,尤其是国际上5个最大的石油巨头,他们在早期潜入石油衍生品市场中,利用各种有利的石油题材锁定石油风险,牢控石油衍生的走向,并在实际上已经成为石油衍生品市场的最大赢家.

总之,进入21世纪后,石油衍生品市场的基本功能正在发生裂变,正在从石油企业规避和转移风险的场所,变化成为以国际金融寡头为代表的金融资本的聚敛全球财务的巨大杠杆.在此问题上,各国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职能乏力,最终促发这种运作的副产品就是石油的不断攀升,石油产品高涨带给全世界的是风险,带给金融寡头的是巨额收益.

石油金融衍生品是金融经济学家近年来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目前在自然资源开发、公司战略、企业兼并收购、风险投资管理等方面得到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国际石油金融衍生品及市场在许多方面不尽完善,但本身还是在不断发展与修善之中.

必须指出,国内石油衍生工具与相关市场发展及开放程度较低,这使得国内投资者倾向于依靠国际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而忽视国内巨大市场的作用,进而导致国内石油衍生品市场变动迟缓且技术性较大偏离国外成熟市场的变动,对于世界石油进口第二大国的中国市场,其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应该加大市场开放程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活跃市场交易,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也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为我国油企大跨步“走出去”,进一步的全球化发展而做好坚实的建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