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现状优化

点赞:15599 浏览:692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职业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面对几个矛盾,即有限的学时与较广泛的就业适应能力的矛盾,与未来社会职业整合性要求劳动者掌握多元技术的矛盾,与扎实的继续学习基础的矛盾,与创新能力所需要的较宽广知识面的矛盾.必须加强课程的改革力度,研究开发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发挥中职学校的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确保中职学校教育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现状

现代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课程设置是指对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所进行的系统组合和科学安排,它取决于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是为专业人才的培养直接怎么写作的.回顾学校本身所使用的教材和现有的课程设置,总感到有不同程度的不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课程确实与社会需求、学生的发展相脱节,不得不引起思考.

当前我市总体背景是:生源质量的严重滑坡.入学门槛取消;学制时间“缩水”;专业课程内容结构老化,课程自主随意性设置;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学生专业技能薄弱,就业缺乏竞争力,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对“时间短,基础差,专业弱,就业难”的情况下.课程设置教学尤为重要.为解决教育和就业的问题,中职学校要认真做好课程的设置,做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统一.把“实用”与“发展”相结合起来.

一、当前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深入剖析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使课程改革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又通过学生调查、企业调查和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对上述四个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1.课程结构不合理.

一是在一个学科专业中,所开设的各门课程存在着结构不合理问题,有的表现为课程门类不全,新的需要的课程开设不出来,而有的不需要的旧的课程又删除不掉.应有的没有,不应有的却有.

二是各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性,学生的学习也是界限划定,缺乏选修、跨修的选择性,灵活性和主导性.课程门类繁琐过多,内容交叉,课程设置缺乏宏观、统筹及整体优化.

2.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形势.这里主要指各门专业课程所讲述的内容是陈旧落后的,课程设置基本沿袭上多年前模式,仍是以学科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3.课程缺乏实用性,不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低.中职教育文化基础差、理论课讲授不深.对广、深发展专业受一定限制.在开设的许多课程缺乏实用性,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仍觉得用不上.


4.课程呈现方式呆板,理论与实践不统一,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一方面是教材本身安排不灵活,不符合专业体系过程.另一方面安排时间不当.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中,需讲的知识过多.而操作、练习和实验较少,尤其是生产中应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操作、练习和实验安排少了,难以学以致用.这一问题不符合职业教育课程应有的特点.职业教育课程的应用性、技术性较强,对这样的课程,必须尽量多地安排操作、练习和实验,增加实践操作课时间,以能使学生适应其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 课程设置的思路

教育的宗旨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培养一代代新人,实现现实对人的超越.课程的设置必须坚持“以社会为中心”的主体理念,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质量.

1.“以社会为中心”的思路理念.

课程设置要在“双元制”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认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学校的课程教学,将企业和学生、社会和学生有机联系起来,确立在教学活动中以社会需求、社会发展的主体地位为中心,学校给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实践体验的途径,改变教育传统观念,拓宽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式,实现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统一,最终实现社会有用之才.

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现状优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发展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核心.

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以及管理体制等各方面都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提高,增强德育教育,强化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重视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发展的联系,成立行业管理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生产第一线高级技术工人,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研究,拓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企业需要的新课程的渠道,开发适合学生发展和行业需求的校本课程.

三、课程设置的设计

1.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既要为学生终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业基础,又要为适应将来的就业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谋职业的能力.“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方面教会学生做人,一方面教会学生做事.

2.课程设置方向.

课程设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专业上以某个技术模块为为主设置,时间上以某个任务为模块划分设置.可采用三个、四个或五个模块的形式,笔者认为采用四个模块的形式较好.即可设置公共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合二为一.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如可《计算机应用基础》与《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训》.同时,应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课程设置的评价 .

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实用,要在实践中不断评价和总结,经过多次完善,才能形成稳定的有效的评估体系,学校要遵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校的课程教学和企业的实践培训相结合,收集学生、企业、教师的反馈意见,测定和比较学生成绩,学生就业后适应岗位情况,务必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次序、教学时数之间相互匹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知识上达到互补,能力上达到互动,使课程教学与企业的需要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