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的科学化与学科化

点赞:8282 浏览:331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学科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没有学科的有力支撑,党建科学化难免会成为空中楼阁,离开了党建科学化,党建学科的发展也会迷失方向、后继乏力.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当前迫切需要推进党的建设学科的发展,其中包括要明确党建学科的独立地位,尽早使其从党史中独立出来;要提高党建学科的体系化水平,构建党的建设的规范学科体系;要创新党建学科的研究方法,既要注意继承传统的方法,又要善于借鉴新的学科,尤其是运用多学科的方法;要进一步提升党建学科的怎么写作能力,使党建学科为党的建设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关 键 词 〕 中国,党的建设科学化,党的建设学科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2-0005-05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指在党的建设过程中逐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使党的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这种科学化目前主要体现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几个主要方面.党的建设学科化是指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门学科加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因为党建学科发展还存在种种问题,所以规范发展完善这一学科具有紧迫性.随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成为全党的重大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把党的建设科学化和学科化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就变得非常必要,也非常关键,这样有助于从根本上厘清一些认识问题,使党的建设得到学科的有力支撑,从而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学科化是相辅相成的

综观人类知识的创造及发展史,知识创造和积累的学科化是其中的主线,而且学科的创新发展及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正在成为当今知识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有了学科的不断更新、分化、交叉、聚合,人类得以从学科的系统化专门化知识的高度更加便捷准确地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并得出科学的结论,由此加快了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进程,并使人类文明发展到了更高级的阶段.可以说,离开了相应学科的支撑,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就会寸步难行、举步维艰.在党的建设问题上也是如此.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推进党的建设,就必须把党的建设这门学科研究好建设好,使党的建设能够最终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一)党的建设学科化是科学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命题,表面看没有提党建学科的问题,但实际上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推进党建学科建设是其应有之义.因为科学化意味着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而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要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必须经过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方法得到改进,思路得以明晰,结论逐渐正确,最终也形成了认识事物的权威的专门化规范化的知识体系,即形成一门科学学科,有了学科的指导,人们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更便捷,认识事物更规范全面客观,对事物未来发展的把握更精到,知识的传承也更加便捷.正是在认识与实践的反复互动交流和验证提高中,学科不断发展并趋于成熟.也就是说,学科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的认识在所能达到的水平上从不够科学到逐渐科学的必然结果.

党建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发展、建设和领导规律的科学.党建学科也是在党的建设日益深入的过程中建立发展起来的.我们党建立之初党的建设处于摸索之中,谈不到党建学科的问题.到延安时期,我们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和根据地斗争的锻炼,全党对党的建设有了新的深入思考,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开始形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反复,导致对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探索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党建学科始终只能停留在政治宣讲的水平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思考,在建设中也摸索出了许多新的经验,得出了许多新认识、新结论,因此党建学科才逐渐确立和发展起来,体系逐渐完备,内容更加充实,功能得到增强,社会日益认同.可以说,正是党的建设的不断推进、日益科学推动了党建学科的繁荣发展,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必然要求并带来党建学科的成长,党的建设学科化正是内在于科学化的命题之中的,是科学化的必然产物.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以学科化为支撑

我们说学科是科学化的必然产物,这仅是从两者的生成说明了其密不可分的关系,实际上,从发展的角度看,要更加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离开了所谓学科就会寸步难行.众所周知,所谓学科就是专门化的知识体系,是对知识进行划分的一种单位.《辞海》的定义是,“学科”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和“教学的科目”.学科是以对庞杂的知识进行专门化划分的方式帮助人们掌握知识,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快速准确客观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更有效地进行自然和社会改造的伟大实践.因此,有了学科的辅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会方便有效便捷得多,也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同时还会有助于知识的传承,使子孙后代受益.党的建设学科同样是党建实践的有力支撑,它为党的建设提供科学的理念,指明了执政为民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所在;它为党的建设奠定理论基础,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是其理论源泉;它为党的建设提供基本的框架,构建起一个建设先进政党的基本路径;它为党的建设提出基本的方法,让我们在建设先进政党的过程中把握方向,实现目标.正是因为有了学科的指导支撑,党的建设才得到了长足的进展,进一步奠定了作为一个学科所应有的物质基础.

(三)党的建设学科化必须为科学化怎么写作

学科存在的意义是为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提供基本的认识视角、理论指导、原则验证、方法支持,归根结底是为人类社会实践怎么写作的,离开了这一点,任何学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社会实践是一个理论见之于科学的过程,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正确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离开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目标设定、手段选择,社会实践就必然会走弯路甚至归于失败,人类迄今经历的诸多失败甚至灾难无不反衬出当时指导理论上的局限或谬误.因此,在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这一伟大实践的科学性、正确性,使其符合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方向,符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符合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就要把党的建设学科研究好、发展好,把其中的规律认识好、把握好.党建学科既不能脱离科学化的党建实践而存在,伟大的党的建设实践也不能没有党建学科的理论支撑,两者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是各自发展的前提,也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努力建设党建学科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紧迫任务

在党的建设中,努力提高科学化水平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和工作目标,全党围绕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全方位探索,各地各级党组织都在提高工作科学化方面出主意、想办法、求创新,理论工作者也在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应该说,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认识得到提高,把握规律的能力有所增强,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是从党建学科的角度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思考还比较少,党建学科建设存在明显不足,比如,党建至今还不是一门独立学科,人们对党建学科的偏见还比较严重,党建学科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备,党建研究还受到一定的禁锢,诠释性研究仍然占据主流等等,这些都制约了党建学科的发展和得到公认.可以说,目前要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党建学科建设好.

(一)党建学科不独立拖累党建科学化

从严格意义上讲,党建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一方面,从这门学科的称谓上说,还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称谓,在党校及大学教学设计中,有的称“党的建设”,有的称“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也有的称“执政党建设”,称谓不统一,说明学科的内容和独立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可;另一方面,党建还没有从“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中独立出来.人们一般把党建作为党史的从属学科来对待,而且就“党史”而言,在学科目录中其归属也不一致.比如,在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表”中,将“中国史”划归在历史学大类中的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类目下,与中国国民党史、中国党派史、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专门史并列.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编的《学科专业简介》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则将“党史”划归在法学门类中的政治学一级学科中,与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二级学科并列.在作为国家图书分类法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党史”与“中国”(即党的建设)又分列于历史学科和政治学科之中,其中前者置于中国现代史类目中,后者则置于政治、法律类目中.只有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中,单独列为“党史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中国历史等学科并列.党建学科不独立,直接导致学术界对学科的认同度不够,研究成果难以得到肯定,不能吸引更多的专家关注和研究党建问题,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学科发展.

(二)党建学科体系不完备制约党建科学化

经过多年的研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在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两个方面的加强,党建的学科体系逐渐形成,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形成的“一条主线、五大建设”总体布局的明确表述,为构建党建学科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但是,目前看,这一学科的体系仍不够完备,一方面,理应从属于党的建设的二级学科没有得到充分发育,比如,党建史、党的建设思想史、党的建设比较研究、党的建设史料学等学科还没有成型,研究者较少,对党的建设学科的支撑不够,从而影响了党建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党建学科的内在体系由于受传统经验影响,比较固化单一,亟需从科学化的视角进行新的整体性构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党的组织建设,我们长期把其内容界定在集中制基本原则、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思想教育几个方面,但是从学科的角度看组织建设的概念,它理应包含更多的内容,比如党内组织结构优化、组织关系协调、权力配置与制衡、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心理调适、组织目标整合等等,但对这些问题目前还缺乏关注和研究.学科体系不完备使得党建研究难以拥有开阔、开放的视野,往往习惯于从中国已有的经验、当前的实践出发思考问题,提出对策,难以从更具前瞻性的世界政党、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一般规律中进行比较分析,形成深层次的规律性认识,从而导致我们已得出的一些结论在严密性、解释性、可验证性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制约了党建学科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三)党建学科研究欠规范影响党建科学化

虽然我们日益强调以科学方法促进党的建设,但是党建研究方法改进仍面临十分紧迫的形势.目前诠释性研究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种纯粹逻辑推理性的研究虽然非常必要,但是一门学科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推理所依据的前提、事实往往也是逻辑的结果,而缺乏实践的验证,这样得出的结论也很难说是科学的,必然影响其说服力.用简单的逻辑推论得出的带有理想化的概念、框架和逻辑关系构建党建学科,必然影响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因此,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动态研究非常必要,虽然由此得出的结论会和传统研究的结论有一定出入,但是有利于我们客观认识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也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党的建设理论也会得到充实和升华.

三、提高党的建设学科化水平的几点思考

提高党的建设学科化水平,必须真正把党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对待和思考,按照学科的要素、体系、逻辑和规律来进行整体构建,既要充分重视中国90年的历史经验和当前的社会实践,也要高度关注其他无产阶级政党已有的成功之处,同时也不能忽略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甚至民族主义政党自身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党建学科才能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一)明确党建学科的独立地位

对此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党史的学科归属和定位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党建的学科定位也无法确定.二是党建能否从党史中独立出来.

关于党史的学科归属和定位问题,目前主要有归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归属于历史学一级学科、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这样四种基本观点 〔1 〕 .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是这一学科发展的方向,也最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张静如教授较早提出了这一设想,他认为,目前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学科目录中,党史是放在政治学下面的二级学科位置上.这是因为在当年制定目录时,党史正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所以就把它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放在政治学下面.后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停开了党史,学科目录也未改动.如果说党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候,放在政治学下面还说得过去,那么在不开党史课之后仍放在政治学下面就不合适了.历史学① 就其学科性质来说不属于政治学,而属于历史学.按学科分类来说,历史学应该放在历史学的中国史下面的中国近现代史内,而且要在中国近现代政党史下面.这样,只能排在四级学科的位置上.所以,放在历史学里也不合适,它与以执政党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位不相符.看来,最为合适的办法,是把历史学提升为一级学科.这样做,对加强历史学科建设十分有利.〔2 〕 在这一思路中,也有学者作了进一步思考,提出应该把“党史”学科的一级学科名称定为“党史与党建”或沿用现有的学科名称,下设“中国历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执政党建设”、“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党制度”、“政党比较研究”等二级学科,各二级学科根据学科建设的要求,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研究方向 〔1 〕 .笔者认为,这一目标目前还比较遥远,可行的选择是把党史设置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框架内,党史更能得到重视和发展.

关于党建能否从党史中独立出来的问题,我认为就目前来看也是可行的.因为目前党建学科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进入了良性循环,一是高度重视,形成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明确思路,出台了许多相关文件、法规,理论创新的步伐也比较快,使党建学科有了非常强的发展依托.二是党建的教学研究力量日益壮大,不仅形成了以各级党校、社科院、组织部门、军队院校为主体的较为稳定的研究队伍,而且在现有的党史硕士、博士点培养的学生中,进行党建研究的也呈增多趋势,党建的研究阵地也日益扩展,党建文章的年刊载数量也大幅增加,党建学科的学术声望日益确立和巩固.三是党建的怎么写作功能发挥良好.目前的党建研究高度关注党的建设、党的领导面临的突出重大问题,并紧密结合决策,立足各地党的建设实际,回答了许多疑难问题,提出了许多进入高层的学术观点,同时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观点,对促进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所有这些,使党建学科从党史中独立出来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独立出来之后,可以保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的地位.

(二)提高党建学科的体系化水平

学科是一个由概念、框架和逻辑关系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知识体系,其体系是否完整决定着学科的发展进程和最终地位.从党建学科来看,其基本要素从总体上是完整的,具备了学科的基本条件,但是与诸多成熟的学科相比,其体系化水平还不是很高.一方面,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总体布局,虽然从总体上反映了党建的理论体系,但是其相互关系还处于探索与磨合的过程中,概念的规范化、框架的稳定性均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一条主线、五大建设”各自的内在构成仍有不确定性,需要通过研究给出明确的界定,这是影响学科体系化水平的重要方面.我认为,提高党建学科的体系化水平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必须从三个层面去努力:一是必须从理论、制度、方法三个基本维度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二是必须着眼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规范“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三是进一步拓宽党的建设的视野,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扩展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党的领导的各个层面 〔3 〕 .

(三)创新党建学科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特定学科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研究方法的创新,在某种情况下,方法的革新也可能会带来学科的飞跃式发展.当前,党建学科的研究方法正处于从传统研究向现代研究过渡的阶段,其突出表现是革命和战争思维正在被人本和制度思维所取代,诠释性、逻辑性研究习惯正在逐步让位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新的研究范式,新的尤其是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引入正在给党建学科带来重大影响,使得党建学科的视野得到拓宽,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出现,研究结论也更具启发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研究方法的创新是一个与学科发展相伴始终的过程,什么时候研究方法凝固僵化了,学科的生机也就停止了,因此,党建研究要以方法创新为动力,用方法创新来推动党建学科的持续发展.我认为,当前最紧要的是推动研究方法在两个层面的创新,一是推进调查研究的方法创新.要采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科学选取研究对象,避免带着结论去基层寻找论据的先入为主式的官僚化调研,要调查真情况,了解新问题,否则为错误结论所引导就会制定错误的政策.二是努力运用多学科的方法.由于党的建设研究的问题愈益复杂,单纯用一种方法研究会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多学科的方法则可以有效弥补这种不足.目前在党建研究中,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已经成为人们较广泛采用的方法,此外,还要注意运用政治学、法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方法,这样可以从多角度审视党建问题,也便于发挥多种对策的综合效力,从而更有利于解决复杂问题.

党的建设的科学化与学科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历史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四)提升党建学科的怎么写作能力

党的建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任务和使命就是为党的建设实践怎么写作,通过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增强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只有围绕这样的目标研究党的建设,发展党建学科才是坚持正确的方向,否则如果理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那就会把党的建设引入歧途,最终葬送党的事业.目前党建学科在怎么写作实践方面成效是显著的,包括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对党的重大决策进行了充实完善,促进了许多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等等,但是也还存在明显不足,表现在许多研究缺少前瞻性,对党建热点难点的研究缺乏理论深度,所提出的对策、措施管用的还不多 〔4 〕 .因此,今后党建研究需要在提高怎么写作实践能力上作出新的努力.我认为,一是要提高怎么写作的意识,每一个理论工作者既要在理论上求真求实,也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为党的各级领导层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二是要找到和实践的结合点,要善于关注和研究党的建设中影响全局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跟踪研究、系列研究,力争研究透、研究实,能够提出真知灼见;三是增强怎么写作能力,要善于把自身研究、学科发展化为党的建设的思路、措施、制度,要坚持研究课题来自实践,研究人员深入实践,研究结果指导实践,要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怎么写作实践中不断发展学科,提高能力.

党建学科建设,关系到党的兴衰,关系到党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领导的成败,也关系到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命运,必须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学科建设好.这门学科的建设搞好了,不仅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注 释:

①张静如教授倾向于采用“历史学”的称谓,因为“党史”的称谓中“”与“党”两个语汇有重复之嫌,但作为约定俗成的概念,称为“党史”也无不可.

参考文献:

〔1〕宋 俭,丁俊萍.关于党史学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J〕.党史研究,2008,(3).

〔2〕张静如.历史学应提升为一级学科〔N〕.北京日报,2010-08-16.

〔3〕韩 强.把提高科学化水平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J〕.理论学刊,2012,(2).

〔4〕雯 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理论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全国“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研讨会综述〔N〕.山东党校报,2010-09-01.

责任编辑 王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