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数字化对传统文献学的冲击与影响

点赞:4885 浏览:135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传统文献是关于古典文献整理、研究及利用的学问,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法,是以古典文献为研究主体的.随着古籍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文献学的诸多方面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古籍数字化扩展并更新了传统文献学的原有概念和内涵;对传统目录的编著工作造成了极大冲击;深刻影响了传统校勘工作的旧有模式和方法;对传统版本进行了新的革新;并使传统文献学走向了跨学科的学科建设方向.

关 键 词 :古籍数字化 传统文献学 冲击 影响

传统文献学就是关于古典文献整理、研究及利用的学问,它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是以古典文献为研究主体的.其研究范围包括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和编目、文献的、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极其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但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并没有所谓文献学,而是将对于从事于研究、整理古代历史文献的学者称之为校雠学家.所以对于古籍的整理、编纂、校勘、版本考订以及文献注释的工作都是由校雠学家来担负的,因此,我国古代的所谓校雠学也就是今天我们文献学的别称.

文、献二字联成一词,在我国首见于《论语.八佾》:“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东汉大儒郑玄对此注曰:“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将“文献”明确解释为“文章”与“贤才”.至南宋朱熹则更为清晰的注释为:“杞,夏之后.宋,殷之后.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矣.”由此可见,文献在我国古代指的是书本记载以及口耳相传的所有史料.

直到1920年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中首次使用了“文献学”一词,1923年又在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初史学之建设”一章中写道“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在这里梁启超提出,所谓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代学术的基础,其基本工作包括校勘注释、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等等,其主要任务就是为中国古代的各学科搜集并提供资料.这是我们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学界首次提出“文献学”这一概念.

因此,文献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又古老的学科,它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门类直至20世纪初才逐步建立起来,但如果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溯源的话,则可以追溯到西汉时代的刘向、刘歆父子.经过二千余年的发展,这门学科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传统与现代结合,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古籍数字化大潮的袭卷中,传统文献学的理论、方法虽然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但也不容忽视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目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献学内涵的扩展与更新.

我们知道,传统文献学是以古代文献资料为研究本体的,而随着古籍数字化的到来及应用,文献载体由传统的纸本转为数字,从而纷纷涌现出许多新的文献学概念,如电子文献学、数字文献学等等,正如有人所说的:“它的知识结构是跨学科的,但在学科种属或级别关系上则分属于古典文献学之下,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学科发展的专业方向.”这些新概念的出现和使用,无疑是对传统文献学原有概念以内涵的前所未有的更新和扩展,是对传统概念的时代补充!

随着古籍数字化潮流的发展,传统古籍文献的整理、版本、校勘、目录编著等工作也逐渐发生转变,衍生成相应的数字化工作,甚至在古籍文献的和应用方面也逐渐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要求.

二、古籍数字化对传统文献学目录工作的冲击.

对于古籍的分类我们一直秉持着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其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于古籍进行分类布局,更反映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学术宗旨,是对这些庞大的知识载体的归纳、分析、梳理以及评判.但是古籍数字化潮流的来袭,将大大弱化古典文献学目录工作的上述功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不再利于读者方便快捷的在网络上检索电子古籍.随着古籍载体的转变,大量数字化古籍资源的出现及应用,数字目录学必将建立并不断完善.如何更便捷有效的检索数字化古籍资源将成为新时代下目录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功能在数字化目录的冲击下也将逐渐弱化.

传统的索引工作也受到了巨大冲击,甚至将逐渐成为历史.我们知道,在传统文献学的检索当中,索引就是引领人们翻检书山学海的有效途径,因此,编制索引、引得也是传统文献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这种工作的工作量十分繁重,需要人们经年累月、细致耐心的进行编制,如著名的《十三经索引》,耗费叶圣陶先生数年之久,举家上阵,才编终于编制而成,但也仍是逐句索引,不能够满足全文检索的需求.而由于古籍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数据库的不断丰富和加强,文献检索已不再是难题,读者可以轻松在数据库中进行任意检索,甚至已有学者断言:“随着古籍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和学者年龄及知识结构构成的变革,传统文献索引这样的学科工具必将结束其历史使命.”

三、古籍数字化对于传统文献学校勘工作的影响.

古籍校勘的根本目的就是恢复古籍的原貌,正本清源,其主要内容就是对古籍的“校异同”和“辨是非”.陈垣先生《元典章校补释例》针对古籍校勘总结了校法四例: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和理校法.这也是我们传统文献学校勘工作的重要法宝.但是古籍数字化的发展势必会对传统的古籍校勘工作有着新的影响,甚至形成新的校勘手段.


电子校勘的运用对于传统校勘方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古籍载体的电子化使软件联机无纸校对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大型古籍数据库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传统的校勘方法必将被逐渐淘汰.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方便快捷的电子校勘着重在于“校异同”,要想有效的进行“辨是非”,校勘出古籍精本,还需要文献学的专业人士充分发挥专业才能.所以对于未来电子古籍的校勘工作,还是需要电子校勘和传统人力校勘相结合!

古籍数字化对传统文献学的冲击与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文献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古籍数字化对于版本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