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尔康先生《清史史料学》有感

点赞:18724 浏览:828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K09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我读完了冯尔康先生的《清史史料学》,我的感受是:万物皆可入史,成为史料,关键是要辨别真伪.此书提供史料之间即不同文本、文体之间史料的互证法.此书是一部清代文献目录汇编,辑录了有清一代的各种史料,对于了解清朝的史料,意义非常重大.

作者冯尔康于1934年在江苏仪征出生,南开大学硕士毕业,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人大清史研究会学术委员.其著作有《雍正传》、《清人社会生活》、《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中国古代宗族与祠堂》、《红楼梦与曹雪芹》、《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合著《中国宗族社会》.

一、 对史料学含义的阐释.

在广义上讲,凡社会发生的事情皆成历史,有关各种事物的文献皆可成为史料.史料学的任务是阐明史料的来源,价值和利用方法.历史资料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无论是史料的内容还是形式都由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的观点决定的.关于史料价值的评析是要区分文献的写作意图,当时的用途和后人作为史料来运用的异同.例如:清朝官员上书议政在当时具有实践意义,对后世则失去了现实性.这表明奏疏、册命等文献史料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注意对史料进行分析批评:分析作者及其作品的思想性,才能更好地明了史料的来源、可靠性和价值,这是史料学的灵魂,是其根本任务.许高华、陈志超认为史料学有两类:一类是研究搜集、鉴别和运用史料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可称为史料学通论.二类是研究某一历史时期或一史学领域史料的来源、价值和利用,可称为具体史料学.在书中提到要注意把握史料学同历史文献学、目录学、史源学及历史学的关系.先分别将三者的定义区分一下,历史文献学:白寿彝认为包含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辨伪学等内容,以及研究历史文献的方法.目录学:是研究关于图书分类和流传的学问,他的书籍要著录图书名称、作者、篇数或卷数、版本,还要介绍图集作者的学术观点及流派.史源学:了解历史文献的资料来源,从中鉴别真伪.史料学与这些学科在把握史书基本情况这一点是相同的,它以根据图书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以阐明其史料价值和利用方法为任务和归宿,而古典文献学、目录学、史源学都没有史料批判的任务.史料学说明历史文献,以此为历史研究怎么写作,其是历史学的一个辅助学科,历史学要阐明人类历史的进程和发展规律,这是史料学所不能完成的使命,所以史料学把自身视作为历史学怎么写作的学科而不是历史学本体.

读冯尔康先生《清史史料学》有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史料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 本书提出针对清史史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1.了解清史史料文献的底数并加以搜集.2.对清史史料进行整理:校勘、考订、辨伪、注释及出版.3、制作工具书,在索引、提要、目录诸方面.提要、索引可以按文献的体裁来做,也可以按文献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分类编写,以便于专题研究.

三、 本书关于清朝史料体例的归纳.

本书按体例分类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没有按社会问题分类,而历史研究通常以专题进行,所以在此书后面作者将清代历史问题制成了一篇书目,以方便读者据此搜书.依据此书,清朝史料按其体例可以归类为以下所列:1.编年体、纪传体清代通史:以中国史学传统的编年体、纪传体体裁撰写清朝一代历史,如历朝起居注,清历朝实录,《东华录》、《清史稿》等.2.政书:政府行政法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及其归宿的载籍.这类史书也叫做典制体史书.3.方志:各种类型的志书,从全国的大清一统志,各省的通志到府州厅县志,村镇志、以及山水寺院等专志,若把游记算上则更多.4.文集:私家个人著述.5.传记:各种体裁的传记文献,有专著,有汇编,也有散见于各种书籍中.6.谱牒:关于宗族家庭的专书,有其特定的体裁,为民间的宗谱、支谱、皇家的玉牒.7.笔记:随笔札记之作,本身也有几种类型,具有史料价值.8.纪事本末体:专记一事和数事之始末.9.丛书、类书.10.档案.11.资料汇编:是后人把前人的文字按专题加以汇编成书,其形式多样,或是语言式的辑录,或是专题文章的汇编,或是区域性内容的汇辑.12.外国人关于清史的著述:有编年体史书,也有随笔、信札、专著及各国文书和档案.13.除以上列举的内容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体裁如:契据、书札、日记、戏曲、小说、诗话、历史演义、书画、僧道著作、宝卷、谚语等.

清代的实物史料也很丰富,有实物和遗迹两种,如清代的建筑、园林、生产工具.以清代陵墓为例,遵化的清东陵裕陵的发掘向人们展示了乾隆地宫从右门到大理石的壁面和顶都是佛教题材的雕刻装饰和经文,地宫是秘密的,不是做个人看的,这个事实说明了乾隆真的信佛,说明了统治者与宗教的关系.清代实物中有的亦有文字――题铭,如碑刻有很高的价值.口碑史料也要留意,如流传在民间的清朝故事,口碑资料的获得来源于调查.

了解满洲和明朝的关系对于清朝史料的真伪辨别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清朝原是女真人,乃东胡之支裔,古时叫肃慎,唐宋叫女真,建国号曰金.元朝把他们分为五万户府,设官管理,明初只剩三万户府,以渔猎为生,他们帮助明兵征服东边,明派其头目阿哈出为建州卫指挥,另一头目蒙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后来蒙哥帖木儿为野人女真所杀,其弟凡察继其位.后蒙哥帖木儿的儿子董山从野人女真那里赎回了旧卫所也承袭指挥职.一卫哪能有两个头目?明廷分设建州右卫安置凡察.后在建州左卫部,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被明军滥杀,努尔哈赤发誓报仇,后与叶赫氏结婚.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以七大恨誓师灭掉明朝.由于清朝统治明后隐晦满洲曾臣服于明朝的事实,将大量的原始资料焚毁,致使记载有明一代历史的《明史》就非常缺乏这方面的史料.对明清史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孟森、吴晗都从朝鲜人的史书《李朝实录》中搜集有关资料.由于朝鲜人敬明鄙清,汉满人投其所好卖检测情报,朝鲜人后来也发觉上当受骗但是还是将花钱写来的情报载于史籍,所以《李朝实录》所载乾隆以来的清朝史事不尽真实,需要读者进行史料互证辨别真伪.


四、 清朝的修史机构.

清朝为修史建立常设机构,主要有内迁三馆:国史馆,方略馆,武英殿.国史馆属翰林院,主要任务是撰写清朝历史.方略馆:属军机处,撰写清朝发生的战争专史.武英殿:属内务府,负责修书和刊刻图籍.常设的修书机构:起居注馆:属翰林院,官员侍从皇帝,记录其言论行为,成历朝起居注.玉牒馆:属宗人府,专修皇氏谱系.实录馆:新皇帝必须替前朝皇帝修实录.

五、 关于清朝的《清史稿》一书.

《清史稿》是按纪传体撰修的史著.民国伊始,北京政府国务院欲循历代为前朝修史的成例,于1914年向总统袁世凯呈请设馆修清史.袁世凯延聘前清大官赵尔巽为史馆总裁.《清史稿》的取材有两种方法:1.作者自行搜集材料,撰写成文.2.摘抄、综合前人成著,敷衍成篇.这种著述方法造成的缺点是:《清史稿》作者众多,治史态度及史法不一,利用资料多寡各异.所以个人成品质量有高低之分.值得肯定之处:1.内容丰富.2.对一些史事做了初步的整理,叙述了一些事件的始末,制度的源起和演变,人物的梗概.3.因其是纪传体体裁的缘故为翻检清史的一般资料提供了方便.不足之处:1.政治观和史观落后.2.受旧体例的影响已反映不了发展变化的清代历史.其按传统的纪传体编写,虽新立了交通、邦交、交聘等表志,但是在体例上没有多大的增损,未从清朝实际出发,增立新的传目,容纳更广泛的历史材料.3.繁简失当.4.史实错误.时间、人名、地名、事件、制度的叙述中错误及多,误信了就出漏洞.5.疏漏.

《清史稿》的著作中有一些桐城派的古文家,做古文尚可,史法不通.对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作史要素理解不深.但是要研究清史还是要读《清史稿》的.

详尽占有史料是历史研究的方法问题,也是研究态度问题.如此才能克服历史唯心和形而上学.对于有一点史料就可以得出结论,形成所谓的史学体系,这是不能反映历史实际的,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