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

点赞:15894 浏览:702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能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改革和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角度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一粗浅探讨.

[关 键 词 ]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建设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思想先驱们那里就一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傅立叶写了《全世界和谐》一书.他预言,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存制度,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或称“和谐社会”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文明超过了以往一切社会,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与以往一切社会一样,仍然是一个片面的畸形发展的社会,社会是在种种不协调的矛盾中运行的,并且这些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无法克服的,只有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到了理论、政策的高度,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和发展经验的总结,是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继承和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和谐社会”的理想将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建国50多年来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和谐、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都离不开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发展,更不会有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和谐社会并不是伴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它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断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方针、政策,努力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必须加大调节再分配的力度,保障和鼓励社会的平等竞争,合理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调整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必须从法治和德治层面上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起市场经济运行体制需要的诚信制度,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只有把经济关系处理好,使整个经济系统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整个社会的运转才有必要的物质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顺利形成.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和法制的社会是不可能有任何和谐可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只有不断健全制度,丰富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选举、决策、监督、管理,才能使国家的治理行为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从而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政党作为公民政治诉求的工具,必须表达公民的意愿和利益.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特别是把决策的过程变为公民意志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在出台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时,要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通过推行听证会和公示制度等办法,鼓励公民参与决策,善于让公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这样既能保证做出的决策符合公民的根本利益,又可以加深公民对决策意见的理解,增强他们配合决策实施的自觉性,减少决策实施过程中的摩擦和冲突,从而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不可否认,随着政治实践的发展,大部分公民参与政治的动机已从纯粹关心个人利益到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的方式和手段也日益增多,自主性参与的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公民参与政治处于动员性参与状态,许多公民还没能把政治参与作为一种目标来追求.这就要求党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完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进行社会整合,积极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合理化、有序化,妥善解决政治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和谐社会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变迁,各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在此期间,我国文化的发展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有机整合,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提升人们的文化精神和道德情操,从而奠定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首先,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处理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其次,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确立以和谐为内涵的道德评判体系.通过发展先进文化,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大力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竞争观等现代观念,可以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第三,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全体社会成员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完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公平,保护个人权益;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为善、尊重差异.第四,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通过多样化的大众媒体,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深入宣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同时,还可借助文学艺术作品所特有的功能,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引导人们的精神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的过程.我们党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曾发生过失误.曾多次批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党的十五大报告全面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同时强调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回顾了党领导人民奋斗80年的光辉历程,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用十分鲜明的语言,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能力建设五大任务之一,从而在党的历史上正式将社会和谐上升到社会主义社会一大特征和执政党治国安邦一大目标这一理论高度与战略层面.不难理解,社会和谐论的成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产物,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三大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条件.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按照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就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三大文明”建设共同部署,共同落实,形成“三大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