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生平综述

点赞:14365 浏览:664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关于陈抟生平的综述是进行陈抟专门性研究的基础,对陈抟儒道人文背景、籍贯、济世事迹、著作概况及师友交往等情况进行整理和甑微,有助于深入研究陈抟道教思想,呈现陈抟学派在道教思想史及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 键 词 :陈抟 生平 综述

一、陈抟由儒而道的背景

1. 陈抟时代的社会政治原因是促使他摆脱尘世纷争,向往自在逍遥的根本原因.

陈抟所处的唐末五代宋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战争和封建权利纷争,不仅使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衰退,更使人生的价值沦落至虚无.儒家标榜的功名利禄只不过是隔世虚幻,人生境遇的偶然性自然使文人志士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与领悟,洞府仙乡,自然成为他们现实中理想的安身立命之所.

五代之乱,天下扰攘者四五十年,贤人君子黄冠弃世,遁迹山林,尤难指数.如陈抟之栖华山,种放之隐终南等或著述自娱,或勤行修炼,并为当代王者所宗仰.

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

2. 陈抟个人举进士不第和家庭变故是促使他由儒入道的直接原因.

《宋史》记载“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亲人的去世,更使他看破红尘,淡泊名利,向往道教长生久视,“吾向所学,足以记姓名而已,吾将弃此游太山之巅,长松之下,与安期,黄石辈论出世法,合不死药,安能与世俗辈脂韦汩没出入生死轮回哉乃尽其家业散以遗人,唯携一石铛而去”在武当山九室岩隐居. 历经20余年,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

3. 道教义理的发展成熟,上层社会对道教的重视,浓厚的道教氛围契合陈抟当时的内心需求.

经过隋唐,道教义理已经得到很大发展,在与儒、佛二教的交叉融合中,道教以《老》、《庄》和其他道教经典为依据,充分吸收儒家真心诚意和佛教止观、禅定等思想,使自己的道教哲学体系更趋严密.道教理论在乱世中进一步发展,道教在整个社会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重视玄静,强调内心炼养等特点的道教氛围对于饱读诗书,曾经宏图大志而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的陈抟无疑有致命的吸引力.

二、学者关于陈抟籍贯的考证

有关陈抟的出身和其童年生活的材料也基本没有, “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此后,“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述材料或许能说明两点:一是涡水之滨是陈抟成长的摇篮,二是陈抟自四五岁后聪颖博学.

关于陈抟的籍贯,典型的有四种说法:1.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真源人,2.西洛(今河南省洛阳市洛水西)人,3.普州(今四川省潼南县)崇龛人,4.夔州府(今重庆市奉节县)人.

卿希泰认为,“诸说中最值得注意的是1、3两种,二者都出现较早”.关于认为陈抟是亳州真源人.典籍里有不少直接的记载,同时,有一些典籍从侧面证明,陈抟是后来去四川游玩.关于认为陈抟是普州(今重庆市潼南县)崇龛人,当出于李宗谔(965―1013).

后来的学者,大多根据上面这些典籍来论证陈抟的籍贯,至今没有定论.总之,正如卿希泰先生所说“陈抟的里籍究竟是亳州真源(河南鹿邑)还是普州崇龛(今属四川),尚可进一步讨论”.笔者也认为对一种文化思想或文化观念的认定比一味纠缠于对其出处的具体位置的认定要重要得多.有关陈抟学术思想的文化遗迹也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陈抟主要济世事迹

陈抟落第后,虽身在山林之中,而心却在庙堂之上.其弟子种放也指他“明皇帝王霸之道”.自言在此途中遇道士孙君仿、獐皮处士,而到武当山九室岩隐居.

同时陈抟又多与隐士和道、释二教人物交往,其修为学识为朝野文人所共赏.“唐士大夫挹其清风,欲识先生,面如景星彩云之出,争先睹之为快”,后唐明宗“亲为手诏等赐先生号清虚处士”周世宗其至阙下,陈抟以“睡”应对.

由上可知他与人交往基本分三种态度:对唐士大夫,陈抟“皆不与之友”.对于他们的钦慕,陈抟不为喧嚣所动,不为声名所拘,对道士隐者,陈抟相与谈《易》与老庄,直七日不辍,对赵匡胤兄弟,陈抟则将寄托完成天下统一的大任.

太祖重视道教,并为北宋崇道打下根基则是事实.太宗赵匡义即位后,承袭太祖对道教的政策,崇道尤甚.在政治上崇尚黄老之治史书记载,太宗曾两次召见陈抟.第一次召见在太平兴国初年(977年)并赠太宗“远近轻重”四字治国之方.第二次召见在太平兴国九年(984年).

陈抟济世事迹中与赵宋王室的交往,一方面契合了他身在山林之中,而心在庙堂之上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宋室王朝利用道教维护社会统治的体现.史书记载较多,后世需要审慎辨伪.但陈抟“远近轻重”的治国方略所体现出来的经邦治国之才,是他济世方略中最耀眼之处,是他留给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财富.

四、陈抟著作概况及其思想传承

据《太华希夷志》陈抟死后,“有弟子曾孙武尊师,因文正范公指教,得《入室还丹诗》于京师凝真院,得《三峰寓言》于太华李宁处士,得《指玄篇》于赤城张无梦,得《钓潭集》于张中庸进士,共三百余篇.乃纂先生传集并养生要旨及李真人服饵法”.

《宋史》云:“抟好《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旨.抟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仙鉴》记载,陈抟还有《入室还丹诗》50首,“又作《钓潭集》万余字,皆罗镂道妙,包括至真”.南宋曾造集《道枢》记载陈抟作《观空篇》.《宋朝事实类苑》云:“田征君告,字象宜,笃学好文,理致高古.尝学诗于希夷先生,先生以《诗评》授之,故诗尤清丽”.此处所提《诗评》是否为陈抟自己所作,目前也难以判断.

流传至今,经众学者研究考察,确定为陈抟著作,并且体现其象数观念的,仅是《易龙图》及其序文.

观于希夷、鸿受诏酬对之际,正其宗风所在等而极深研几于图书象数,此又新旧道流之一大限也.吕东莱编《宋文鉴》,于希夷取《龙图序》一篇,此正宋之道家,所以异于隋唐符录丹鼎之传者,故东莱取之耳.

正所谓“图书之传,百世之师”从内容上讲,陈抟的学术思想可分为易学、老学和内丹学三大部分,其学术思想和诗文书画诣旨,圆融三教,启道教义理之新,开宋代学术之门.

在易学方面,唯一留存的《龙图序》是迄今仅能见到的陈抟论述易学的一篇短文.根据史书记载和后世学者研究总结.陈抟的易学思想,包括《先天图》、《太极图》、《河图》、《洛书》等内容.

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灏、程颐.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敦颐作《通书》,程颐著《易传》,载造《太和》、《参两》篇.

这就是说,陈抟的易学思想,由《先天图》、《太极图》、《河图》、《洛书》的内容组成,并通过授徒下传,在宋代枝繁叶茂.

陈抟生平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清《四库全书》虽然称朱震所述的图书授受“其说颇为后人所疑”,但承认宋图书易学确由陈抟传出:

汉儒言易多主象数,至宋而象数之中复歧出图书一派.牧在邵子之前,其首倡者也,牧之学出于种放,放出于陈抟,其源流与邵子之出于穆、李者同.

在老庄学方面,虽然没有专门的著作及历史文献资料留传,但陈抟道教思想取《老》、《庄》精髓,是不争事实.宋陆九渊云:“希夷之学老氏之学也” .清胡谓明确说:“希夷,老氏之徒也”.其再传弟子陈景元“师事在台山鸿子张无梦,得老氏心印,有《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盖摭诸家之精华,而参以师传之秘.文义赅瞻,道物兼明,发挥清净之宗,丕赞圣神之化”.张无梦是陈抟弟子,为永嘉开元观的道士.鸿子张无梦,字灵隐,好清虚,穷《老》、《易》.

及冠,以资产委其弟,遂入华山与种放、刘海蟾结方外友,事陈希夷先生,无梦多得微旨.

在内丹学方面,陈抟著有《指玄篇》、《入室还丹诗》和《胎息诀》等,

并传《无极图》.《指玄篇》言导养之事.《无极图》为道士修炼图式,所谓“逆则成丹”.关于陈抟对有宋以来道教内丹学的影响,朱越利先生认为“陈抟若不是钟吕金丹理论的实际创立人,至少也是一位重要的理论发展者和承上启下者”陈国符先生《中国外丹黄白术考论略稿》亦持诸说.

蒙文通《陈图南学谱》称:

刘泉《道教征略》,图刘海蟾门下有蓝方、马自然、王荃、元翁碧天,张伯端.碧天下有魏景.伯端下有石泰、刘奉真.泰下有薛道广,道光下有陈楠,楠下有沙蛰虚、白玉蟾、鞠九思.玉蟾下有彭耜.九思下有朱橘.橘下有郑儒子.健全先生系刘氏于钟吕传道,愚意不若据彭鹤林言系希夷得其实,以彭固海蟾、紫阳之徒也.

陈抟的内丹学实践,成就了有名的睡功,他认为睡亦有道,即“至人之睡”.所谓“至人之睡”,实际上也是道教的一种内丹修炼法,通过安卧静养,凝神聚气,使元气自运于体内,阳神出游于碧空,所以陈抟自己津津乐道睡功之妙.

陈抟不仅图书易学、内丹学及老庄学影响深远,其诗文书画亦造诣很高.堪称三绝.史料评价他“颇以诗名”,创作甚丰.四川安岳县陈希夷墓碑有铭文

一念之善,则天神、地、祥风、和气,皆在于此,一念之恶,则妖星、厉鬼、凶荒、札瘥,皆在于此.是以君子慎其独.

碑文虽短,但其理淹通三教,显而易见.

陈抟保存下来的书法作品仅有几幅石刻,分别是河南洛阳伊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四川峨眉山的“福”、“寿”字碑.皆苍劲古朴,别具一格.

陈抟一生历经晚唐、五代、宋初,阅历丰富,饱览诗书,思想深邃,德行超然.宋太宗

下诏赞曰:

抱道山中洗心物外.养太素浩然之气,应上界少微之星.节配巢由,道遵黄老.怀经纶之长策,不谒王侯,蕴将相之奇才,未朝天子.

蒙文通《陈图南学谱》赞曰:

图南不徒为高隐,而实博学多能,不徒为书生,而固有雄武大略.真人中之龙耶!方其高卧三峰,两宋之道德文章,已系于一身.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二期)、《陈抟内丹思想中佛道互融痕迹》《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三期)

[16]《宋元学案》卷10《百源学案》下,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册.

[17]《四库全书》经部易类二《汉上易》、《易数钩隐图》,台湾商务印书馆.

[18]《黄宗羲全集》,第3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9]《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道藏》,第13册.

[20]朱越利:《道教答问》,华文出版社,1989年版.

[21]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下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

[22]《全宋文》,第1册,巴蜀书社,1988年版.

(孔又专: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讲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尹怡: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