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的正面社会效能

点赞:4237 浏览:1396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发表的对核心期刊效能的评价文章中,多数谈论的是核心期刊的负面效应、功能异化.核心期刊虽然成为了学术质量评价的一种标准和依据,但它并不强迫任何个人或单位去遵从它.核心期刊的出现及其应用的广泛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评价主体及办法,并在提高期刊质量、促进学术发展方面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们应正确看待核心期刊,充分发挥其正面的社会效能.

[关 键 词]核心期刊社会效能学术评价

纵观十多年来发表的有关对核心期刊功能、效应的相关评价文章,多数都持否定或质疑态度.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核心期刊的应用过于泛化,使人担心它对我国学术研究整体的氛围、环境、基础造成损害,担心不利于促进优秀论文的问世;一些研究者还认为事实上已经对我国学术研究的整体氛围造成损害,产生不少负面效应.二是评上“核心期刊”的期刊数量相对较少(大致占全体学术期刊的20%),部分期刊编辑以及难以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的研究者可能会有一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为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发文呼吁.

本文将主要围绕如何正确看待核心期刊,充分发挥其正面社会效能来进行探讨.

一、关于核心期刊的概念和种类简述

许多文章都已经提到,认为核心期刊这一概念来源于英国20世纪30年代的文献学家布拉德福(BradfordSamuelC).之后,美国的文献学家加菲尔德(E.Garfield)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并依据实践经验建立了引文索引系统和引文分析理论体系.他所创办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成了世界上的第一批核心期刊,而目前SCI期刊表已经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核心期刊群.

我国所谓“核心期刊”,有一定影响力的主要有下列几种: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992年,我国对中文核心期刊的研究开始取得有影响力的成果,当时由北京地区高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共同发起研究,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等多种方法来综合评选.1992年编制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从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6484种中文期刊中选出2174种核心期刊(占总量的33.3%);2004年出版了总览第四版,本版加大了专家评审的力度,并在数量上进行调整,据称有18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评审工作,从9490种期刊中选出1798种核心期刊(占18.9%);2011年的第六版确定数量的方法与2004、2008版基本相同,据称参与评审的专家有8000余位,从9891种期刊中选出1982种核心期刊(占20.0%).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非研究机构评出的跨文理农医等多学科的最有影响的“核心期刊”,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对期刊及论文的学术质量评价方面具有指针、标准作用,是许多单位和部门职称评定、学位授予、科研考核及奖励的重要依据.在某种程度上,许多人认为“核心期刊”就是指这一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核心期刊目录表内的期刊.

2.“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持评选,一般是两年评选一次,目前为止其成果也得到教育部的肯定.1998年最初发布时收录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506种(1999年版);之后多数时候保持在400多种;2011年确定的期刊为535种(2012—2013版).虽然其主持编制者表示:“我们评的不是核心期刊”(同样的,几类称“来源期刊”的也不认为自己编制的是“核心期刊”,然而在许多人看来,它就是一种核心期刊).近年来,因为其入选期刊数量相对较少等原因,被一些地方认为“更精”,而且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在1999年编制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当时确定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06种,2001年入选739种.之后,采用“精选”思路,2004年选定核心期刊344种,2008年保持344种.其评选方法是“文献计量学方法+专家评审”.但这一份核心期刊表在学界得到认可的程度不是很高,依笔者的经验,投稿作者了解得不多.

二、如何协调期刊质量评价与论文学术质量评价的关系

虽然核心期刊评选及其应用中存在某些问题,如被一些人认为:滞后的研究数据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交叉性学科期刊和综合性期刊进入学科核心期刊表的比例过少;许多单位和部门过分强调核心期刊的作用,把它作为衡量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影响了中国学术期刊整体发展等.但是,目前掌握权威话语权的职称评价机构、学位授予单位、学术成果奖励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还是认为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和标准出台之前,各家核心期刊评价机构评选出的核心期刊还是具有其代表性、集中性、权威性、学科性、动态性和相对性等特点,仍是值得信赖和参考的标准.

那么,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核心期刊的评价功能,协调好期刊评价活动与科研学术之间的关系呢?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术评价是必不可少和势在必行的

不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人文社会科学范围,不管承认与否,学术评价都是客观存在的,任何时候也都是有必要的.学术界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评价的问题,而是由谁评价,以什么标准来评价,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如何确定,更能保证公平性、合理性的问题.

2.同行评价与引文评价是可以互补的

没有任何制度是十全十美的.尽管在评价制度不完善,“同行”自律不严等情况下,同行评价也会引起一些问题,但从总体看,同行评价依然、必须作为学术评价的首选方式.因为只有具有专门的知识,才能对本专业研究的得失、优劣具有充分话语权.而对于评选核心期刊最为倚重的引文评价方法,也并不是如通常认为的仅是一种定量评价,它其实也是一种同行评价.因为引文评价是没有经过事先聘请的许多大众同行的评价,这种引用不是任何个人所能完全控制的.正因为如此,引文评价可以与事先聘请的权威同行专家的精细评价相互对比、相互制约和订正.然而,如果仅仅依靠权威专家、同行评价,许多评价工作是难以完成的.2012年5月25日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公布的数字上看,已经上传文章34,312,609篇,这些文章主要是1993年以后发表的,也就是说1993年至2012年近19年的时间内,平均每年发表文章差不多180万篇.面对浩如烟海的论文,人们肯定会希望有一个标尺,使自己比较快捷地了解哪一些文章质量相对比较好.除了学科内“意见领袖”的同行评价,核心期刊的评选和范围圈定,就给人们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途径和一种衡量学术质量的简易工具.

3.要明确期刊评价不等同于论文评价

期刊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学者、读者、期刊编者、图书情报专家和科研管理专家等.期刊评价主要是针对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评价.谁都知道,不是一本好期刊上所有的文章都是好的,不是所有发表在一般期刊上的文章质量都是不行的.而且,因为把“学科影响因子”作为重要评判依据,还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某期刊为民族学类核心期刊,那么,法学、文学、教育学之类的文章在该刊上发表,似乎不应当能够看成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但是,目前在职称评审政策方面,并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

三、合理运用核心期刊的评价功能,多方面发挥其正面社会效能

(一)核心期刊可以作为评价学术研究成果的参考依据(工具)

应当说,核心期刊是尽量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指标选出的,又有一些学科专家进行打分评价,评写作度较严格,总体学术质量较高.因此可以把核心期刊作为评价学术研究水平的参考依据.

核心期刊的评定之所以被批评,就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将这种参考依据变成了“唯一标准”,过于简单化,评刊等于评文,等于将学术论文水平的高低全部扔给了核心期刊的编辑们,因而受到批评甚至抨击.我们认为只要适当加入同行专家评价,学术评价就比较客观公正,核心期刊也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效能.

从以下几个学术评价范畴来看看如何适当应用核心期刊,使其产生正面的社会效能.

1.职称评审.在职称评审时,评委们对代表作(通常是1~3篇)的评审应当是评委们主观评定的,这时要进行的就是一种“精细评价”.所以对于代表作,不应当还考虑这一篇文章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因为评审专家本就是相关领域的行家,应当有学识、有眼光去判断代表作的学术水平.但是,每一位参评者往往上交十几篇甚至几十篇之多的论文,评委们是不会去细读每一篇文章的,这时就需要参考这些文章是发表在什么期刊上了.某种程度上的“以刊定文”也就有它的合理性,省去很多精力以及部分主观性、人情性(当然,发表在某种期刊上也存在着“人情稿”的可能性).

2.学位评定.不少学者认为,国家的《学位条例》甚至都没有要求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要发表论文,更逞论要把文章发表在某类核心期刊上了.然而学位授予单位(主要是高校及部分科研院所)有权制定规则,有些要求博士毕业要曾经在某些范围内的期刊上(范围还小于核心期刊)发表若干篇才行.这种高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研究生本应当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研究,应取得一定的成果.可以考虑把论文发表在相关期刊(主要是核心期刊)上的篇数及期刊影响力作为是否授予学位(主要应是博士层次)的条件之一,但应当是充分条件而不作为必要条件.目前,不少期刊(包括非核心期刊)根本就不发表硕士或博士为第一作者或独著的论文,而高校又强行规定他们要毕业、取得学位必须发表论文,显然是有冲突了.建议高校不必要求硕士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而多数博士毕业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篇数也可以压缩为1~2篇,甚至不要求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3.科研成果评奖.我们国家有各级政府(国家、部委、省市等)组织的各种等级科研奖励,一些行业协会等也组织评奖.科研成果在不同学科其评价指标差异巨大,主要可以包括实际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政策采用、管理实效等,可以说论文写作如何仅是科研成果的一个侧面.因而要评科研奖,更要看综合方面的成果效益.在这一方面,核心期刊的参考应慎之又慎.


(二)核心期刊可以作为作者投稿的参考依据,提升作者的科研写作水平

核心期刊比一般期刊拥有更多的读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通常能产生更大影响力.就国内而言,面对数千种学术期刊,抛开评职称、学位等功利因素不说,作者如何让自己的文章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呢?把文章发表在一些“名刊”“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上当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为了将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等相对高质量的期刊上,作者就必须提升自己学术水平,选择好时代需要的选题.我国目前学术期刊的数量多,近年来一直在严格控制数量,期刊太多、论文太多,当中自然就有许多是鱼目混珠之作.所以,核心期刊作为一条标线,大致能划分优与次.“前20%即为优秀”,这是许多行业对人对事的普遍看法.从这个角度看,核心期刊是能够促进学术发展的.

(三)增加了一种学术评价主体和方法,促进学术繁荣

核心期刊的评价主体是图书情报界研究人员,在核心期刊研究之前,对期刊的评价主体限于政府宣传出版管理部门、权威专家,以及声音可大可小的读者和作者.这些评价主体的评价依据都是主观评价为主,许多时候受限于个人的知识和学术偏好.但图书情报界把文献计量学的功能“异化”(实质是一种新的应用),用来评价期刊质量,无疑是一种新视角和进步.核心期刊的学术评价打破了历来由行政主管部门控制期刊资源、垄断评价权威的固有格局,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庶民的胜利”,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期刊事业乃至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学术界多元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也符合学术成果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广泛的学术批评和学术讨论,形成宽松的学术环境.

核心期刊的正面社会效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核心期刊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四)有利于提高期刊质量,促进学术发展

据说,曾有一位名校的教授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说,我国现在的期刊水平很差,发表的论文也基本上是“垃圾”.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宜当作一种警醒而不能认为是一种客观事实,否则大家都应当关门回家,不必再搞什么学术研究了.必须有自信地、有紧迫感地努力提高期刊办刊水平和论文学术质量.而且提高的途径之一,笔者认为可以是注重核心期刊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参照这些评价方式来选稿、用稿、调整栏目等,使期刊所刊发的论文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和使用.

虽然说核心期刊的评价标准、数据采用在某方面不一定得到办刊人的认可,但是一些指标,如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文摘率和文摘量还是能反映刊物文章质量的.引文量、引文率、影响因子等指标也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刊物的影响力和文章质量的.所以说,愿意保持核心期刊地位或争取成为核心期刊的办刊人,适当注重这些评价指标,是有助于提高刊发的文章质量,从而提升办刊质量.

四、结语

核心期刊评选本身并不存在太大的不足和失误,而问题是人们简单套用,过于扩大核心期刊的功能,从而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这并非核心期刊评选之过,正如黄金与自身并无过错,只是人们没有妥善控制的欲念引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而“金钱万恶”“红颜祸水”的观点显然是本末倒置、简单粗暴、不负责任的.所以说,只要适当运用,核心期刊就能够发挥更多的正面社会效能,并同时消减其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学报编辑部)

[1]何峻,蔡容华,史复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研究报告[M]//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8.

[2]毛莉,陈惠兰.SCI收录中国期刊的统计分析与研究[J].现代情报,2009(12).

[3]党生翠.美国标准能成为中国人文社会成果的最高评价标准吗?--以SSCI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05(4).

[4]严春友.质疑SSCI[J].社会科学论坛,2005(4).

[5]覃红霞,等.SSCI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之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8(3).

[6]叶继元.改进学术评价,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暨第五届科研绩效评价学术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9-05-26.

[7]韦家朝,刘景平.如何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论文质量的评价制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4).

[8]唐汉民,张晓云.核心期刊与高校学报发展的飞跃——以《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J].出版广角,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