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的开放性教育

点赞:30188 浏览:1420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型人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这就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育理念.于是,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开放性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堂的教学,同样也少不了开放式教学.笔者以为,中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探讨:

一、开放性问题的教学

数学中的封闭性问题一般指传统教学中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数学问题.而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就问题本身而言,或者条件是不完全确定的,或结论是多样的,甚至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可用,需要在解答过程中不断完善或增添创设,其结论也是丰富多彩的,其解题途径、思路因人而异、灵活多样.比如下面的几个题目:计算24x75;1800是哪两个数的乘积这里前一题是封闭题,后一题是开放题.对于后一题的教学,教师可以由学生先作答,然后进行总结.总结时教师应当先给予鼓励,可以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教师再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作出最好的解答.

中学数学的开放性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教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数学课堂中实施开放性教学

1.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③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三、强化交流与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与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例如,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T型、蜂窝型等.这些形式都以打乱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为基本模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构成,小组一般由5~7人组成.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作.

四、积极创造条件,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

数学开放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重要途径,可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为开放型题目.

总之,开放性教学虽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应该大胆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在数学课堂上更多地进行开放性教学,必将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