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建构争述评

点赞:15199 浏览:690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学经典的建构注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学经典也并非凝固不变的绝对化的概念,它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多元性的体系;因此需要以开阔的视野、多重的视角、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进行观照与阐释.

关 键 词:文学经典建构开放性

对于当今文学经典面临的诸多挑战,一些学者对此提出重构文学经典,并对重构的路径做了多种学理上的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将学界对重构文学经典的一些论争试做梳理.

谭善明指出,“无论是影响的焦虑还是游戏,抑或文学场,都向我们昭示着文学经典处在诸种力量的对抗之中,今人与前人、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文学与经济、文学与政治等等.也正是这样的力量对抗建构了经典并使之青春常在.所以文学经典建构的问题不只是经典形成的起点问题,而是一个生成问题.”①童庆炳阐述了建构文学经典的六要素及其关系,“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文学作品的可阐释的空间;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变动;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价值取向;特定时期读者的期待视野;发现人,就这六个要素看,前两项属于文学作品内部,这里蕴含‘自律’问题;第三、四项属于影响文学作品的外部因素,这里蕴涵;‘他律’问题.最后两项‘读者’和‘发现人’,处于‘自律’和‘他律’之间,它们是内部和外部的相似度检测因素和连接者,没有这两项,任何文学经典的建构也是不可能的.”①“经典建构往往意味着那些文学形式和作品,被一种文化的主流圈子接受而合法化,并且其引人注目的作品,被此共同体保存为历史传统的一部分.”②刘晗指出推动文本进入经典序列的方式包括政治权力的推行、知识精英的遴选和大众舆论的评判.

同时一些学者从特定的角度对文学经典的建构过程做了深入的阐释.李玉平从互文性的视角切入,“一切文学作品都具有互文性.经典是互文性的产物,不同的互文性系统会生成不同的文学经典,因此,文学经典的界限是流动的.即互文性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文学经典界限的流动性.”他从文学经典的互文性与独创性的角度指出,独创性是文学经典是一部文学作品成为文学经典的首要条件,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根本属性和必要条件.杨春忠从“本事迁移”的视角切入,讨论文学经典的再生产问题.文学经典的形成,除了其自身所具备的品格外,还与文学史和文学接受有着密切的关系.黄书泉指出,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需要从三个维度的辩证统一中去把握,“既充分重视文学史撰写的作用,借‘重写文学史’重建文学经典,同时破除文学史对于确立文学经典的话语霸权,使文学经典返回文学现场,从其与当时社会的密切联系中,认识其当代性.文本成为经典应该具有普世性和超验性.”季广茂指出,经典化的方式与时代、体制有关.不同时代、不同体制,经典化的方式不尽相同.经典可能来自强权人物自上而下的推行,也可能是民间自下而上的推崇.

“经典的确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经典的价值是逐步呈现的,对于一部经典作品来说,它的当代认可、当价是不可或缺的”.③当代性只是建构文学经典的一个维度,后世读者的检验对文学经典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学经典具有绝对价值的一面,同时有着相对价值的一面,不同的时代、社会对文学经典的价值标准和美学原则有着不同的见解,这与社会风貌和文学风尚是密不可分的.①文学经典是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是应该获得读者的广泛认同的.但事实上,在考察文学经典的建构时,并没有将大众读者放到一个应有的重要的位置上,而是以文学批评者或者文学的标准来代替读者的评价;文学社会学倡导大众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直接参与了对文学经典的建构.在文学生产与消费的现实关系中,读者不仅是文学作品的欣赏者,更重要的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②

程正民从对话的角度讨论了文学经典的建构和重构问题.所谓对话,强调的是作者的主体性,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指出文学经典应当是多义的、多层面的、有丰富内涵的,并且这些层面必须有内在对话性,必须是开放的、充满强力的.即作品的各个部分的内容,各个层面应当充满内在对话,形成一种艺术张力.这种对话不仅包括不同作品作家之间的对话同时也包括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能激发经典的丰富内涵,还可以满足不同时代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

宋炳辉指出经典是一种不断变动的、由主体参与的文化建构实践,文学经典就是一种由主体参与的、不断变动的文学建构实践.它包含了变动性、主体参与性和建构性这三个要素,经典的具体存在,其文化作用的发挥,总是在主体参与下获得;经典是一种建构实践.经典既然是一种不断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意味着它是一个不断解构的过程.从人类文化进程看,经典的文化功能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文学经典是一个动态的、被反复阐释的系统.文学经典的建构注定是一个复杂的变动不居的过程.文学经典也并非凝固不变的绝对化的概念,它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多元性的体系.

注释:

1、谭善明《焦虑、游戏、文学场――论文学经典的重构之途》,《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2、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因素》,《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3、[加]斯蒂文.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

4、吴义勤:《我们该为经典做点什么―――“2004年度小说经典”序》,《.小说评论》,2005年第2期.

5、〔法〕罗贝尔•,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页.

6、黄书泉:《论建构当代文学经典的三个维度》,《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