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与电影中的夏洛克

点赞:4088 浏览:137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威尼斯商人》是读者们喜爱的莎剧作品之一,全国各版的教材也做了节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剧中人物形象的某种思维定势妨害了对原作的理解与思考.本文通过《威尼斯商人》电影2004版,电影BBC80年代版和1600年出版的剧本Q1三者的部分对比,阐释剧情的删改对人们评判夏洛克形象好坏产生的影响.


关 键 词: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情节删改;形象塑造

ShylockintheDramaandFilms

――DiscussionofPlotAdaption’sInfluenceonCharacterization

Abstract:TheMerchantofVeniceisoneofthemostforedShakespeare’sdramas.Ithasbeenchosenasteachingmaterialsinournation.However,forarietyofreasons,thestereotypeoftheimageswithinthedramahasblockedtheunderstandinganddeeperthoughttowardsthefamouswork.Thispaperaimstoanalyzetheadaption’spoweroninfluencingthecharacterizationofShylock,throughtheparisonofthreeversions:TheMerchantofVenicefilm2004,TheMerchantofVeniceBBCShakespeareCollection,andtheQ1(firstquarto)in1600.

KeyWords:TheMerchantofVenice;Shylock;Adaption;Characterization

谈到《威尼斯商人》,人们脑海中一定会跳出熟悉的人物和耳熟能详的剧情.关键人物有慷慨、讲义气的安东尼奥,贪婪、残暴的夏洛克,美丽、聪慧的鲍西娅等,他们编织出了法庭审判的精彩.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此不再概述,只想谈谈这精彩故事的铺陈.我把讨论的内容概括为“1磅肉的前因”,因为结果大家已经知道,然而恰恰是由于不同版本电影对于这“1磅肉的前因”的情节设计,才影响了人们对于夏洛克到底是个好人,坏人,值不值得同情的思考.在其他情节一致的情况下,这些推波助澜的细节,影响了夏洛克的公众形象.

一、契约的订立

对于夏洛克要1磅肉作为代价,到底是故意的居心不良,还是一种淘气的玩笑呢?

3000金币换1磅安东尼奥的胸脯肉,理由是安东尼奥由于流匮乏(资金都用于海上贸易)却想借钱给巴萨尼奥追女朋友,便用自己的信誉做担保,向他看不上的犹太人借钱.看重利息的夏洛克最后还是同意出借,并且不追加利息,可是让安东尼奥在契约上注明,如未能按时还款,夏洛克可以切下自己看中部位的肉作赔偿,并在公证处盖章成交.安东尼奥如何会答应这个荒唐的条件?因为连他自己也觉得这荒唐之极,不可能发生.全剧开场时,莫名的悲凉袭上安东尼奥的心头,即为一种不详预兆,但是它没有让安东尼奥更加小心,他对自己的财富过分自信了.

剧本与电影中的夏洛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参考文献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不同的电影版本中,对于夏洛克动机的解答呈现出了不同的铺排.

2004版电影中的夏洛克虽然讨厌安东尼奥,但是他的表现却不像故意设套,因为在订立契约时,他也说,我得到那磅肉又有什么好处呢?在2004版中,似乎编剧把夏洛克对于那磅肉的执着更多地归结为女儿携款私奔对他造成的精神创伤,以至于他要向安东尼奥这个基督徒算个民族欺压的总账.而在更忠实于原著的BBC版本中,在安东尼奥出现在巴萨尼奥向夏洛克借钱的现场时,保留了夏洛克的这段自白:“他的样子多么像一个摇尾乞怜的税吏!我恨他因为他是个基督徒,可是尤其因为他是个傻子,借钱给人不取利息,把咱们在威尼斯城里放债这一行的利息都压低了.要是我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向他报复我的深仇宿怨.他憎恶我们神圣的民族,甚至在商人汇集的地方当众辱骂我,辱骂我的交易,辱骂我辛辛苦苦赚下来的钱,说那些都是些暴利.要是我饶过了他,让我们的民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如此,是否更让人怀疑夏洛克的惩罚手段是处心积虑的结果呢?在2004版中,这段话是被略去的,而夏洛克在答应无偿借款后,对于这磅肉的看法是“小游戏”,而编剧恰恰安排夏洛克手中拿着刚从市场购写的1磅羊肉作为巧合的印证.当然我们也可以听出夏洛克的口吻中确实有恶意算计的小心眼,但都不如BBC版本和原剧本中保留的夏洛克有机会就要找安东尼奥算账的意图那样明显.

二、发誓执行契约

夏洛克女儿私奔,携裹钱财而去,夏洛克痛苦万分,来到市场,遇上萨拉里诺和萨莱尼奥,交谈之余,他们相信即使安东尼奥不能及时还钱给夏洛克,他也不会要求执行契约,要安东尼奥的一磅肉,因为那样做毫无价值.但夏洛克彰显出要那磅肉的决心,哪怕用它来钓鱼,为的就是两个字:报仇!

之后,上演了夏洛克在全剧中的经典桥段:“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吗?你们要是用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要是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那基督徒会忍耐吗?不,他怎样?报仇.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么照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报仇呀.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交给我,我一定会照着你们的教训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敬哩.”同样的台词,两个版本的演绎却是大相径庭.

2004年电影选取的场景在阴天的河岸边,萨拉里诺和萨莱尼奥从风月场所赶出来追问夏洛克,希望得到他不会伤害安东尼奥的回答.阿尔帕西诺饰演的夏洛克在距离他们一米左右的地方,用内心独白的方式,低沉“咆哮”出犹太民族受到的压迫.感受更多的不是夏洛克的残酷,而是他以及他的民族,多年来承受的苦痛.让人们对夏洛克的残暴似乎更多了一份理解.而萨拉里诺和萨莱尼奥从开始就没表现出对他的歧视,在听到“最伟大犹太演说家”夏洛克的这番话后,一开始表现轻蔑的周遭女士们都闪现了为之动容的神色.因此同情分打满.

BBC版本中的这一幕,同样的对白,却是在萨拉里诺和萨莱尼奥试图“制服”住夏洛克的近距离嘻哈式“打闹”中完成的,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从头到尾都带着对犹太人的蔑视和嘲讽.先是大大调侃了一番夏洛克女儿的私奔之事,说女儿和他血脉不同,好比黑炭和,好比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羽翼丰满,离开老头是正确不过的选择.(而这段原著中有的对话在04电影版中是找不见影子的.)即使夏洛克在诉说之前这段迫害独白时,更多也只是想讨可怜讨不着的感觉,因为自始至终基督徒们只是把他当笑柄,而他的反抗是苍白无力的、徒劳的,直到最后他说出要复仇,才让萨拉里诺和萨莱尼奥有些怔住.这些嘻嘻哈哈,笑呵呵的背后全是无情的讥笑.

有意思的是,编导BBC这版《威尼斯商人》的制片人JonathanMiller,恰恰也是一名犹太人.他默认了故事中对犹太人讥讽的无奈.笑中有泪,或是心中的欲哭无泪,更是一种难以名状的苦楚.

有人说《威尼斯商人》中反犹情节的安排可能来源于当时一名犹太医生企图毒死伊莉莎白女王的案件,也有人揣测过莎士比亚对于犹太人到底是怎样的思想态度.但是在剧本中,我们却没有看见莎士比亚对此事的明确表态.他描写了基督徒们对于犹太教徒的不友善,但是点到为止,这样的留白和平衡处理倒是更发人深省,不愧为戏剧大师做出的巧妙安排,毕竟我们还有挑匣选夫,犹太女私奔,失而复得戒指的环节要欣赏呢.

电影对剧本情节的删改无疑影响了人们对夏洛克形象的定位,而《威尼斯商人》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故事串联在一起进行详略得当的安排,主辅脉络的铺成,同样也是莎士比亚这位令人称赞的戏剧大师所作的精心裁剪.

ersityPress,2011

[5]WilliamShakespeare,TheMerchantofVenic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