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学习中的文化干扰

点赞:30438 浏览:1434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等各个因素的综合体现.人们借助语言来进行沟通,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由于人类的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交方式以及对待问题的不同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观念,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也不尽相同.在语言学习和进行交往过程中,如果对对方的社会文化缺乏了解,就容易产生交际障碍,造成双方的误解.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历史上看,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出许多与中国相近的特色.但是,中国与日本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毕竟是不同的,所以在思维方式、心理构造、表达意识以及人生观、自然观等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单纯了解日语的语言、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真正掌握了日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比如“先生”一词,在日本,“先生”是尊称,只用于教师、医生、律师、议员等行业.即使是大公司的社长,也不能称呼为“先生”.而汉语的“先生”则可以用于任何职业,尤其多用于男性.在中国一些地区,把自己的丈夫也称之为“我家先生”,而日语是没这种用法的.了解日语的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文化的特征.因此,我们在学习日语时,必须同时学习日语所反映的文化.本文将通过对日语表达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其存在的文化背景及深层原因,以便在学习中能够正确对待异文化的干扰问题.

中国人喜欢用坦率、自信的语言表达方式,崇尚“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而日本人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意志判断、表示态度时,通常不采用直截了当的说法,避免使用生硬的否定语气.为了保持与他人的和睦关系,在日常交往中十分顾忌对方的心理,尽量避免因自己的语言不当而刺伤对方.喜欢用“或许”、“可能”、“大概”之类的模糊词语.他们认为直接的表达给容易给对方造成伤害,因此尽量用推量、委婉含蓄的语言使语气缓和,达到让对方体会其弦外之音.喜欢含蓄、暧昧的语言表达方式.

日本人说话还常常含糊其辞,欲言又止,很多话只说一半,尽量避免因自己的语言不当而刺伤对方,会话中常省略双方都心领神会或使对方感到不舒服的部分,用暗示的方法使对方领会其内容.

日语中敬语的广泛使用是对日语稍有些知识的人所熟知的.现实社会中敬语的使用反映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日语中的敬语,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更融洽,对实现“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日本人来说,不能正确使用敬语,一生都将蒙受不幸和损失,那么日语学习者在同日本人交往中则绝不可忽视敬语问题.

敬语原本是基于上下等级关系而使用的,比如小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要使用敬语.这种用法现在仍然比较普遍.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日语的敬语并不像汉语一样完全是表示“尊敬”的,敬语的使用与否,所遵循的价值观念诗人际关系的上下、内外和亲疏.

在日本,通常用“内”“外”将所属的家庭、公司、学校、班组等大大小小的社会群体区分开来.他们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根据不同的对象以及谈话中涉及道德不同的人而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日本的公司内部,从社长到普通职员之间,都严格地遵守着约定俗成的上下级秩序,对于公司以外的人,持有漠视态度的人很多.日本人内外分明的态度还表现在对外国人的态度上,他们将日本人看成是“自己人”,对于外国人,无论是在日本居住了多少年,日语讲得多么地道,日本人都把他们归为“外人”之列.

日本社会是一个十分重视人际关系的社会,这种特征必然反映在语言的表达中.所谓“待遇表现”就是处于不同的人际关系和场合下反映出来的语言社会变体.在传递同样一个信息时,往往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在日语中,“待遇表现”说到底表达的是建立在利益授受关系之上的人际关系.在日语中,这些表达方式不但表现了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同时也由此省略掉了“你”、“我”等主语或补语.这些对于以其他文化为背景的讲日语的人来说,都是比较难以驾驭的.

由于种种历史和社会的原因,至今日语中仍然存在着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的区别,它是日语的社会变体,反映在语音、词汇、句子形态等多方面.如果不了解其赖以存在的生活背景、社会准则以及价值观念等因素,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是难以理解的.不过,日语虽然存在性别差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女权主义思想、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这种性别差异越来越小,女性用语正在逐渐“男性化”或“中性化”.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日语之所以有上述特征,与其日本所处的地理环境、日本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本人这种语言习惯,是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自古以来灾祸频繁,台风、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为了预防和战胜自然灾害,人们需要团结协作、共御天敌.艰苦的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友善相处、互惠互利,从而维系这种自然结成的人文生态.

日语学习中的文化干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日本的气候受季风的影响很大,所以自古以来日本人对气候变化非常关心和敏感.直到现在,日本人见面时还总以天气为话题互致问候,写信时也首先要描写一番最近的天气状况,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习惯了.

日本人向来崇尚“以心传心”交际方式,一些交际场合,往往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足以传达各自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见,“以心传心”实际上是依靠非语言形式来进行沟通的一种交际方式.日本人觉得只有这样交际才有情调、才高雅.

早在日本的飞鸟时代,圣德太子在“宪法十七条”的第一条就强调“以和为贵”,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和”的理念已成为日本人的生活准则.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常把“以心传心”看作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传情达意的艺术,是交际中的一种最高形式.在当代普通日本人的生活中,“以和为贵”的行为随处可见:人们之间总是彬彬有礼,和睦相处,很少看见争执吵架的场面.地铁通勤高峰时间段,车厢和站台常常拥挤不堪,可是即便是这种时候,也鲜有争执的场面.如不小心踩了对方的脚或推了对方一下,不等踩人或推人的一方道歉,被踩得人就会先说道一声“对不起”.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单一民族、单一语言、单一文化的国家.从两千年前开始,日本人就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了.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大家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够获得好收成.因此,相互间协同劳作极其重要.长期以来的共同协作,使日本人形成了特别强的集体观念.大家为了共同的成功而高兴,为了共同的失败而悲伤.集团内部的绝对一致是日本集团主义文化的最大特点.


语言的交际功能实际上是以思想、心理、文化的交际为基础和目标的.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之时,便是在进行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人与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如果人们不能在掌握一种语言的同时,也掌握一种文化中的必须掌握的部分,就一定会出现前面所讲的那些语言交际中的笑话和错位,给交际的双方都带来尴尬、费解和不快,达不到交际的具体目的.因此,如果我们不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学好该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