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在拉萨(报告文学)

点赞:12870 浏览:566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杨从彪

中国作协会员,西藏作协理事,拉萨作协副主席,原《拉萨河》主编,拉萨市文联党组成员兼秘书长,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会员.在《诗刊》《人民日报》美国《侨报》台湾《日报》香港《大公报》等百余家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出版诗集7部,编辑(编著)出版14部文学作品集.诗歌和散文等编入《现代朦胧诗》等多种选本.

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

――孔繁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孔繁森的事迹像和煦的春风吹度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位领导干部的楷模、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雷锋式的好党员,通过媒体,以最快的速度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亿万人民的心.

孔繁森1944年生于山东,1979年4月援藏到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1988年已任山东聊城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二离桑梓,再赴西藏,任拉萨市副市长.1992年12月虽二次援藏期满,但因工作需要到阿里任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

时光荏苒,孔繁森离开我们已是17个年头了,孔繁森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耳边回响,孔繁森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我们这些生活在西藏,工作在孔繁森身边的人,无法忘怀孔繁森在拉萨工作的1460个夜夜等

他是教育工作者的师长

在拉萨,孔繁森是主管教育卫生工作的副市长.他经常到拉萨市教体委去,大多数时候是步行,不坐车.他说坐车麻烦驾驶员,不方便.他常和教体委主任张荣扬一起下乡,走了拉萨市八县区一大半农牧区中小学.在教育工作上,他承认自己不如张荣扬内行,但他虚心向内行学习.在农牧区学校,他不怎么发言,总是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与下级商量着办,没有一点官架子.

每年大中专招生,孔繁森都要到考场巡视.1991年7月7日,高考第一天,正好是星期天.因汽车临时外出,孔繁森一心挂念着考场,就坐一辆人力三轮车赶到三四公里外的考场巡视等又一个星期天,孔繁森骑自行车到22公里以外的达孜县去看教育情况.在这海拔将近3700米的拉萨地区,人走快一点都出不赢气,胸闷头晕,孔繁森已年近五十,骑自行车跑22公里,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他顶着高原特有的烈日,迎着高原严酷的劲风,克服重重困难,来到达孜.县委书记阿旺加措见到他和他的自行车,不禁肃然起敬.孔副市长看了达孜县城附近的学校,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临走时,他还特地叮嘱阿旺加措:“阿书记,德庆区敬老院有个叫央宗的老人,已经病得不行了,你千万抽时间去看望看望她.”此前,他已经去过敬老院了,并且为老人们送去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


孔繁森离开达孜时,阿旺加措要派车送他回拉萨,他谢绝了县委书记一片好心.他说:“驾驶员很辛苦,今天是星期天,让他们好好休息,别打扰他们了.”说完,骑上自行车朝拉萨方向而去.

有位教师想调动工作,找到他,他答应了,亲自跑教体委,跑人事局,跑接收单位;有位教育界的一般干部,为了给儿子落实工作,找到他,他也千方百计帮忙.他把教育界普通干部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他和教师一起在寒舍里吃土豆,唠家常;他和校长一起在高原“两条光棍一瓶酒”地度过年关;他的生活极其简单,却把200元人民币送给有困难的普通教师等

拉萨市教体委一位同志因车祸造成肝破裂,被送进西藏军区总医院.他得知此事,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来到医院,亲自去找已经下班回家的医生老乡,把这位外科主任找回医院主持抢救工作.从晚上6时一直忙到次日凌晨,直到伤员脱离危险,他才离开医院.这位干部一提起这段往事,就心潮澎湃,感恩不尽,说:“要不是孔副市长,我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孔繁森病了,发高烧,躺在床上,不吃饭,也不吃药,脸烧得通红,头上敷着湿毛巾.老乡小赵发现了,强迫他吃了药,又上街写了几条鱼熬汤送去.他喝了点鱼汤,就摇摇晃晃地去上班.小赵劝他上医院,他怎么也不肯去.他主管拉萨市的卫生工作,医院的人他都熟悉,但他就是不去.一下班,他就告诉警卫员:“明天,我要下乡,去当雄,那里有一所民办小学的教室已成危房,我要去看看.”警卫员皱着眉头说:“你的病等”孔繁森说:“病,病有什么了不起?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第二天一早,他就拖着病体,去了海拔4000多米的藏北草原,把小学危房的维修落实以后,才放心地返回拉萨.

国内有20多个省市中学为西藏藏族学生办了“西藏班”,藏族学生可以在内地从初中一直读到高中、中专、大学.内地西藏班每年在西藏招收上千名藏族优秀学生,一些藏族同志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内地学习.初秋的一天,一位藏族同志给孔繁森送来许多西藏珍贵的土特产,希望他帮忙把孩子送到内地读书.孔繁森把东西还给了他,并对他说:“你的心情我理解,如果你的孩子上了分数线,身体又合格,自然会录取到内地中学.如果上不了分数线,我去教体委走后门也是走不通的.”一席话说得那位家长无话可说,提着东西回去了.

为发展拉萨教育事业,孔繁森跑遍了全市八县区一半以上乡村的小学,拉萨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都要带一个医疗箱,写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

他是文学艺术家的挚友

拉萨市文联在组织学习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时,感人的事迹不时使读文章的人哽咽,好些地方无法念下去.孔繁森催人泪下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文艺工作者的心.

时任拉萨市文联党组书记、文联常务副主席的葛凯勋,提起孔繁森,格外激动,他说:“我1992年生病住进西藏军区总医院,孔繁森得知这个消息后,带了5支长白人参前来看望,叫我配合医生好好治疗,争取早日恢复健康.他的话句句暖心,格外亲切.那次他还带着礼物看望了另一个住院的普通干部.”

著名藏族作家、拉萨市作协主席班觉,从家里拿来一支珍藏了多年的人参,激动地说:“这是孔副市长送给我的.我1992年带队到林周县旁多乡搞社教,他下来检查工作,看望我们.群众向他反映说,社教工作组的同志在旁多乡做了不少实事好事,帮助群众修水渠,帮助特困户修房子,给旁多乡小学1000元做维修经费,开发高级饮料红景天,帮助老百姓致富等孔副市长听到这些反映,非常高兴,表扬了我们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们做得对,做得好,应该提倡.干部就得到老百姓中去,这要形成一种制度,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吃喝玩乐,那不是我们的作风.’”孔繁森说到这里,拿出两支人参,对工作组的同志说:“这两支人参是我准备送给墨竹工卡灾区的孤寡老人的,你们工作组谁的年龄过了五十?”工作组有两个人年过五十,其中一个就是班觉.孔副市长把人参送给了班觉和另外一个老同志.班觉当时认为,这人参可能是市里出钱作为慰问品写来的.市电视台记者卓玛说:“不是,是孔副市长自己掏钱写的.”班觉不禁为之一振,格外激动,他特别珍爱这支人参,一直珍藏在家里.

孔繁森说:“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时任拉萨市美术书法摄影家协会主席、现任拉萨市文联主席的李知宝,是西藏著名画家,在全国和省级画展中多次获大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一次孔繁森陪同自治区领导去看西藏美展,自治区领导走到李知宝的画前,驻足不动,一边看一边说“画得好,画得好”.趁领导欣赏画的时候,孔繁森找到李知宝,拉着李知宝的手,走到自治区领导面前,介绍说:“他就叫李知宝,我们拉萨的美术家,西藏的著名画家.”说得李知宝怪不好意思,自治区领导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有一次,孔繁森打要李知宝去他家一趟,李知宝以为有什么重大任务要交给他去完成,立即去了.孔繁森笑容满面地对他说:“没有别的意思,请你过来吃我们的山东水饺.”李知宝如释重负.吃水饺的时候,孔繁森说:“下次请你来吃海虾水饺,特别香.”孔繁森发现李知宝的眼睛有些红肿,关切地说:“高原阳光强烈,紫外线也很强,容易伤眼,我送你一副日本墨镜,保护眼睛.”李知宝很感激.孔繁森说:“你们画家很辛苦,要注意休息,保重身体.”临走时,孔繁森还给了李知宝一支日本钢笔,勉励李知宝好好画画,多出好作品.室外大雨刚过,李知宝的自行车被雨淋湿了,孔繁森随手掏出自己的手巾,把自行车坐垫上的雨水擦得干干净净,弄得李知宝很过意不去.

后来,孔繁森调到阿里,仍和拉萨的艺术家保持着联系.李知宝说:“孔繁森调到阿里后,拉萨去了10多位画家摄影家体验生活.孔繁森见了画家摄影家,就像见到亲人一样热情,他拿出茅台酒来为大家洗尘.孔繁森特别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家,是我们艺术家的挚友.

他是战士心中的丰碑

熊云1992年到拉萨市委中队工作,上任第一天,孔繁森就找他谈话,询问他对部队建设有什么打算和想法,并把自己了解掌握的情况向熊云作了详细介绍,为他出点子,想办法,帮助解决中队的疑难问题和各种困难.在孔繁森的帮助指导下,中队进步很快,被评为“达标中队”,熊云荣立三等功.

熊云说,新兵刚到部队时,特别想家.孔繁森每隔两三天就要到中队来看看,向新战士问寒问暖,帮助他们排遣思乡之苦.他把不少的礼拜天都无偿地献给了官兵.他同战士们一起聊天,谈心,打,下象棋,讲笑话,说山东快书,唱歌,他的渊博的知识和敏捷的思维令官兵难以忘怀.逢年过节,孔繁森总要用自己的工资写些礼品和书籍,寄给边防军人.1993年春节前夕,孔繁森和熊云一起,把新写来的书籍包装好,到邮局寄往世界上最高的雷达站――甘巴拉雷达站,每一本书的扉页上,孔繁森都写下了勉励官兵战胜困难、勇于进取、不畏艰险的热情洋溢的话.

市委中队的官兵都知道孔繁森家的是24532,官兵们“有事就找孔副市长”,这已成为大家的口头禅.他只要在家,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官兵们一找他就会来,他家的架起了通向官兵心灵的桥梁.

那是1991年深冬,拉萨气温零下11度,十多名新兵分配到市委中队.因为他们来得太晚,就在办公楼的廊道上打地铺,准备过夜.夜晚,冷风飕飕,寒气逼人,孔繁森转到中队来了,见战士睡在廊道上,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把大家叫起来,让他们到自己家里去睡,大家都不愿意去打扰他的休息,迟迟不肯起来.孔繁森命令道:“拿上被褥,跟我走!”中队领导怕影响孔副市长的工作和休息,也不同意.孔繁森说:“战士们新来乍到,冻感冒了咋办?你能负责吗?”他们实在拗不过孔副市长,就跟着去了他家.屋子不到40平方米,大家一齐动手,把桌子搬进厨房,把书柜挪到屋角,展开被褥,把小屋子铺得满满的,大家睡了一个香甜的好觉.孔繁森的小屋子温暖了新战士热乎乎的心.

一天深夜,孔繁森外出归来,路经市委大门,他叫司机停车,下去看望执勤的哨兵.来到哨兵身边,他见哨兵没精打采,满面倦容,伸手摸摸哨兵的额头,“哎呀,好烫,你怎么不休息?”

哨兵说:“中队人手少,我等”

孔繁森眼睛潮湿了:“多好的战士!”顿了顿,又说:“你跟我来一下,到我家吃点药.”

哨兵跟着孔繁森去了,他拿出药来,为哨兵倒上开水,吃完药,又拿出自己的大衣,为哨兵披上等中队官兵到孔副市长家取药已成为常事.人们开玩笑说:“孔副市长的家都成了我们的医务室了.”一些官兵需要“珍珠七十”、“长觉”等名贵藏药,孔繁森一旦知道,就去写些来送给急需的官兵.粗略算来,他为此共花了1500多元.他说:“不要把钱看得太重,人的名誉、人格,人的感情,价值无比,是用金钱写不来的.”

孔繁森不仅关心官兵,对退伍战士也倾注了自己莫大的热情和爱心.李卫东退伍回到四川老家乐山,由于档案材料有误,民政部门不给安排工作.这件事被远在拉萨的孔繁森知道了,他心焦如焚,1991年趁出差到内地的机会,自己掏钱写车票专程去乐山,找到了李卫东的家.李卫东的母亲生病躺在床上,李卫东的姐妹都没有工作,闲在家里,一家人连吃饭都成问题.孔繁森找到乐山市委市府领导,介绍了李卫东家里的情况和在西藏的表现,几经周折,返回档案,重新填表,终于把事情办妥了,安排了李卫东的工作.

他是老百姓的知心人

孔繁森对群众的关心爱护是很真诚的,没有任何虚检测和为自己贴金的成分在里面.

小宋第一次见到孔繁森,觉得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询问小宋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家庭情况.得知小宋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在拉萨,语重心长地说:“小宋,你要好好工作,为父母争气,为山东父老乡亲争光.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只要我能帮上忙,你只管开口讲.”孔繁森在对干部职工无微不至地关怀的同时,要求也很严格.有谁工作不认真,他会狠狠批评,既是年轻人的朋友,又是严父.干部们都说跟孔副市长打交道,不需要有什么戒心,爽快!对待工作,他不允许任何人拖拉,更不允许推诿,该今天办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干就干个干净利落,玩就玩个痛快淋漓.

艰苦朴素是孔繁森的本色,也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优良作风.人们一定认为孔繁森很富有,可又有谁知道,他有时经济拮据到要向远在山东的爱人伸手.他生活极其简朴,粗茶淡饭,节衣缩食.就连朋友或者老乡送给他的馒头、油条,干了都舍不得扔掉,热了一顿又一顿.他的小厨房总是堆放着市场上最便宜的小菠菜,用它烧汤下馒头.他的客厅里有十多把椅子,给来访的客人坐,每天夜里几乎都是满座.床上整整齐齐叠着被子,看起来很新,其实里面打着补丁.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对自己很吝啬,甚至吝啬到有些不近人情.可他对有困难的人却很大方.有人从内地来拉萨找工作,知道孔繁森在他们那里工作过,就去投奔他,说明来意.孔繁森把自己身上仅有的200元人民币给了这位素不相识的人.他下乡,经常把衣物钱财送给生活困难的农牧民群众,送了多少,送了多少次,已经无法统计.

1989年11月,他下乡检查工作,途中,汽车被拖拉机撞翻,他受重伤,一个小时吐血7次,昏迷13天.身体刚恢复,就去工作,市长不得不“强行”将他送往内地治疗.1994年,阿里遭到罕见的暴风雪,孔繁森组织抢险救灾,躺下后心跳极快,胸闷气短,挣扎着爬起来,给同行的小梁写下遗书:“万一我发生了不幸,千万不能让我母亲和家属孩子知道,请你每月以我的名义给我家写一封平安信.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等”他收留孤儿,生活拮据,有时不到半个月,工资就所剩无几.为了不让收养的孩子跟着他受苦,自己悄悄到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献血.护士认为他年纪大,不适合献血.他恳求道:“我家里孩子多,负担重,急需钱,请帮个忙吧!”护士见他如此恳切,同意了他的请求.1993年,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医院按规定付给营养费900元,他都用于生活补贴.一个的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是难以想像.

孔繁森在拉萨(报告文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界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993年,他妻子来西藏探亲,路费全是自己掏.在西藏病了,钱都花在吃药上了,没有返程路费,向孔繁森要.他东挪西借,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每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回到济南,妻子去看望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你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聊城的车票都不够,哪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孔繁森把相当一部分工资都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了.他扶贫济困,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他牺牲时,身上只有8元6角,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热泪.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道出了西藏各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上联是: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是: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他倒在了他所热恋的世界屋脊,实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一位90多岁的藏族老人得知孔繁森去世的消息,一边哭,一边不停地按照藏族的习俗摸着脑门为他祈祷,念叨“孔书记没了,我的福气也没了”.有人问老人:“孔繁森待你是不是就像你的亲生儿子一样?”老人说:“不,孔书记不是我的儿子,他是我的父母!”

总书记为《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书所作的序言指出:“弘扬孔繁森同志的崇高精神,造就千千万万个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干部,是事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孔繁森远离我们而去,但又时时刻刻在我们中间.

责任编辑孙俊志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