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态度与就业的关系

点赞:8493 浏览:335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大学生扩招的政策,每年都将产生数百万的毕业生,也就是说每年都将需要上百万的岗位.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成了一个难题,所以,党、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执政的首要责任之一.而大学生自身的状态会对就业产生影响.本文就是从三方面讲述大学生态度的影响.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态度;心态调节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1

前言

1999年起,我国高校进行扩招,随后每年大学毕业生逾百万,事实上,企业岗位需求每年可达数百万,但是大学生专业对口,又满足条件,并且愿意接受的不是很多.到2013年,当今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劳动力就业弹性的持续下降;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用工荒”,另一方面是“人才高消费”、大学生“无业可就”.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之下,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显得极为“棘手”了.

一、大学生自身问题

当代大学生,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接受高等教育,受到文化熏陶,眼界和胸襟都十分广阔.然而,在中华传统中,一直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所以大多数人仍然注重是否能上大学,老观念一时间还没有转过来.于是大学生都会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并认为工作凭自己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的.另一方面是大学生他们的所学所见所闻所接触到的一系列事情,与社会实际还是有差距的.例如,即使找,大多数属于高待遇、少工作的种类;对一线工作虽然知道,但接触不多,也了解不深,基本上从不考虑这类工作.对大学生来讲,刚进大学,会认为将来工作就算不是年薪百万,也是坐办公室,吹空调的.等到临近毕业,就业之际,才会在不断的碰壁、被拒绝中清醒明白:原来,大学生不是万能的.除此之外,便是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强,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或者埋头苦读,或者浑浑噩噩混日子,等到毕业寻找工作,也没有自己的想法,随遇而安,跟随大众.前者还好,只要成绩优秀,总有特长,而后者,一没知识,二没技术,三没经验,找工作又不积极主动,如何就业.

当代大学生态度与就业的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当代大学生,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心中总有一股傲气.他们想拼搏,想迸发,来证明自己的优秀,自己的价值.然而现实太残酷,竞争压力大,不仅仅是跟全国高校学生竞争岗位,还要与社会人士比较,尤其是面对一些经验人士,差距十分明显.期间,大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心理会不平衡,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都产生了怀疑.这也造就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大学生心理调节不够,接受能力太差,抗打击和接受能力太弱了.

二、社会原因

扩招政策首先导致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以北大为例,1999年,扩招导致北大宿舍吃紧,部分学生需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2002年,北京市教委对50所高校做过一次调查,发现65%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所以没有能力继续扩招,86%的学校出现了硬件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

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以湖南为例,从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数量增加了4.2倍,而教师数量仅仅增加了2.1倍.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长速度,但是如果快速扩大教师队伍又会严重地影响师资水平.

从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2003年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大学生包分配取消不到10年,扩招后的大学生就进入了就业市场,客观上,扩招政策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和薪水的下降.2009年,中国将有700万大学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除了庞大的就业需求之外,扩招导致的教育质量下滑,专业与课程结构不合理,不适合市场需求也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

由于2009年中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严重就业压力,政府开始将一部分大学生安排在基层工作,此外,还采取扩招研究生的办法解决就业压力,但是由于之前扩招的影响,很多人对此政策并不赞同.就业压力也让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待遇水平一降再降,很多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待遇已经降到了和农民工一样的地步.很多大学迫于就业率低的压力出现了就业率作检测的问题.

为了解决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扩招之后大规模扩建,掀起了高校基建热.结果因为基建规模太大,导致很多学校背上了巨额债务.截止2007年9月,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到2000多亿人民币.为了偿还贷款,一些学校不惜提高学费,降低分数录取.由于债务问题,很多高校的信用评级大幅度下降.

这使得整个社会、国家都处于一种氛围:不是中国没有人才,而是人才“不达标”.

三、家庭原因

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两个家庭养一个孩子,家长恨不得自己吃糠喝稀,把所有都给子女,于是就有了“公主病”、“王子病”,这样的孩子生活无忧,基本没吃过苦,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是考上好大学,将来就有一份好工作,这样你的一生就有保障了.于是,大家拼命考大学,也不清楚这所大学将来的就业前景好不好,对孩子来说值不值得,只一味要求认真读书.

再者,父母总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许多家长在孩子毕业之前就已经给孩子打点好工作,托各种关系、手段,安排好一切事宜.这样,不但不能体现大学生四年大学的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就业的积极性,尽管他解决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迷茫的,并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会让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更加急躁,担忧自己的未来前途,否定自己四年辛苦的意义.

结束语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还能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怎么写作的提升,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就业的前提是有理性的就业观.你改变不了世界,那就让世界改变你.对大学生来说,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对就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很重要,要积极寻找就业机会,而不是怨天尤人,多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