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主义与美国早期戏剧的

点赞:10530 浏览:443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引言

十六世纪,一艘名为“五月花”的商船载着追求至上至纯宗教精神的基督信徒们,远离了不列颠的深重迫害,远涉重洋,抵达了一片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这批信徒们后来被称为清教徒.回望早期的美国文学,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其与英国文学竟如此惊人地相似!从一开始,美国文学就从英国文学的沃土中孕育而生,接受了来自语言、精神、传统乃至形式及信念各个方面的滋润与哺育,与其母体文学可谓一脉相承,直至十八世纪前者奋起直上,与后者携手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沃土上产生的重要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对美洲这块大陆上一些颇有文学天赋的作家产生了不可逾越的影响,从而向人们展示了一片从未有过的新气象.早期美国文学在诸多领域的蓬勃发展,但在这里,有一处例外,那就是戏剧.

众所周知,英国戏剧的鼎盛处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戏剧艺术的多样性,不论在王公亲贵、大臣学者,抑或在平民百姓中均广受欢迎.正是这一时期一如莎士比亚一类天才人物无限创造力的发挥,悲剧、喜剧、黑色喜剧、历史剧源源不断地涌出,不朽的人物形象,诗般壮丽的语言,细致深入的心理刻画,令人叹为观止的场景布置,在英国戏剧史上都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既然母体文学中有着一笔如此让人咋舌的财富,而美国文学又与其如此的息息相关,那么这块新大陆上也理应在戏剧领域开辟一番广袤的天地.然而,事非如此.翻开早期美国戏剧史,我们看到几乎是一页空白,除了屈指可数的英国剧场经理组织的一些零星流动演出之外,我们再也看不到任何有关戏剧表演或戏剧创作的记载了.这种对英国戏剧繁盛发展的微弱呼应为何一直冥冥淡淡,甚而遭致扼杀呢?笔者通过资料搜集与比较终于发现了清教主义与早期美国戏剧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戏剧简介

通常意义上的“戏剧”是指:在一定剧场(或与此类似的舞台等)上,为观众特别创作的表演性艺术.由此看来,戏剧是建立在特定的理念、构造、设计及表现方式上的不同于诗歌、杂记、小说等文学题材的特殊艺术形式.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诗歌等是构筑于“写”之上的,而戏剧则主要依靠“说”的语言以及一系列非语言的因素,如肢体动作、服装道具、灯光设置、舞台音乐等来传递人物心理变化,成长经历以及社会发展,营造了一个更加生动、逼真、感人的三维立体空间艺术,它也是所有艺术表现手法中最自然和最富真实性的.

从戏剧的定义中可以看到以下两点:首先,戏剧表演离不开剧场.所谓剧场必须要有一个实际意义上的能够为表演中的动作、姿态及必要的道具、灯光、音响、布景等提供合理展示的物理空间.剧本,尽管是指导整个戏剧表演进程的中心,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过是戏剧中的一具“骨架”,或是“蓝本”,它需要演员、导演、舞台设置为其输入血液和力量,才能为戏剧艺术带来鲜活的生命力.其次,定义明确指出戏剧要比其他任一文学形式更“公众化”,更具“开放性”.你可以独自,面对一首好诗或一篇佳作,凝思良久,但这只是你的个人行为.戏剧欣赏是要千百众人的哄然大笑或是潸然泪下,是要万人空巷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剧作家无论多么清高,多么不屑,都必须在剧本创作过程中考虑到观众的品位.不被人欣赏的戏剧是失败的戏剧,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清教主义对戏剧中“物”的影响

1.对剧场的影响

清教主义与美国早期戏剧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戏剧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戏剧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经历,这种经历仅仅通过阅读“戏剧文学”是无法体会到的,戏剧要求的是戏剧演绎者真实地再现剧中的场景,模拟剧中的社会关系,诠释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此同时也要求台下的观摩者对台上的每一细微变化都能产生及时、有效的响应.剧场必须进行适当而必要的“装饰”即舞台背景,以模拟特定的场景,需要灯光、音响、服饰以达到特定的舞台效果.以上需要恰恰违背了清教徒的宗教原则.

“清教徒”一词源于十六世纪的英国,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英国国教会中有一批强烈要求清除国教中残留的罗马天主教教义及仪式中一切繁文缛节的信徒们,他们认为英国国教改革并不彻底,需要进一步的“净化”,以达到绝对的“圣化”,这些人被称为“清教徒”.他们把戏剧表演中所必需的剧场装饰视为带有强烈的贵族色彩的“邪恶”,违背了上帝对他所选子民的俭约、朴素的训斥.历史上,清教徒曾严厉禁止一切戏剧演出,并封闭了所有的剧场.没有了剧场,戏剧就像一台失去了能源的发动机.

与英国中上层阶级所倡导的享乐性、奢靡性艺术价值观不同的是,美国的清教徒宣扬的则是小资产阶级的反享乐、重坚忍、趋于单一化的价值观.正是这种小资产阶级思想孕育下的哲学观在新大陆的扎根,才为日后美国概念的产生提供了一个酝酿的思想环境.贵族阶级之所以倡导享乐主义为中心的艺术观,并不是由贵族们的高贵身份本身所决定的,而是贵族阶层对生活要求的本质导致的.在他们看来,戏剧是一种可提供愉悦的“大乐子”,正因为戏剧填补了他们对娱乐渴求的空缺,是较高等的一种享乐方式,他们才会在金钱上资助戏剧的发展,满足剧场的“苛求”.换句话说,他们在为一种历史传统的延续提供存活的方式.尽管他们本身创造力不足,他们却使得受资助人的创造天分得以充分的发挥,一些国王如詹姆士一世本身就是剧院大赞助商,更是戏剧痴迷者.正是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以及要从世俗烦恼中解脱的渴望使得戏剧蓬勃发展,迎接莎翁时代到来.这也正是为什么众多戏剧作品更倾向表现贵族阶级生活原貌——宗教仪典、王位更替、爱情婚缘的原因之一.早期美国剧场萎靡不振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清教徒领袖们,不愿也不能为剧场提供生存的空间,更糟的是,他们还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屠杀”.

2.对剧本的影响

就早期的剧本作者来说,良好的教育和一定的生活体验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清教中许多人都是农民、士兵,在英国没有什么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来源,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首先,他们的文学素养就比较低.有人也许会问:莎士比亚受的正规教育也不多,为何却能成为一代戏剧宗师呢?莎士比亚真正的戏剧创作始于他在伦敦剧院“实习”期间,而离开了英国的民间传说、民谣故事所激发的无限灵感、典范与创作动机,莎士比亚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世纪和古典主义的剧作者们广泛地从古希腊罗马以及《圣经》的神化故事中汲取了精华,将古希腊和其他一些古代的神话主题融入本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借以展示他们本国的哲学思想.可以这么说,早期戏剧的创作灵感就源于一个国家、地区的风俗文化和民族价值观.然而北美大陆文学发展与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民族文学发展都截然不同.除了一些土著印第安人之外,在欧洲移民到来之前,它没有历史、没有祖先,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所谓“民间”文学;即使在欧洲人陆续占据了这块大陆之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纪实的杂记、日记及宗教神权的说教、训导为主的文学形式也一直居于绝对的控制地位.文学与宗教在这一时期几乎成了相互的代名词,人们所被允许的知识以文学的方式去表现宗教的主题,同时以宗教的力量来拘囿文学的发展(在这里,我们把剧本的创作也看成文学创作的特殊分支).如果说在整体文学素质较为低下的情况下要促进剧本的创作,那么生活的经历以及戏剧大环境的熏陶将起到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在这块新大陆上,戏剧创作灵感的重要渠道没有开通;在戏剧本质已由宗教性转为娱乐性之后,所有的文学作品又被无一例外地套上了说教的枷锁;在社会政治大环境的重压之下,剧本创作原本已艰难的路又在隘口被死死堵住,前途渺然. 清教主义对戏剧创作中“人”的影响

1.戏剧表演者方面

戏剧表演者是戏剧活动的核心,能否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其一是任务演绎的真实可信度;其二便是舞台演出所必需的多种特殊技能的掌握度,如肢体展示、声音等.笔者在此将着力于前者,因为它比后者更多地涉及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处理.为了达到人物演绎的逼真性,表演者必须根据来自生活的体验,自然、顺畅地完成每一处细微的人物刻画,在表演中要处于一种完全放松、自由的状态,使肢体和声带整个儿轻松起来,让人物的性格、行为得到自然的流露.生理上的丝毫紧张感都会影响(表演者)对人物情感深处的细致把握无法完整地处于任务的精神状态之中.宗教领袖们的“不宽容”政策使得“虔诚”的教徒们时刻处于惶恐之中,担心某一天带着“邪恶”思想的外来者们会将自己稍稍稳固的统治掀起轩然大波.于是他们对所有持异议的人都毫无例外地迫害、流放,不把自己统治区变成一方“神圣的净土”,他们永远品尝不到一丝的欣慰,永远享受不到片刻的安宁.人类正是处于恐惧与忧虑中,才会变得焦躁不安、偏颇固执.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特定的人物性格与行为.

早期美洲大陆就是这样一个变态的世界:万事万物都披上了宗教的外衣,所有子民都是上帝爱抚下的信徒,任何违背教规的行径都将是受人唾弃的,会遭受残酷的镇压,所剩下的仅仅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一知半解和对上帝的项礼膜拜.人们已无法以一种“正常”的眼光来面对生活的真实一面,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包在宗教外衣之下散发着惨淡的朦胧光晕的巨大球体,在上帝的光芒之下,一切都失去了原来的光环,面目全非了.这种人与神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衡导致了扭曲的世界观,对戏剧表演产生了极大的障碍,因为体验者已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来体验扭曲面目之下的生活原貌.


2.观众方面

戏剧的又一独特之处是它需要特殊的参与成分才能达到完整的效果,这就是观众,即在舞台下面观看并最终将表演者的演出效果转化为台上与台下的互动的体验.

下层阶级的娱乐意识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贵族阶级,他们喜好一切娱乐、体育活动以及追求的生活乐趣.然而宗教神权统治的忠诚捍卫者们严禁这种意识的滋长,尤其是在该统治处于绝对地位的时期,任何与宗教无关的活动都是不合法的,只能秘密进行,即使如此,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政府对社区中的每十户人家便设置一名监督人员,对这些人的日常行为进行监控和规范.1679年通过的一项法律曾规定:监督人员必须日夜监视其管辖内的所有人员,一旦发现或有足够的证据怀疑某个人或某些人在闲余时间内,不论是在白天或是在晚间,也不论其活动是否带有营利性质,进行了带有娱乐性质的活动,一律从严发落.可以看出,这种监督权事实上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他们的处罚权限从鞭笞、枷刑到火烙各不相等,其刑罚之深不亚于英国历史上的宗教迫害——清教徒在自己逃避了宗教迫害之后又将宗教迫害的枷锁套在了其他人的项上.结果,所有公众开放的娱乐活动都被打上了“违禁”的烙印,留给人们的只有教堂和教堂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仪式.失去了观众,戏剧犹如断翼之鸟,再无回天之术了.

小结

十九世纪以前美国戏剧的延滞发展一直是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早期美国清教主义出发,逐一论述其对戏剧的四大要素——剧场、剧本、表演者及观众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不论直接还是间接都对戏剧发展造成了破坏性的后果.清教主义神权统治的兴起和繁盛为早期美国戏剧设置了一个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压抑并扼杀了戏剧的萌芽,使得戏剧在美国文学史前三百年中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4:77-80.

[3]RUBINSTEIN,ANNETTE T.American Literature Roots and Flower——Significant Poets.Novelists&Dramatists(1775-1955)(vol.1)[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8:5.

[4]WILSON,EDWlN.The Theatre Experience[M].New York:McGraw-Hill,Inc.1991:96,100.

[5]陈世雄,戏剧思维[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12-13.

[6]廖可兑,美国戏剧论辑[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31-32.

[7]周维培,现代美国戏剧史[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49-51.

作者简介:

王珍珍(1981-),女,汉族,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上海电机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研究方向:文学翻译,美国社会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