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闻腐败为何如此猖獗?

点赞:4315 浏览:130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应当说,对于21世纪网因涉嫌敲诈“被端”这件事,笔者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早就对这家网站的一整套新闻敲诈的盈利模式有所耳闻.“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许是因为这家网站在媒体圈内的名声一直不是很好的缘故,事发后,我看到不少媒体人这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中国的新闻腐败为何如此猖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媒体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顶着“南方报系旗下媒体”(案发后,南方报系对此予以否认)的名头,21世纪网是一家比较活跃的财经网络媒体,这家网站的主编周斌也曾在微博就不少公共话题和公共事件发过声,小有影响.“专事报道和爆料企业负面,继而以此作为要挟筹码获取高额非法收益”,相信对于这一新闻敲诈模式,熟悉中国媒体生态的人不会感到陌生.而且,应当说,现实中这么做的媒体绝不止21世纪网这一家.

当下中国,在媒体部分市场化以后,新闻腐败现象一直成为社会各界诟病媒体(人)的理由,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媒体(人)的公信力乃至声誉.而且,随着媒体自身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媒体兴起以来,新闻腐败模式早已由相对初级的收受红包(车马费)发展成以舆论监督的名义行敲诈之实,腐败主体也由记者个体发展到媒体编辑部的集体行为,21世纪网新闻敲诈案即为演变升级后的新闻腐败模式的典型代表.

从宣传到揭黑:媒体在新闻腐败中的角色演变

据知名媒体人罗昌平的梳理,中国媒体大致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80年始出现的正面宣传或者说“”模式,作为“有偿新闻”的经典模式,这一模式一直持续到今天;

第二阶段,进入1990年代,记者出席各式新闻发布会收受红包(车马费)渐成主流,大批采编人员流入公关业加剧了这一趋势,媒体尤其是跟企业打交道比较多的财经类媒体,由此获得可观的灰色收入;

第三阶段,到了1990年代末期,媒体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入“写方市场”,在各个领域,以揭黑为要挟进而获利的媒体寻租现象愈演愈烈;

第四阶段,进入新世纪,互联网特别是一些垄断了新闻二手传播的门户网站,逐渐成为新闻寻租的重镇.

透过上述梳理,我们会发现,现实中的新闻腐败之所以愈来愈严重,某种程度乃是因为媒体在这个过程中自身角色的转变使然,面对巨大的商业利益诱惑,他们开始变得越来越主动.也正是因为觉察到了新闻操作中寻租空间的巨大,一些媒体开始主动出击,专事“揭黑”和“负面”报道,并且与公关行业达成默契,进而以新闻敲诈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形成一条由爆料方、公关公司和机构三方组成的成熟产业链,21世纪网仅仅是这个产业链的冰山一角.据笔者了解,现实中这类专门集中报道负面新闻的网站不在少数,当然主要集中在商业领域,甚至不少网站并没有自身的采编团队,仅靠技术抓取企业负面就能得利.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产业链中,寻租腐败的主体除了媒体(人)之外,不少新闻监管者亦利用制度漏洞和自身权限,以“禁止报道”或者责令“网络”为名,参与新闻腐败之中,如最后被判19年徒刑的湖南郴州市“三不准”宣传部长樊甲生是为典型.


变异制度环境是催生新闻腐败的主因

中国的很多传统媒体,在经历了部分市场化改革之后,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运营模式:官办官管,自营自收.应当说,正是因为中国媒体的这种特征,才催生了现实中的各种不正之风.

一方面,官办官管既赋予了媒体公权色彩,又制约了媒体自身的独立性,现实中,媒体的背景甚至成为其进行新闻腐败的有力保障,而且行政级别越高,获得收益的途径和份额也越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一级的媒体记者到了地方往往会被高规格接待,所谓确保“吃好喝好玩好伺候好”.

另一方面,媒体的商业化运作,又要求媒体自身必须具备相应的创收能力,但应当说,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这就好比某一个行业的生意,不可能每一个经营相关业务的公司都能挣钱,现实中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媒体还是少数.加之,这几年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媒体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活得日益艰辛.

由是观之,正是上述制度设计,为媒体(人)进行新闻腐败提供了便利及动力(或者说压力).加之,在当前知识产权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情况下,部分媒体人单靠工资和稿费收入,不要说生活,就连生存都存在困难.笔者以为,在这样的国情之下,高举道德旗帜并无助于解决新闻腐败问题,因为,官办自营的制度设计以及整个行业收入的低水平,已经让他们在现实中形成了逐利生存的路径依赖.

唯有并举新闻专业主义和市场机制才能摆脱路经依赖

而要想打破这一路径依赖,唯有进行真正的媒体改革,让公权彻底退出媒体,将内容和经营都交给有能之士,同时,在此基础上,出台一部保障新闻从业者的相关法律亦显得迫在眉睫.

早在1980年代,中国就曾开展过关于出台新闻法律法规的讨论,但此一议题因89风波政治气候的恶化而搁浅.此后,伴随着国内在经济领域改革的深入,媒体生态开始发生巨变,特别是在都市化报纸出现后,媒体的角色不再单单是各级政府的宣传阵地,影响也不再限于政治领域.

媒体对社会全方位影响的上升,还体现在媒体队伍自身的壮大,这些年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愈来愈多,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人才的加入,据有人统计,这一队伍人数已有百万以上.但如前所述,总体而言,这算不上一个高端行业,很多媒体人仅靠工资和稿费只能说是可以维持温饱.

于是,我们会看到,一方面,媒体在中国愈来愈成为整个社会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另一方面,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更多的社会尊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以为,最大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的媒体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他们既受制于公权机构,又受制于资本力量,可谓夹缝中求生.由此,在中国很多地方,新闻从业者已不再是“无冕之王”,而是集公务员、维权者、检察官、审判长、获利人于一身的怪物.

但如果中国的媒体能走上私营化道路,摆脱公权控制,将这块领地交给真正的新闻专业人士,上述种种怪状才有可能发生转变.而要达至这一理想状态,就要求当下政权开放报禁,可是执政党能有这个魄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