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生的新闻之路看新闻职业化的路径

点赞:18980 浏览:830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黄远生新闻之路的梳理,探讨了中国新闻职业化的发展路径.指出记者这一职业,经历了从访员到记者、从记者到新闻团体的社会变迁.记者是从访员变成一个职业,变成社会分工的一部分,从而完成了它的职业化.

【关 键 词 】黄远生;记者;新闻团体;职业化;发展路径

20世纪初,以黄远生为代表的记者群体出现,规模庞大,他们见证并且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反应出时代的变迁,从这一群体身上显示出当时社会变迁下的新闻职业化发展的路径.

一、新闻职业化的萌芽

记者出现在民初,并非偶然,有它的历史必然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沿海城市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发展,对信息的需求随之不断增加.报纸为人们提供与信息和商品的流动相关的消息.访员成为这一时期的信息探寻者,他们以撰写消息为生,俗称 “包打听”,即记者最初的形态.随后,逐步出现了一些受雇佣的能力比较强的访员,他们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职业观念,重视自己的职业地位.

到了民初,外勤记者不仅要完成采写,同时还要署名.访员与民初记者的从业道路、薪水待遇以及社会名望都不相同,这使记者们的自尊心受挫,将经历都投入到业务的提高上.他们对新闻事业的性质、业务、开始了新的探寻.是否专属为报纸怎么写作已不是外勤记者与访员此时的本质区别,从思想上树立新闻职业观念,正确履行采访职能,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标志记者职业的诞生.民初,袁世凯对新闻事业发展阻碍,的丧失,报纸失去话语空间,新闻事业的报刊由政论时代转向新闻时代.

中国报纸向新闻时代演变,还有些客观因素.一战爆发,中国民族工商业得以发展.这促使人们对新闻信息需求的增加,经济报道开始加强.另外,国内外的变局唤起了人们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新闻的需求.报纸上的新闻报道普遍得到加强.一些内幕、独家的报道受到读者欢迎.

二、黄远生的新闻活动

1.黄远生的新闻生涯

1912年,黄远生先后在北京主笔《少年中国》周刊,担任梁启超主办的《庸言》月刊,兼任《时报》、《东方日报》、《申报》特约记者,并在多家报纸上发表文章.黄远生“像彗星一样,一时显著于报界”,与刘少少、徐彬彬(凌霄)有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之称.袁世凯称帝野心公开暴露,黄远生才决心与袁氏报纸决裂.

黄远生的思想受他所处时代和他本人所处阶级的局限,也曾一度被袁世凯所利用.1915年,袁世凯逼黄远生写赞成帝制的文章,聘他担任御用报纸《亚细亚日报》上海版总撰述,还表示事成之后,许以重赏.黄远生坚辞不就,与袁世凯决裂,并在上海各报刊登《黄远生反对帝制并辞去袁系报纸聘约启事》,表示“以国体问题与贵报主义不和”,以示决绝.此后,他逃离北京,先到日本,后辗转赴美.1915年12月27日被杀.友人以诗纪念他,称其“同是记者最翩翩,脱手新闻万口传”.

2.黄远生择业思想的社会根源

在黄远生眼中,中国官吏分为:“盗、丐、流氓” 三种,这也反映出中国传统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职业观的冲突之处.旧官僚作为社会阶层的合法性问题作为社会矛盾点,在黄远生的新闻报道中明确体现为对官吏文化和官僚阶层的批评,他将“党人政客”与中国官吏并称,足以见其立场和思想.


以前, “职业”仅是个人为图解决温饱问题,赚取利益的谋生手段.而黄远生认为“职业”本身可以对国家的人才兴盛做出贡献,而个人也不必再混迹于官场.“为民生社会请命”是黄远生当记者的基本出发点,他的职业实践与他的道德理想是相辅相成的.

黄远生的新闻之路看新闻职业化的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记者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1915年11月的第12卷第11号《东方杂志》刊出黄远生的《忏悔录》.当时的黄远生经历了民初政治风云变换,在文中,黄远生说自己四年的新闻记者生涯中曾“指斥乘舆,指斥权贵”,但“余自问为记者若干年,亦一大作孽事也.”他虽立志不做官,然而几年的记者生涯令让他感到这样的处境与做官无异.在现实生活中,新闻理想变得脆弱不堪,中国的社会状况并未因有了“职业”、“分工”就有所转变,黄远生虽是记者,但也未能完全脱离官场.在《忏悔录》中,黄远生这种对新闻职业的消极评价,体现出职业人对职业、社会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仅仅局限于职业道德问题,更是对新闻从业者的身份问题的思考.他用自己的亲历亲为使记者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与尊重,他的职业观是新闻职业化起步时期中国记者职业观的典型代表.

三、新闻职业化的内在渴求——新闻团体的成立

随着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和记者出现.作为受薪雇员,记者在初期并没有认识到其自身所应具备的职业地位,也未充分认识到记者的社会责任.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新闻记者是自由职业人,记者的职业角色定位已经完成.新闻记者从一个文人向一个自由职业者转变,也就难免与国民政府出现冲突,记者的职业特性——决定了这一属性.新闻记者对国家新闻检查、控制等方面的不断挑战使得新闻事业迅速成长.

专属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使记者步入了职业化的道路,这种职业化过程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复杂化.而记者这一职业群体在社会上获得声望和尊重,记者群体内的个体行为都会发挥影响.职业化需要用一个共同的标准来评价记者这个群体,记者行为与思想形成一套共同的作业标准.此时,新闻团体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

1905年3月12日,《时报》“本馆论说”发出呼吁,提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报业组织.新闻团体的建立逐步开始.1909年,由《申报》、《时报》、《新闻报》等报纸的业主、经理为成员的上海日报公会成立.1910年,北京报界俱进会这个全国性的新闻业社团成立.这个团体也是由业主和经理构成的,而不是记者.1914年,袁世凯报业管制时由于这个组织内部涣散就解散了.1919年4月,中华民国全国报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

1921年11月11日,上海新闻记者联欢会成立.该组织由新闻记者构成,是真正的新闻自由职业团体.1922年.总编和主笔相继加入这一组织,但仍排除经理.可以说,这一规定使得上海新闻记者联欢会真正成为一个新闻记者的自由职业团体.邵飘萍也曾在《新闻事业之将来》中阐发道,“各国新闻记者团有鉴于此乃有种种团体之组织,专以互助之方法,保障生活地位人格之安全.此层我国亦决不能少.”也就是说,到这一时期,中国的记者在成立团体方面已经有了自发的探索和努力.至此,中国的记者职业化也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