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新闻引发的麻烦

点赞:2638 浏览:71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苏记者在农村采访完后,就驱车向城里赶.当车行驶到胡桥乡时,苏记者透过车窗看见公路两侧的田野里有很多人,他们有的拿铁锹挖坑,有的提桶向坑里倒水,旁边放着成堆的树苗.很显然,他们在植树.深冬的寒风把他们的脸颊吹得红红的,他们却干得热火朝天.苏记者很受感动,他停下车,走到一个年轻人跟前说:“你们是附近的村民吗”年轻人说:“不是,我们是胡桥乡的教师.”苏记者疑惑地问:“今儿个是礼拜天啊,你们为啥不在家休息,而在这儿植树呢”年轻人说:“县里给乡里分的植树任务,乡里人手不够,就把这个任务分给了全乡的教师了.我们干的是义务劳动.”苏记者感动极了,回到家,连夜写了一篇《寒风中的师魂》的通讯报道,对胡桥乡教师不辞劳苦、无私奉献的品格和精神大力赞扬,并号召全市人民以胡桥乡教师为榜样,踏踏实实工作,默默无闻奉献.第二天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主抓教育的副市长专门作出批示:全市教育系统的人员都要学习胡桥乡教师的奉献精神.一时间,胡桥乡教师成了“活雷锋”、“乐奉献”的代名词.苏记者也因为这则通讯报道受到了舆论的赞扬和报社的嘉奖.
一个月后,苏记者又到农村采访.他经过胡桥乡时,远远地看见一条水渠上站着许多人.他很纳闷:这么冷的天这么多人在渠上干什么他又停住车,走上前一看,原来他们在清理渠中杂物,疏通水道.苏记者问:“你们是水利局的人吗?”一个人抬头说:“不是,我们是胡桥乡的教师.”苏记者一惊,问:“你们干的还是义务劳动”那人说:“不是咋的一个月前,我们偶尔帮乡里种了一次树,被一个记者知道了,他在报上报道报道,我们就成了模范了.以后乡里一有劳动任务,就分给我们教师,这一个月每个星期天我们都干活.”苏记者没想到自己的一番美意却给胡桥乡的教师带来这样的麻烦.他很生气,回家后,他写了一篇《义务劳动咋能光让教师干》的评论.文章第二天在市报上刊登后,又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打给苏记者,支持他的观点,批评胡桥乡政府不合理的做法.
又一个星期天,苏记者专门驱车来到胡桥乡,他看到公路两侧、水渠里没有一个人影,心里很欣慰,看来自己的那篇评论奏效了.苏记者来到一所学校,看见校门口站着几个老师,苏记者对他们说:“以后你们可以有一个清闲的星期天了.”一个教师说:“清闲是清闲了,可乡里让我们每个教师交100块的公路水利维修费.”苏记者吃惊地问:“因为啥”那教师说:“以前我们干的是义务劳动,乡里不用出工钱.现在我们不干了,乡里就得找民工干,没钱民工不干活,乡里就让我们给他们拿钱.”
苏记者愣了,他弄不明白自己美好的愿望为啥总是给教师带来厄运.回到家,他奋笔疾书,写了一篇《教师该不该给民工出工钱》的通讯报道.写完后,他交给了新闻部李主任,李主任只要一签字,这篇通讯就能上明天的报纸了.
第二天,报纸刚出来,他就去看,可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地看,都没有找到那篇报道.苏记者就去找李主任问原因,他见李主任办公室只有打字员小张一人,就问她:“李主任呢”小张说:“去胡桥乡政府了.”苏记者问:“去那干啥”小张说:“请他们乡领导的客去了.现在正是征订下年报纸的时候,胡桥乡一直是我们报纸的订阅大户,可不知咋回事,明年的报纸他们至今一份也没有订.完不成征订任务,咱们的年终奖金一分钱也没有.李主任很着急,赶紧请他们的客去了.”
苏记者呆呆地站在办公室里,他在想,自己还有没有必要去找李主任问原因了.
(通联: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一中 462341)

一篇新闻引发的麻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记者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