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本

点赞:13968 浏览:656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元素,高效的课堂氛围能让教学事半功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于老师的授课,充分利用课上时间.

关 键 词 :高效 课堂 学生

作者简介:郑爱华,1977年出生,2001年毕业于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至今一直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任教,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读渤海大学教育硕士.

俄国心里学家巴甫洛夫用这样一个故事比喻教育:一个人在夜里赶路,忽然有神灵在他耳边说:“蹲下去,捡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这个人不敢违背神灵的指示,蹲下去,捡了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走出山谷之后,天亮了,他打开袋子一看,神灵让他捡的东西是什么,一看便惊呆了:神灵要他捡的竟然是.所以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教法,甚至是强制性的反思,也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少走弯路的有效方法.

学习是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活动,其思维效率的高低,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思维活动与心理状态是同属大脑支配的连体,而心理有着很强的情绪性,它即可积极作用于思维,也可直接反作用与思维,因此,要想取得思维的高效率,必须有一个与之相平衡的心里状态相配合.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对象、思维形式是不同的,因而需要与之相平衡的心里状态也是不同的.

一、 课堂良好心理环境的创造

课堂中,怎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心里环境呢?作法如下:

1.课前,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

一堂课能否创造出良好的心里环境,决定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哪里来的?笔者认为,除根据课文的特点外,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要求.因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源于他们内部的力量,而内部的力量往往取决于要求的满足.因此,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要求应做好了解.其方法有:通过学生的周记了解,可通过询问、谈心等方式了解,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随时提出.对学生提要求的态度要满腔热情.


2.开课前几分钟,做好心理铺垫.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新课,应先使学生处于“欢迎”的心里状态:上课初,应先使学生恢复到前一课堂的兴奋状态.心理学认为这是情感的准备.如讲解《定风波》这首词时,想让学生由以前学过的《赤壁赋》开始回忆,回顾总结苏轼的坎坷经历,及文学成就.短短几分钟的聊天,便把学生兴致盎然的带到了《定风波》这首词的学习中去.

3.感彩强烈的课文,良好心理环境的创造.

我是如此尝试的:在第三册第二单元戏剧单元的学习中,我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自己揣摩人物语言、性格后,将景点的的戏剧演出作品引入课堂,学生通过银屏上演员们声情并茂的演出,更加深刻的体会了作品的内涵,也身临其境的了解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缩影,所取得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在《赤壁赋》一课的教学中,我使用了配乐朗诵的手段,让学生们在滔滔的江水声中领略苏轼月夜泛舟时的心境,效果空前的好.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争相朗读,争相发表感慨.毋庸置疑,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这是一节效率极高的语文课,这是一节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语文课.呜呼,教书如此,如此教书,岂不乐哉?

学生为本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课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 课堂疲软状况的改变

改变课堂疲软心里状况的有效方法,就是说要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具体方法如下:

1.引趣法.

文言文,科普文,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易处于沉闷状态,针对此状态可引进一点趣味性的内容和趣味性的形式来激活课堂气氛.如在教授《荆轲刺秦王》一课时,我采用了“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先让学生先把荆轲的事迹紧缩成几百字的新闻;然后在六人的小组中发布,好的再推到全班发布;最后让新闻发布者回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就这样,文章的内容和古文的知识点在形式新颖的“新闻发布会”中全解决了.原本令学生头痛,令教师苦恼的古文教学就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得以解决.在教学中很好的引导、设置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可事半功倍.这一课的教学课时为五到六课时,而这一形势的采用我只用了三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检测教学效果,我出了一张随堂的小测试,结果非常令人满意.两个班共140人,其中满分68人,及格率百分之百.由此可见,引进趣味性的内容或趣味性的形式来激活课堂气氛是可行之法.

2.悬念法.

有些教材看似平淡,然而独具匠心,检测如老师点破,如同告诉谜底,意味全无.这种情况,可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去探究.大多科技文的讲解我都是采用这种办法的.好处就是,使原本枯燥、难懂的文章变成了一道谜语,学习的过程就是猜谜的过程,从心理上改变了学生原来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感受,使其主动出击,效果可想而知了.

3.辩论法.

对那些存在两种观点,又有探讨意义的教材,老师有意挑起矛盾,唐同学们去互相辩论,从而激发学生的研讨兴趣.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典型的特定时代中地层女性代表人物,分析她的人物形象时,我有意提出:“如果你是祥林嫂你会去捐那个门槛么?她心理真的相信这样能使自己得到救赎么?”言毕,便出现了赞成和反对的两派意见,开展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就是平时很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发表了观点,辩论的结果是题外话,重要的是此法是有撼动疲软心理的效应的,因为任何一个心理疲软的人,对别人提出的观点不会不表示自己的态度,尤其当他的观点被别人否定时,都会激起保护意识,这一意识,表现在语言上便是反驳,所以不失为刺激疲软心理的良方.

三、课堂中焦虑过高状况的改善

焦虑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心理反映,而焦虑过高则是过分担忧的心理反映.其表现为:怕发言、怕丢面子,女生埋怨自己逻辑思维差,男生恨自己记忆差;另外,由于高考压力大;高一到高二,很多同学开始产生“高考焦虑症”,希望老师的教学直接高考对号.这些惧怕、逞强、自惭、担忧的心理也极大的抑制着思维的正常运行.我的尝试是:

1.焦虑过度的根源往往是期望值过高怕出现差错,为此,开导学生:学习中出现差错是取得成绩的必然,只有出了差错,才能学会避免差错,如同小孩子学走路,只有在不断跌倒中爬起,才能学会不跌倒.教学中,学生答错了问题,不但不能批评,反而要表扬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考试后,多找没考好的学生谈心,或是通过周记的形式,与学生交流.

2.搀扶远远好于责罚.

对那些焦虑太高的学生要更加有耐心.如,背诵较难的课文,翻译较难的文言文,要给他们提个醒,让其“先飞”.事实证明,搀扶远远好于责罚.

我愿以开满春花的路来比拟我的教学生涯,在路上我以谦逊的身姿来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在奋进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暗香盈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