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政策下生的经济压力完善策略

点赞:33791 浏览:1570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始于2006年在部分高校实施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自2014年起,开始在全国所有高校实施,从此,公费读研的时代不再,所有研究生要自费上学.同时,国家给与研究生的奖励也提高了,即所谓的“高收费、高奖励”政策.改革是一把双刃剑,研究生自筹经费能够缓解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多之间的矛盾,通过筹集经费改善研究生的教学条件,给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同时也给研究生及其家庭带来经济方面的负担,在资助政策还不完善的前提下,势必会直接或间接地给研究生带来经济压力.而要缓解这些压力,就要加大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从资助的渠道、资助对象和资助额度等方面加以完善,避免研究生由于经济压力而影响学习与科研,这也是教育事业的应有之义.

【关 键 词 】公费;研究生;经济;策略

2013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这一政策颁布实施的初衷是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使每一名研究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并能在一定程度地缓解国家对研究生教育投入的有限性与研究生不断扩招之间的矛盾;同时,伴随“高收费”政策同时出台的全面奖学金制度也能激发研究生从事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研究生三年学习期间最大限度地充实专业知识.但是另一方面,自筹经费也会给研究生群体带来经济压力.刘海鹰、赵媛媛在《研究生心理压力调查》指出,在研究生面临的压力中,经济是继就业之后的第二大压力来源.近年来由于经济贫困产生的心理压力过大而选择极端行为的研究生逐年增多.本文分析了自费政策给研究生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并为如何缓解这一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研究生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一、研究生经济压力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读研究生按培养方式主要分为国家公费研究生、定向委培研究生和自费研究生.自费生的学费由国家负担,并且每个月可以领到300元左右的普通奖学金,定向委培研究生为上学不离岗,其学费由单位负担,工资照发,因此他们的经济压力不是很大.自费研究生即计划外研究生的学费由自己承担,每年的费用比以上两类研究生多出一万元左右.2014年秋季之后的在读研究生,不再区分计划内与计划外,统一为自筹经费上学.这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研究生群体而言,势必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一)研究生经济压力的整体状况

通过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生群体经济压力的整体状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研究生的7项压力中,经济压力是第二大压力来源.得出这一压力指数的调查对象包含公费类研究生.2014年以后,所有在读研究生都需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自筹学费,经济压力指数只会有增无减.

研究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已是成年人,所面临的人情世故以及其他方面的应酬也比本科生多很多,刘星晔、吴建军在《经济压力引发高校学生安全问题的研究》中指出,研究生的经济压力主要来源于学费、校园消费、比较消费、交友和恋爱支出等.尤其是攀比风之下的比较消费,一些研究生碍于面子,不得不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外进行消费.但是和已经工作了的同龄人相比,他们没有经济来源,以上各方面开支全部或者大部分由父母承担.在我国资助政策还不完善的当下,研究生的经济压力是客观存在的.

(二)公费政策下研究生的经济压力来源

自筹经费研究生的经济压力主要来源于其不断增长的个人教育成本.所谓个人教育成本,是指研究生本人或家庭及其他为接受研究生教育而付出的全部费用,以及作为已经达到法定年龄的他们因为接受教育而未能就业可能放弃的收入,和参加工作的同龄人相比所带来的心理成本.由此可见,公费政策下,研究生的经济压力主要来源于不断增长的个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心理成本.

公费政策下生的经济压力完善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研究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学费、生活费等.自费研究生的学费是其最大的一笔开支.按教育部的规定,硕士研究生每年学费8000到10000元不等.并且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根据笔者访谈获得的资料,艺术类专业研究生的学费每学年在12000—18000之间,法律硕士每学年学费为13000元,MPA为15000每学年,比普通专业多4000—8000元.中东西部地区的学校之间的学费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东部地区如北京等地的学费高于中西部地区.在自费政策出台之前,这一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研究生个人及家庭自然免去了一部分经济压力.

但是2014年及其以后的所有研究生,都要自筹学费读研.尽管这种“高收费”伴随着“高奖励”,但是能够取得奖学金以充抵学费的优秀研究生毕竟只有少数,大部分“非优秀”学生仍然依靠自己或家庭支付学费.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庭贫困但是达不到优秀标准的学生而言,“高收费、高奖励”政策并不能够改善其经济状况,也没有显示它的公平性.就普通奖学金而言,研究生每月可以领到200—250元的最低生活补助,但是远不能够满足他们的日常消费.笔者对全国中东西部地区十所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选择“学校补助不够”因子的人数高达62%.并且,200—250元的标准未随物价的上涨而有所提高,很难起到缓解研究生经济压力的作用.另外,不论是助学贷款、勤工俭学还是特困补助,都倾向于在校本专科学生,给予研究生的名额和机会较少,曹兴泽在《我国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策略》中指出,“目前我国建立的由指定银行发放的助学贷款的主要对象是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特困补助的申请对象主要是那些在校月收入(包括奖学金和各种补贴)仍低于学生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准线的本专科学生”.笔者所在的山东理工大学的助学贷款只针对于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没有机会申请贷款.

2.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本科毕业后放弃工作而选择读研所失去的潜在收入.这一因素必须被考虑进自费研究生经济压力来源当中.因为他们大都已经具备了独立劳动的条件,如果在本科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读研,那么他们则会获得就业机会,不仅避免了每年的学费,而且还能有自己不菲的收入.也即是说,自费研究生不仅要自筹经费上学,还失去了潜在的经济收入.这一成本是间接的,但是也是研究生产生经济压力的一大因素. 3. 心理成本.马斯洛的分层理论的第三和第四层次的需求分别是社交需求以及尊重需求.研究生已经是成人,希望能结识更多的朋友,并能够获得周围老师及同学的尊重,而这种需求的满足,往往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去交往与应酬,这一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攀比、比较等与自身经济状况相冲突的消费观、价值观.这一层次的心理需求的存在对于毫无经济来源且自筹学费的研究生而言,更容易产生经济压力.

(三)研究生的经费来源

公费政策下,分析研究生群体的经济来源,有利于了解他们的经济承载能力并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为自费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确立提供有效资料.

1. 家庭支持.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与积蓄,学费、生活费等在读期间的费用都由家庭提供.这也是大多数研究生的经济来源渠道.

2. 从事社会或勤工俭学所得.研究生可以参加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或者在校外以赚取部分生活费用,减轻自己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从事或勤工俭学的学生占到在校研究生的16%.

3. 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学生不需要抵押或担保,但需承诺按期还款的助学政策.研究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以保证顺利完成学业.但是各高校的具体要求不同,部分高校是没有研究生贷款计划的.

4. 获得奖学金.为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比一次,奖金高达20000.这也是自筹经费研究生获取经费减轻自身压力的途径之一.

5. 个人积蓄.这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以及读研之前有过一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在职研究生边上学边工作,学费及生活费用可以由自己的工资支付.工作几年再读研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经济储备,上学期间的费用也可以由自己负担.

三、我国研究生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研究生资助初步建立起“奖、勤、贷、补”多元化叠加模式,但经济资助总体水平不高,还不能保障大多数研究生在读期间生活待遇符合实际生活需求.研究生每人每月能够领取200—250元生活补助,也称为普通奖学金,但是这一数额并没有随物价的上涨而有所增加,现在的生活补助几乎不能满足研究生的每月伙食费用.

(二)资助对象范围较窄

自筹经费政策下,国家奖学金不仅仅是一种激励,更应该作为一种资助方式.但是只奖励给科研成果和学习成绩优秀的研究生,而不包括那些非优秀但是经济贫困的研究生.这并不符合收费政策使所有研究生都能共享教育成果的初衷.

(三)资助经费来源途径少

“奖、勤、贷、补”中除了奖学金和国家补助外,勤工俭学和助学贷款也是研究生的经济来源渠道.但是各高校的勤工俭学的岗位设置都倾向于本科生,真正适合研究生的岗位很少,参与勤工俭学的学生中,以本科生为大多数.

同样,国家贷款政策也以本科生为主要资助对象.以笔者所在的山东理工大学为例,没有针对于研究生群体的助学贷款项目.且助学贷款的程序繁琐,银行甚至采取扣押学生、学位证等变通手段来降低还款风险,这也大大降低了研究生的贷款积极性,

四、建议与策略

以上是我国现行的研究生资助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与策略,完善研究生资助制度,缓解自筹经费政策下研究生的经济压力.

(一)提高研究生资助力度水平

研究生自费上学实施后,普通奖学金,即每月补助应该随之增加,使学费真正能用到学生身上,降低研究生因为交学费而产生的经济方面的压力.

(二)扩大资助对象的范围

对优秀研究生的奖励能够激发他们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研究生三年期间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但是同时,也应该拿出学费的一部分帮助非优秀但经济困难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三)拓宽资助经费的来源渠道

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学校也应该设立自己的奖学金,或者开展校企联合,研究生可以为企业研发产品,企业在学校赞助设立不同类别的奖学金,研究生既获得了实践机会,也有了经济来源,经济压力自然缓解.另外,学校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要增加适合研究生所从事的助教、实验室助理等岗位.

(四)建立合理的助学贷款制度

精简贷款程序,不再使研究生因为繁琐的程序而放弃助学贷款.其次,要提高贷款额度.国家规定,每生每学年可贷款6000元,但仅是研究生的学费就高达8000—10000元,元不能满足研究生的日常生活费用.因此,适当增加助学贷款数额,真正起到“助学”的作用,从而减轻研究生的经济压力.

总之,自筹经费读研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这是研究生不断扩招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之间博弈的产物,研究生及其家庭应以积极地心态应对这一变革.但是同时,国家也应该采取措施,在收费的基础上,减轻研究生的经济压力,是他们能够在不存在经济包袱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完成学业,这也是教育事业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