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究竟怎么了?

点赞:4509 浏览:161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主持语:

随着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公共艺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公共视野.我们也许已经记不清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南到北,从中心城市到边远小镇,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公共建筑和园林景观都在“急、仿”心态的文化价值观下孕育而生.国民审美意识的增强,而公共艺术的品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城市雕塑,本该是公共艺术和城市精神财富的代表.拥有良好公共艺术的城市,才是一座能够给人带来审美和思考的城市.然而,城市雕塑却成为了民众批评最多的对象.这种现象不得不令我们深思.从设计到制作,从决策到工程实施,这其中的问题颇多.在这里,公众需要参与,趣味需要矫正等公共艺术究竟怎么了?带着这些疑问,还是听听走进本期“声音”栏目的专家、学者是怎么说.

隋建国:“跟艺术基本无关 没现代文化信息”

记得1991年,我就去拜访过中国城市雕塑委员会的指导主任刘开渠先生,当时刘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了,我请教他:“您经历过这么长的历史阶段,很有经验了,以您看来,现在的城雕,泥沙俱下,该怎么办呢?”刘先生是这样回答我的:“我们80年代才真正开始做城市雕塑,委托方有个学习、接受的过程,艺术家也有个实践过程,我觉得现在的泥沙俱下是临时的,以后会好起来的.”我也相信了.结果20年过去,我没看到城雕好起来,还是照样泥沙俱下,还是扭曲变形,没有现代文化信息,没有现代人所思所想,无法体现现代人的情感,所以也就算了,不必把它当艺术去关注了.

吴鸿:“‘城雕’行业隐藏惊人黑幕”

在做工程预算的时候,并没有将那些已经被省略了的工序的费用扣除掉,这就是城雕工程可以隐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的地方.这是一个惊天的秘密!正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专业特殊性,一般的审计、决算部门都并不一定十分清楚这里面的各种工艺、工序细节(或者在某些地方,这些部门已经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了),更何况普通民众的监督根本就无从知道这里面的秘密.这样,那些长期浸淫于这个城雕江湖中“雕塑家”们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隐藏的腐败暴利行业中的某个环节.要在这个行业中生存,根本就没有必要再关心什么“雕塑艺术”,因为在接下来的整个过程中,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并没有人真正去关心这个!

殷双喜:公共性与公共艺术

可以这样说,广义的公共艺术是美学意义上的,以艺术的审美和教育为主要功能;狭义的公共艺术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以表达公众的意愿为主要功能,它不仅有对现实的批判与质疑的功能,也有表达对未来的理想和要求的建设性的功能.或者说,广义的公共艺术是前公共艺术,即以城市雕塑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化的表现:而狭义的公共艺术是后现代主义的,表现了公众对城市文化的参与和建设的意愿,是一种的艺术.无论广义的公共艺术还是狭义的公共艺术,都必须是处于公共空间的,公众可以看到和听到的,是公众可以参与交流的.

王洪义:公共艺术就是“公民优先”

“公民优先”是指文化艺术的首要怎么写作对象是位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社会成员,他们有资格率先享用社会提供的文化艺术资源和相关成果,同时,以群体意义存在的社会公民也有义务支持、参与和维护公共文化事业.在这样的公共文化结构中,文化事业的管理者、投资商以及精英艺术家,既是向社会共同体提供艺术资源和相关成果的出品人,也是社会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他们的管理过程、商业收益和艺术创作结果,理当接受公民共同体的检验.而评价公共艺术的终极标准,也自然取决于公民共同体的接受程度.

公共艺术究竟怎么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公共艺术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孙振华:公共艺术谁“做主”?

由于公共艺术公开招标制度的不完善,缺乏透明度和监管不力,出现过暗箱操作的情况,这使得优秀的设计师不愿意参加公开招标.长此已往,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公平、公开的竞争,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这种公平的方式因长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成为一种最不靠谱的方式.以东门这次设计竞赛为例,虽然没有明说是设计招标,实际还是希望能找到好的设计方案.这次评审哪怕没有选到可实施的方案,评奖仍要进行.如果不履行承诺,废弃这次评奖,以后如遇类似活动,更加无人问津了.东门评审告诉我们:“公共艺术”应该由制度做主,好的制度设计和监管比什么都重要.

邱志杰:重新制定我们的公共艺术法案、建立公共艺术相似度检测机构

公共艺术是新提法,我国现有的公共艺术法规,可以查到的大多出台于1990年代中期.如《上海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是1996年指定,2010年修订的.修订并没有体现出观念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最具权威性的建设部的《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则是1993年出台的,至今没有修订.且不说今天国际通行使用的公共艺术概念,早就不是“城雕”这一概念所能覆盖.即使就城市雕塑而言,现有的法规也已经严重滞后.中国的都市化进程还在继续,公共艺术将会越来越成为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一套完全老旧过时的管理法规,显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当口了.

邓乐:城市公共艺术需要规划

在当前公共艺术的体制建设中,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编制与法规落实,无疑是推动中国公共艺术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公共艺术法制建设,建立良性秩序的关键一步,也是公共艺术法制规范,行业自律等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直接关系到我们城市的整体格局,涉及到城市的现状、历史、文脉、空间、题材等等.虽然艺术家做规划并不内行,但从公共艺术实践者的角度介入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为规划提供艺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参考,并作为公民代表,对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发表意见和建议,也体现了公共艺术的公开性和性.


周文翰:城市雕塑需引进“评审制度”

怎样的机制才能让城市雕塑的平均质量有所提升?或者说,接纳当地文化专家乃至市民的意见,至少在程序上做到更公平和包容更多的美学观点?我觉得以后各个城市设立城市雕塑,完全可以引用两级评审制度,即由艺术、设计、文化等各界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组,从备选方案中评选出5名左右入围者,再在网上和公众场所公布并征求区县民众选择其中一个为获胜者,然后招标委托制作公司按照获胜者的设计要求制作、安装即可.也可以把这个程序颠倒过来,先是公众入围者,专家评审再选出获胜者.我想,利用网络等工具进行在线评审、等,成本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沙尚琪:好的当代艺术家应当参与公共艺术创作

中国或许没有像米开朗基罗那样的大师,但是并不缺少优秀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也被国际认可.而且,当代艺术之所以区别于以往的艺术,除去技术、形式等表达语言之外,最根本的就在于对社会、文化、历史、艺术乃至政治等多个现实层面的直接参与,这也是其当代性之所在.如此看来,还有什么比创造公共艺术更能体现当代艺术的本质与力量呢? 艺术圈内往往对于普通公众的艺术素养与水平持质疑态度,圈内认可的艺术无需经过公众的“检验”,面对艺术,公众是被动的接受者,茫然无所知.或许,好的艺术必然是精英的创造,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只能在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