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具意识下的艺术生态

点赞:3146 浏览:79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首先让我来将“新技术艺术”、“公众艺术环境”与“艺术生存质量”这三个词汇作一些说明,因为看似几个关联不大的用词,在这里我对它们有着特殊的定义,这也是我进行进一步论述的基础.所谓“新技术艺术”,我指的是一切在新的技术催化下所产生的艺术样式,这些艺术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创作、生产,它可以是纯艺术品,可以是工业产品,可以是公众环境,因此它是有着高新技术含量的所有艺术品的泛称.所谓“公众艺术环境”,我指的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一切软硬环境中具有的人文艺术属性,它包括广场、街市、景观、影视、服饰、手机、网页等.所谓“艺术生存质量”,我指的是除吃穿住行等生物需求之外,人们的精神领域尤其是艺术化的精神生活达到的水平.

人类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高级动物群体,通过创造,人类实现了从赤身到枝叶遮体,从粗麻糙布到精致衣冠,从衣着分类到款式纹样的逐次升级.从人类衣着的变化,可以看到这样一条线索,即在“新”技术的促使下,服饰艺术在不断发展;而不同的服饰适应着不同的人文艺术环境;人们的精神生活因为衣着的变化而艺术地享受着人生.这就是“新技术艺术”、“公众艺术环境”与“艺术生存质量”在历史上的和谐显现.

然而,时至今日,这种和谐经常被人为地打破,新的技术手段常常被艺术拙劣地放大,使我们的艺术环境纸屑横飞,艺术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现在我将几个有关现象记录于下,以此作为展开后面论述的基础.

现象1:大哥大与FLASH

20世纪80年代,作为通讯技术的产物,第一代移动通讯(模拟信号)终端在我国出现时,其售价逾万,非普通百姓所能觊觎.而对于豪门巨富来说,手持砖头般大小的“大哥大”招摇过市时,其虚荣心自然得到极大的满足,那极度夸张的持机手姿和体态更是为世人所诟病.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逐渐普及的万维网得到人们的青睐,而作为网络媒体技术结晶的FLASH动画更是一时“洛阳纸贵”,追捧者众,以至于网页上“漂闪”一遍,很是堵心.一个新的技术出现而为人们所瞩目,本无可厚非,然而受一种“暴富”心理的驱使,使得他们都有些飘飘然而“我的心中只有你”,丧失了自我.前者可以称为物质的暴富;后者则是技术的暴富.

现象2:景观灯与游客

客观地说,各地的城市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公众环境艺术作品,市民的休闲场所也日益增多,人们生活环境的层次和艺术化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然而,毋庸讳言,在公众环境的设计、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例如,在城市表面繁华的背后明显表现出一个十分严重的环境光污染现象.大到建筑外墙的安置,小到景观灯的设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令人心忧的问题.景观灯的设置似乎是让外人看的,远远地望去似乎具有童话般的意境,但是当你走在其中时,你会由于强刺目的灯光照射而游兴大减;而从植物学的角度上看,它干扰了植物的自然生息,因此于人于物都是不宜的.如湖南长沙湘江两岸风光带的园林建设,就存在这样一个画蛇添足的弊病.而城市被滥用的激光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没有整体的规划,盲目的多头建设,而使城市夜空“惨”烂无比了.

技术工具意识下的艺术生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现象3:吊顶与装饰材料

为了彰显豪华气派,也可能是非得使人感觉在装修上花了钱,不管客观条件如何、不管与环境是否协调,在室内非要吊个顶做个饰件什么的,弄得只见技术的堆砌,不见艺术的踪影.艺术的生活就只有乞讨的份了.在装饰材料的使用上,更是经常看到那些什么流行选什么,什么稀贵选什么的“暴富”一族,所谓“只写贵的不写对的”,形象地描画出这些具有暴富意识人士的艺术生存状态与质量.

现象4:电脑特技与艺术设计

在艺术设计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卖弄电脑特技的拙劣作品,使得设计作品弥漫出浓烈的“机械”味,而缺少设计文化内涵.所谓卖弄,即是罔顾设计主题、设计内涵、设计方法,而生硬地套用电脑特技;所谓机械,不是指艺术的机械感,而是缺乏艺术灵性的呆板,这乃是艺术设计之大忌.

从对上述几个典型现象的分析,我归纳出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即在使用新的技术材料、技术手段、技术方法上,无一例外地罹患了技术的艺术消化不良症,这种症状的病源则来自于技术暴富意识,是在技术暴富意识下所滋长的艺术病菌.那么,何谓技术暴富呢?所谓技术暴富,即在艺术的发展环境中,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对艺术产业的业态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使得艺术的技术思维、技术手段、技术方法产生突变,艺术的形态发生重大变化.人的暴富往往产生心理的失衡,甚至生理机能产生毁灭性变故,鲁迅在《范进中举》中描写的范进中举后的行为,马克吐温在《百万英镑》中描述的穷小子的表现,都是“暴富”使然,前者是精神的暴富,后者是物质的暴富.与人的暴富比较,艺术的技术暴富更多地体现在新的技术思维、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对艺术形态的生硬干预和艺术形态的主体缺位.这是艺术与技术关系的本末倒置,对此,艺术理论界缺乏应有的关注,这对艺术业界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在排除一些灰色规则,如官员的腐败导致一些工程项目盲目滥用高档材料、高技术手段等非学术因素外,本人认为产生艺术的技术暴富意识,主要有下列几个因素:

⒈客观社会环境的因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现阶段物质生活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整个社会对物质的追求大过于对精神的追求,拜金主义、拜物主义盛行,人的异化不同程度地在人们的身上表现出来,炫耀财富、比阔赛绰,物质上“紧跟时代”,精神上丧失家园.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使得艺术的品质追求很容易流于世俗,在贴金戴银的外表下是艺术的空壳.

⒉主观心理的因素.尽管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技术暴富的重要因素,但它毕竟是外在因素,并不构成形成艺术的技术暴富意识的决定因素.事实上,人们的心理是艺术行为的内在因素,它决定了艺术行为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主观心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主观艺术评价标准.在人云亦云、取向从众的心理支配下,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炫耀心理怂恿下,艺术的技术暴富意识应运而生.

⒊专业审美鉴赏能力的因素.应该说,在上述两个因素之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在艺术业界仍存在相当一批缺乏良好的艺术素养、缺乏审美能力、缺乏专业指导的从业人员.在这些“三缺乏”人员的主导下,视新为好、以怪为佳,将艺术行业的审美航船驾离了正常的航行路线.尤有甚者,一些外行的领导,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下,对艺术工作指点“江山”、激扬唾沫,以一己之好恶代专业之标准,以身居高位之职权行专家之能事.这只能说是艺术的悲哀了!在设计软件的使用上,由于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而简单套用系统提供的程序进行设计,因而出现表面炫劲十足,实则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视觉效果.

高新技术在艺术业界的使用本是自然而积极的好事,它对于活跃艺术市场、改善公众艺术环境、提高人们的艺术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可是在没有充分消化技术,没有正确的对技术的态度,没有系统而专业的指导下,技术的暴饮暴食就难免出现消化不良,以至造成艺术生态的畸形.

为了恰当、合理地将高新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新手段)应用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我们有必要从宏观上对它加以指导,为此,需要加强以下三点认识:

第一,以审美教育为手段,以文化积累为依托,倡导精英文化的建设.

在社会的文化建设事业中,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辨别艺术美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衣、食、住、行没有哪一项缺少美,美在于发现,如果没有辨别美、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对美将熟视无睹.美有着各种形式法则,虽然“目之于色有共美焉”,但对于美感的深层把握上却需要专业的眼光.如形的黄金分割,色的和谐对比;形的规则自由,色的情感意象;材料的美学价值,艺术的材料自觉等等,都需要艺术工作者对形式法则的灵活运用.而美除了它的外在形式,其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文化内涵,因为学养深厚的文化积累,为审美力之花提供丰厚而滋养的土壤.在文化建设上历来就有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争,在现代技术背景下的艺术文化建设上,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倡导精英文化,因为精英具有超前的文化理念、超前的视觉境界和超前的技术嗅觉,更重要的是艺术精英们具有自觉地溶解、消化技术的能力,从而使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艺术业态健康而不张狂、新颖而不浮躁.

第二,以学校专业教育为基地,以提高全民艺术素养为目标,建构艺术化的社会环境.

学校的专业艺术教育将艺术人材的成长,将艺术化生存理念的深入人心,将提高全民的艺术素质作为职责,为了履行它的职责,它需要扩大影响力,立足学校走向社会.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一方面现代的材料技术、方法技术的科技含量愈高,我们愈要警惕技术的艺术消化不良.因为科技含量愈高,人们愈会被科技的奇幻外衣迷惑,而人们可能会不自觉地迷失在科技的厅堂,充当科技的奴仆,而忘记了自己的艺术身份;另一方面艺术在技术消化和技术暴富之间有一道鸿沟,在这道鸿沟的两侧一边是俗,而另一边是雅,学校的专业教育有责任在俗和雅这道鸿沟之间充当摆渡人,泅渡众生.

环境建设层次的高低反映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环境的艺术化推动着人们精神文化的提高.在建构艺术化的社会环境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已经将生活中的几乎所有内容都打上了艺术的印记,小到一个路标,大到一个广场、小区,无不透射出科学的理性和艺术的个性,真正实现了艺术化生活的目标.

第三,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科技发展动向,迎接未来挑战.

既然我们无法摆脱现代科技的缠绕,我们就要主动地去适应它.如果将21世纪看作是我们提高艺术生活质量的重要机遇期,那么它如潮的海量信息对我们构成了最大的技术挑战.在信息泛滥的网络世界,不掌握一定的信息科学知识,不将自己置身于网络文化的大环境,那你就只能徘徊在网络世界的门外,最终为时代所淘汰.只有在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后,你才能深刻领会和灵活运用现代设计的思想,以及深层握持在现代设计思想指导下的设计手段、设计方法.在电视时代,人们的活动是被动的,你多半不会去为电视节目中插播广告而生气,有些人在耳濡目染后还能轻松愉悦地背上几段广告.而在网络时代,文化的特征之一是“人以群分”,网上的活动都是人们有目的、有理性的行为,不同的人在网上各取所需、各“搜”所求.如果他要了解有关产品,他会自己主动“google”,而且会了解得透透彻彻.如果不了解这一网络文化特征,就像目前大多中国网站所为,将飞动广告、弹出式广告强挤硬塞地推给网友,那么只能招致无情鄙弃.


所以,当科技迅速发展并与艺术生活日益密切之时,我们更要多一份技术的情愫,深刻理解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洞察技术对艺术的影响,透彻了解技术的艺术表达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改善艺术环境,提升艺术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