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村爱需要相互学习

点赞:27593 浏览:1297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从为张艺谋创作《武则天》,到孙周改编其小说拍摄电影《周渔的火车》,再到给吴子牛编写电视剧《城市猎人》,替张绍林订制《台湾海峡》等北村被称为“影视大腕的吸金石”.同时身兼金牌编剧与知名作家二职的他,在生活中也奏响着理想与现实的二重奏.

专访

北村的影集

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曾说过,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山城:湖南的凤凰和福建的长汀.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的闽赣边界,是福建省第五大县,山清水秀.

北村从小在福建长汀的偏僻小山村长大,当时父母都在农村工作,母亲是医生,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故乡,在北村的记忆中,就是一本厚厚的影集.翻开,第一张照片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趴在地上玩泥巴,旁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溪,芦苇摇曳,蝴蝶飞舞.没有其他的玩具,也很少有人陪着他一起玩.也许北村喜欢独处的性情,就从那一刻开始的.

第二张是北村11岁时的黑白照片,一个头发短短的男孩子独自在看书,《金光大道》、《西沙儿女》、《欧阳海之歌》、《艳阳天》、《林海雪原》等直到有一天,北村在一个同学家的阁楼上发现了很多东欧和苏联的小说,这才真正打开了一扇阅读的大门.

第三张照片是坐在新华书店门前台阶上的北村.来来往往的行人,斑驳的水泥墙.那天,北村软磨硬泡问母亲要了钱,去写当时被认为是考大学最好的辅导书――《数理化自学丛书》,他要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正值周末,书店关着门在盘点,北村坐在台阶上一直等到黄昏.15岁的北村觉察到自己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即便不是特别喜欢的数理化,但为了梦想中的大学,他愿意带着轻松而期待的心情去阅读它们.

还有一张照片,是18岁的北村在国书馆看书.高中毕业后,北村考取了厦门大学中文系.厦门大学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北村欣喜若狂,他整天泡在图书馆看书,甚至不惜逃课.在厦大图书馆,北村接触了大量现代主义作品,卡夫卡、里尔克、赫尔德林、西蒙、博尔赫斯等现代主义作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北村的年少记忆,被时光叠成一本厚厚的影集,不经常去翻,却带着生命的烙印,映现在北村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结识的朋友和生活的态度中.这样长大的北村,真实、朴实、喜欢独处、享受内心的宁静.成年后的他把家搬到了北京的郊区――宋庄,远离城市的喧嚣.

“家乡给了我一个立场来注视城市,所以我是乡村人.”“基本上是北京城多一环,我就搬一次家,现在我住在长城脚下.”

――北村

北村的书架

认识北村的人都说,北村并不像他自称的那么孤独,很多场合中,北村实际上是很健谈的.而再进一步了解他,又会发现,北村的内心世界像一个高高的书架,每一层,放置着不同的人和对生活的诠释.

书架的第一层,也是最高的一层,是北村最在乎的家人.妻子、儿子、父母,在北村的生命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北村的爱情观在第一段婚姻结束之后有了转变.再美的爱情,时间久了,也会被厌弃.如何守住不变的爱情北村说,不如把爱情视为生命的不同阶段,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等爱情随着生命的过程不断延展,不断变化,爱一个人,会从容貌的迷恋,身体的沉迷,慢慢转化为追求精神的默契、生活中的相濡以沫,就像人从不会嫌弃自己父母一天一天变老一样.看清了接受了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爱情,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会少了许多离合.对待孩子也是如此,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物质的、精神的,和父母的关系也会随之变化.和家人之间,仅仅怀着爱是不够的,除了相互尊重和宽容之外,更重要的事情是――爱,是需要相互学习的.


书架的第二层,是北村的信仰.《圣经》以及神性、悲悯、博爱和宽广.北村在大学时代喜欢阅读哲学,思考生命的意义,一直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引导.上世纪80年代,北村在《福建文学》做编辑,到上海出差时认识了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朱大可.聊着聊着,朱大可和北村谈到了《圣经》,朱大可对于宗教的看法给北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北村和朱大可一直保持着通信,常常探讨到终极价值的问题.1992年的一天,北村到一个信仰基督教的朋友家里去玩,当夜就皈依了基督教.他把这一切的一切解释为命定.

书架的第三层,叠放藿北村的朋友们,只有数量有限的几个知己.北村曾在很多场合说过,孤独能让一个作家有时间独立思考.孤独,意味着人要学会最大限度地避免无谓的人际交往,对于北村而言,就是主动远离文坛,离群索居.北村在宋庄的生活,基本上每天就是上午写作,下午看书,晚上看碟.在他看来,生命短暂,每天要陪伴家人,写作、吃饭、睡眠,以及享受片刻的内心宁静,那么就必须舍弃那些不必要的应酬,舍弃肤浅的人际关系,给生命一点宽裕,自我的宽裕.

“一个作家淡泊是迫不得已的,是起码的一种职业道德.”“作家有必要单纯一些,必须要有独处的空间.”

――北村

北村的创作

北村的第一篇作品发表在《福建文学》杂志上,当时北村作为大学生参加福建和江西两省所举办的小说评奖活动,得了一等奖.1985年北村从厦门大学毕业,获得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之后,顺理成章地被分到《福建文学》杂志任编辑.但北村坦言,这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理想生活.他的理想生活应该是能够观察到生活的原生态,又能有效地接触到人的内心世界,并且有相对充分的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让他完成创作.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总有着差异.不过北村没有因理想生活不能实现而悲观失望,反而觉得,这种时而简单时而复杂的生活冲突,会让自己的人生体验变得丰富多彩.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合作也同样体现在北村对待小说创作和影视剧本的创作上.

北村爱需要相互学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图书馆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北村的第一部电影剧本是张艺谋的《武则天》.此后北村创作了近十部影视剧本,包括影响最大的《周渔的火车》.北村宣称剧本创作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物质上的稳定会更有利于小说创作.也就是说,写小说是理想生活,写剧本是现实生活.在写小说和写剧本之间,北村总是试图找到一个支点,来平衡两种生活.但令人沮丧的是,剧本似乎更取决于和导演合作的结果,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内容不是剧作者的本意.这也正是北村认为写剧本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原因所在,他觉得他写的那些剧本并不能代表自己的思想,真正代表他思想的是他的小说.

“一个作家决不能为了畅销而写作,否则就会自取灭亡.”

“我创作的原动力来自于问题,我用文学的方式来询问.”

“爱有不同的深度,那么爱到最深的才是爱,要爱到那么深,只有舍己,别无他途,因此爱是信仰.”

――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