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父背瘫痪儿子读硕士,佝偻的脊背是登天梯

点赞:7385 浏览:235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他是一位山村农民,却有着一个执著梦想,那就是让儿子上大学.遗憾的是,儿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罹患腿病,渐渐无法行走.为了实现梦想,他开始了背着儿子求学的艰难旅程.他的脊背渐渐佝偻,儿子却一天天出息,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他最终把儿子背进了硕士研究生的课堂——

儿子罹患腿病,

父亲背儿上学堂

今年60岁的刘正顺,是贵州省安顺市幺铺镇方牛村农民.因家境贫寒,他30岁才结婚.婚后第二年,他做了父亲,只有小学文化的他给儿子取名刘于新,希望生活的新篇章从此翻开.

1990年,刘正顺把7岁的小于新送进了方牛村小学.他在儿子的课本扉页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一个父亲的希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直上到大学!”刘于新天资聪慧,加上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刘正顺对儿子的未来满怀憧憬.

可生活没有像刘正顺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刘于新上小学三年级后,经常喊脚踝疼,有天早晨疼得路都不能走,刘正顺背儿子去了镇卫生院.医生一番检查后,没能查出病因,给他们开了一些口服止痛药和几贴膏药.

贴了膏药,又吃了止痛药,小于新的病情有所缓解,仍每天坚持上学.1996年9月,刘于新升入初中,脚踝又开始疼了,而且一天比一天加剧.刘正顺带他到市里检查,最终确诊,他患了类风湿关节炎.医生爱莫能助,称这种病很难治愈.

刘正顺不甘心,四处寻医问药,钱没少花,可无济于事.1997年冬,刘于新的双腿严重变形,无法正常行走.一天早晨,他忍着剧痛继续上学,可咬牙走了不到两百米,就晕了过去.习惯目送儿子上学的刘正顺,远远望见儿子在村口摔倒后半天爬不起来,急忙奔过去把儿子背回了家.

从家里到镇中学有两公里的路程,刘于新无奈地对刘正顺说:“爸,我上不了学了!”刘正顺搂着儿子说:“还有爸呢,你走不了路,爸背你!只要你有出息,爸一直把你背到大学去!”这句承诺,说起来容易,却让刘正顺此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次日早上,下起了小雨,刘正顺背着儿子踏上了通往镇上的泥泞山路.一路上,刘于新双手搂着父亲的脖子,不停地叮嘱:“爸,小心点!”刘正顺说:“放心吧,爸保证不会摔着你!”确实,那时的刘正顺才40多岁,虎背熊腰,背着14岁的儿子,在泥泞的山路上健步如飞,两公里山路只花了20多分钟.

往后,早、中、晚,刘正顺在方牛村通往镇上的山路上背着儿子上学、放学,每天接送4次,加上送儿子以后返回的路程,每天行程总计超过16公里.清晨,上学的路上,刘于新趴在父亲的背上背英语单词;傍晚,回家的路上,他又在父亲的背上默记着数理化公式等父亲的汗水打湿了衣裳,也浸润着父子俩的梦想!

1999年9月,刘于新考入安顺二中.上高中,每年的费用不下5000元,靠刘正顺夫妇耕种几亩薄地,根本无力支撑.方牛村离安顺火车站只有五六公里,为了挣钱供儿子上学,刘正顺每天把儿子背到学校后,就到火车站当搬运工.傍晚收工后,又到学校背儿子回家.

搬运工是苦力活,不是从库房将重物搬到百十米外的站台,就是从站台将重物搬进库房.搬运一袋五六十公斤重的物件能挣5角钱,刘正顺一天能搬一百多件,换回50多元钱.长年累月,刘正顺的身体渐渐累垮了,他患了痨病,遇到天阴下雨就咳嗽不止.

一天下午,天气酷热,刘正顺从库房将一包包100多斤重的包扛到站台装车,扛了60多包后,他感觉撑不住了,但为了多挣钱,他不愿停下来,最后实在太累了,一个踉跄摔倒在地,重重的麻包将他压在地上动弹不得.工友搬开麻包,他歇了半天才爬起来.

结了工钱,他急急地往学校赶.等他赶到时,学校早已放学,儿子正坐在校门口四处张望.他奔过去,背起儿子就往家走.两公里山路,这一次他走得很艰难,他觉得儿子比往常沉多了,没走多远他就累得气喘吁吁.

在上一个小山坡时,刘正顺忍不住咳嗽了两声,竟咯出了血块.他尽力将身子往前倾,怕儿子看到.可儿子还是看到了,他哽咽着说:“爸,您咯血了.快放我下来,我不要您背了!”“没事!爸没事!”刘正顺硬撑着将儿子背回了家.

时光飞逝,儿子的体重和生活的重负都在一天天增加,刘正顺的腰也越来越弯,脊背也越来越佝偻.然而就是父亲佝偻的脊背,却支撑着儿子一天天接近梦想.2002年7月,刘于新读完高中.7月7日,刘正顺把儿子背进了高考考场.

小山村“背”出大学生,

父亲的脊背是登天梯

2002年8月下旬,刘于新如愿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家人一连几天兴奋不已.孰料,还没开学,刘于新的病情恶化了,双腿关节疼痛不止,不得不住院治疗.这一耽误,竟错过了报到的时间.

这天午后,刘于新从怀里摸出大学录取通知书,撕成碎片后扔到了窗外.看着儿子沮丧的表情,刘正顺安慰儿子说:“别放弃,病好了咱再考!”刘于新点了点头.他知道,为了他,父亲付出了很多;他更知道,自己站不起来了,必须上大学多学知识,将来才有能力回报父母.

可刘于新的腿病不时发作,先后进出医院十几次,又错过了2003年的高考.进入2004年,尽管关节仍然疼痛,但刘于新不想错过当年的高考,嚷嚷着要到学校补习,刘正顺只好背着他到离家稍近的镇中学上课.可天不遂人愿,因腿病不时发作,补习断断续续,这年高考刘于新落榜了.

2005年,刘于新第三次参加高考,分数过了二本线,但因身体原因被报考的学校拒录.这件事对他打击巨大,甚至让他对上大学感到绝望,他无奈地对父亲说:“可能这就是命,我上大学是没指望了.”刘正顺安慰他:“不要放弃,来年再考!这么多大学,总有一所的大门会向你敞开!”

在父亲的鼓励下,刘于新重新打起精神,再次向高考发起了冲刺.2006年他以568分的优异成绩,被贵州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刘于新和父母既喜又忧.喜的是终于如愿以偿,忧的是求学路上挡着两座“大山”:一是每年近万元的学费和开支;二是刘于新下半身已经瘫痪,生活无法自理,如何才能完成4年的学业.为了扫平儿子的求学路,刘正顺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办法.他跟妻子商量后,卖掉了家里的耕牛,凑齐了儿子上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儿子生活不能自理,他决定背着儿子上大学.

这一年,刘正顺已经54岁,刘于新为难地说:“爸,您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能背得动我呀?再说,您和我去了省城,家里的农活谁来做?全家人的生活怎么办?”刘正顺拍拍儿子的肩膀说:“这些你都不用担心,我们绝不能半途而废!”

2006年9月8日清晨,刘正顺背着儿子上路了,妻子提着行李跟随在后.全村人都站在村头相送,大家心里都为他们担忧:老刘渐渐老了,又没啥文化,背着儿子去省城上学能行吗?可除此之外,大家也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到安顺客车站上了车,刘正顺挥手对妻子说:“你回吧,把家看好!你放心,到了省城我会把儿子带好!”老伴含泪点头,挥着手冲他喊:“你和儿子保重啊!有难处就捎个话回来!”听着母亲的叮嘱,刘于新泪如雨下等

六旬老父背瘫痪儿子读硕士,佝偻的脊背是登天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子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当天下午3点多,刘正顺背着儿子走进了贵州大学,顿时迎来了众人惊异的目光.有人小声议论:“这孩子路都走不了,怎么念书呀?”“难道这老头要背着儿子念完大学?”更多的人却为这位父亲而感动,纷纷帮他提行李、带路.

学校安排四个同学住一间寝室,为方便照顾儿子,办完入学手续后,刘正顺带儿子在校外租了一间简易民房.接下来,为了熟悉校园环境,刘正顺利用新生报到的三天时间,一一找到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图书室等

9月11日,学校开学了.刘正顺早早起床,招呼儿子吃完早餐,迎着晨曦,背着儿子到指定的教室上课.从住处到教室,有近两公里的路程,轻装步行要20多分钟,刘正顺背着50多公斤重的儿子,最初的几百米步子还算稳健,可越走脚步越沉重.当他把儿子背到教室时,已经上气不接下气.

儿子上课的时候,刘正顺就等在教室外,等儿子下课后,他根据课程表的安排背儿子到下一个教室,放学后再背儿子回住处.下午,儿子要上图书室、实验室,依然靠父亲背着前往.

父亲干瘦的脊背,宛若刘于新的登天梯,他孜孜不倦地着知识的养分,向人生的巅峰攀登等

瘫痪儿子读硕士,

浓浓父爱深似海

刘正顺每天背着儿子进出贵州大学,其博大父爱让校领导感动.为尽可能地为这对特殊父子提供便利,2006年11月,学校破例为他们免费提供了一间宿舍.

其实苦、累刘正顺都不怕,他最担心儿子没有学费和生活费.父子俩每天的开支,再节俭也得十几元钱,仅靠妻子一人根本无力承担,刘正顺必须挣钱.学校给他们提供免费宿舍后,因为背儿子上学的距离近了,刘正顺有了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做点能挣钱的活计.他早打算好了,儿子上课的时候,他可以卖报纸.

11月份的最后一天,安顿好儿子,刘正顺跑到《贵州都市报》和《贵阳晚报》的发行站了每天代售100份报纸的手续.每份报纸利润1角5分钱,如果全部卖出去,能挣15元钱.第二天凌晨5点,天还没亮,刘正顺就起床了,洗一把脸就赶到报刊发行站领报纸,然后步行返回,赶在儿子上学前回到校园,背儿子去食堂吃早餐,再把儿子背到教室.


儿子上课了,刘正顺抱着报纸跑到学校门口卖.他身上带着儿子的课程表,遇到儿子要换教室时,他估计快下课了就赶紧返回校园,背儿子到下一个听课地点.可人算不如天算.第一天奔波下来,100份报纸只卖出去80多份,除去报纸的本钱,他只挣了9块多钱.

后来,刘正顺发现中午街上人比较多,为多卖几份报纸,上午儿子一放学他就赶紧把儿子背回住处,到食堂给儿子打来饭菜后,顾不上吃饭就匆匆出门卖报.下午两点,他汗流浃背地跑回来,再背儿子去上学等

尽管刘正顺把能挤的时间都挤出来卖报,但有时报纸还是卖不完.为了把报纸卖完,他甚至下雨天也要“加班”,披着雨衣,抱着报纸,沿着公交线路一站一站地叫卖,一直到晚上点才收工.

看着父亲整天如此劳碌,刘于新很想为父亲分担一些,可他什么也做不了,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后来,为了让父亲校里校外少跑几趟,他重新“抄”了一份课程表,对父亲撒谎说课程调整了,下午不上课了,他在宿舍自习,让父亲中午吃完饭再去卖报,下午不用跑回来背他上学了,刘正顺信以为真.上午放学后将儿子背回宿舍,一起吃了午饭,他就抱起报纸出门了.

父亲一走,刘于新便试着独自去上学.从宿舍到教室,不足千米,双腿健全的人只需分钟.刘于新走起来却很吃力,每迈一步关节就钻心的疼.走了二三十米,他实在撑不住了,只好坐在地上歇歇再走.这段看似不远的路,他走走停停,竟花了一个多小时.放学后,刘于新又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原路返回.

刘于新的谎言在一个月后被揭穿了.那天,刘正顺下午5点不到就把报纸卖完了,匆匆赶回宿舍却不见儿子,便急匆匆地到校园里寻找.远远地,他看见背着书包的刘于新正拄着拐杖艰难迈步.他踉踉跄跄地奔过去,将儿子背在了背上,一边走一边责怪:“我们来这里是干什么的?是学知识的!你以为你聪明是不是?你这样一去一来,至少花三个小时吧?你受的苦不说,一个下午的时间都被你浪费得差不多了,你还学什么呀?你别看爸老了,但背你背到大学毕业没问题!”

父亲的一番话深深触动了刘于新,他读懂了父亲的苦心,学习更加刻苦.

大一期末考试,刘于新成绩优异,荣获了乙等国家奖学金.大三时,他又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每次领到奖学金,刘于新都感到无比欣慰,有了这笔钱,至少父亲能少操劳一些.

由于长年累月地奔波,风里来雨里去,刘正顺的双腿患上了严重的骨质增生,行走越来越不方便,可他没有告诉儿子,而且没让儿子耽误过一节课.看着父亲日渐苍老的容颜,有时候刘于新会忍不住落泪,父亲却安慰他:“你不用担心我,只管好好读书,困难很快就会过去的.”

2010年7月,刘正顺终于背儿子读完了大学,刘于新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不但被评为优秀大学毕业生,而且被贵州大学录取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刘于新实在不忍心再拖累父亲,想放弃读研,准备找份工作挣钱回报父母,可刘正顺不同意,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老爸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背你多走一程,你现在走得越远,以后的人生路就越宽,舞台就越大!老爸这辈子没啥文化,如果能背出一个研究生,就是累倒在路上也心甘!”刘于新听罢,抱住父亲泪如雨下.

2010年9月,刘正顺又把儿子背进了研究生课堂.58岁的他步子不再矫健,甚至有些踉跄,但依然执著,让无数师生动容.

2011年6月中旬,父亲节前夕,刘于新想在父亲节那天给爸爸做顿饭表达谢意,可因行动不便无能为力.贵州大学大四女生田丽得知刘于新的心愿后,决定帮他.父亲节当天,田丽和其他五名有着同样爱心的同学,用自己的零花钱写了菜和蛋糕,在刘于新的住处做了七菜一汤.晚8点,刘正顺卖报回来,一进门,就听到同学们齐声向他道贺:“父亲节快乐!”突如其来的惊喜感动得他老泪纵横.

2012年3月28日,接受笔者采访时刘于新眼含热泪说:“父爱如山,父亲的脊背就是我的天空,就是我的天堂!还有一年多我就能毕业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毕业后找份工作,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回报父母.”〔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