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69例各期护理干预与再出血发生率的关系

点赞:6732 浏览:185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再出血的诱发因素及时间窗,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每一时间段再出血的发生率.方法:69例患者分成干预组(A组)和常规护理组(B组),以21天前后时间为横轴,以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及排便情况、情绪恐惧心态、疼痛刺激度、床上活动度、修养环境、咽部刺激症如咳嗽、喷嚏等为纵轴进行全程护理干预.结果:2组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有效地预防再出血发生.


关 键 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干预 再出血 发生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39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些病例在恢复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突然的再出血,使病情突然恶化,严重威胁病人生命.而在发病2周内,由于此时间段病情不稳定,无论是医疗、护理乃至患者心理上都会引起足够的重视.虽此期再出血的发生率理论上很高,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21天前后这一时间段是病人从危重向恢复期转换的过渡阶段,此时患者心理感觉、临床症状、病情趋于稳定,很容易让患者遵医性放松,使这一时间段的再出血发生率升高.现将我科2005年6月~2008年1月收治的部分SAH的再出血69例进行诱发因素时间窗分析,采取护理对策,减少其发生率.

资料和方法

病例来源:69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38例,女31例;年龄25~78岁.确诊为动静脉畸形12例,有高血压病史29例,动脉瘤10例,其他18例.临床症状和体征、CT、腰穿脑脊液检查、脑血管介入造影可确诊.主要临床表现头痛患者35例,意识障碍20例,肢体抽搐7例,继发癫痫7例.经治疗后治愈60例,其中再出血治愈2例.死亡9例,其中首次出血3例,再出血6例,均在21天的前2日或后3日这一区间发生,平均住院日数31天.

分组:将69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34例,A、B两组为临床护理小组,A护理组采用不同时间段临床护理干预法,B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法.

方法:①早期(发病2周内)护理干预:由责任组长制订重危护理计划,安排分管的责任护士对病人按计划实施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瞳孔、呼吸形态、临床表现的变化情况,同时指导责任护士对神志清楚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施行特色的心理护理,祛除再出血的诱发因素.如情绪的变化、血压的控制、饱餐、过度用力排便及惊吓、强烈刺激等.②中期(发病21天前后):由责任组长对恢复过渡期提出护理诊断,指导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患者的遵医性.此期制订详细的饮食计划、休息计划,监测患者的情绪改变度、疼痛刺激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使病人在恢复过渡期心态平和、饮食规律、排便通畅、修养环境安静.③后期(发病4周后):由责任组长制订患者的活动计划,如先在床上坐起,由半卧位到坐位、床边活动、床周活动、病室内活动的时间安排及活动量,使病人由绝对卧床到运动状态有一完整的过渡.

结 果

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见表1.

讨 论

SAH如及时确诊、合理治疗、分段特色护理、积极避免再出血诱发因素,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但再出血可使死亡率增加[1],保证治疗前提下,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避免诱发因素尤为重要,是预防SAH再出血发生的关键所在.

蛛网膜下腔出血69例各期护理干预与再出血发生率的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护理干预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