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八)

点赞:30509 浏览:1422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4萨德勒

迈克尔萨德勒大体上可以而且应该被视为19世纪的教育旅行家之一.他生于1861年,大半生生活在19世纪,其职业生活也开始于19世纪.在20世纪开始前几年,他开始关注外国教育.1894至1895年间,他是布莱斯(Bryce)中等教育委员会成员.1895年,他在伦敦教育委员会的特别调查报告局工作,这个职位使他最终确立了对比较教育学科的喜好.最后,成为牛津大学学院领导人长达11年.由于他被任命为1919~1923年加尔各答大学委员会主席,他就有了一个较好的机会重新开始他的教育比较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他满载荣誉离开了人世.

萨德勒没有写下比较教育学科的大部头理论著作.总的来说,他宁愿用报告和座谈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尽管如此,他的最大贡献恰恰是他对比较教育的理论和科学特点所持的新见解.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创者.从那时起,人们出国不再仅仅是寻找国外的可移植的具体经验,而有更多的目的:研究这些经验的深层原因.研究者应该着重研究外国经验的原因,而不是经验自身的“结果”.


比较研究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发现那些能从一国照搬到另一国的机制(虽然不应忽视这种仿效的通常可能性),而在于证明某种外国制度之所以崇高和伟大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以便以后找到某些手段,在认为有必要改正国家生活中某些缺点的情况下,在自己的国土上移植这种精神.

国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八)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比较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虽然萨德勒非常欣赏德国的教育制度,但他谈到任何国家都不能指望靠模仿德国的组织,把德国教育的精髓准确地移植过来.德国教育的组织结构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整体,这是它的成就,也是它的危险所在.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德国教育,否则就不要去效仿它.

由此,萨德勒第一次以自觉的和系统的方式提出了一种信念,这就是:研究一个国家的教育不能只涉及它的学校.萨德勒还认为,不能把“学校制度”和“教育制度”混淆起来,因为这两者不是同一回事.学校制度本身并不就是国家教育.相反,一个国家不依赖任何学校制度也可以采取其他有效方式来训练和教育年轻的一代.

25列宁

列宁在他自己的时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他们关于综合技术教育的理论.列宁在马恩思想指导下研究了综合技术教育的问题.列宁是把综合技术教育当作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现的条件的原则高度来看待它的,他没有把它当作一个具体的技术性问题.因此,把它多次列入党的纲领中,例如19l9年俄共(布)八大党纲中就有这样的文字:“对17岁以下的全体男女儿童实施免费的和义务的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即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了解一切主要的生产部门).等对17岁以上的人广泛开展跟普通综合技术知识相联系的职业教育.”

26阿诺德

迈克尔萨德勒(1861―1943)19世纪最著名的教育旅行家之一.不过,他的工作很多是在20世纪做的,他本人远不只是一个教育旅行家.他不局限于外国教育经验的收集,而是对比较教育方法论的进步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我们也注意到他与他同时代的许多人不同,他严肃地希望自己的评价不要带有主观主义色彩和民族偏见.他严肃地提请注意:比较研究不应事先决定证实什么,而应该去发现客观存在的事物.他告诉我们,最好的比较“不在于试图让比较来迎合我们的倾向或偏见,而在于简单和严肃地把我们看到的东西搞清楚”.

此外,阿诺德也是首先隐约认识到教育制度及其效果永远受一系列因素影响的人之一.这些因素中,除了地理类型、经济和社会诸方面的环境外,他还突出强调历史传统和民族特点.关于教育政策,他特别关心在他的国家里按普鲁士方式建立国民教育部,坚决主张制定强制学生入学的法律,并保证这项法律的贯彻执行(关于阿诺德,参见怀特,1979年,第30~35页).

27尼古拉斯汉斯

尼古拉斯汉斯是努力寻找“解释”教育制度的适当途径的比较教育学家之一.他出生于1888年的敖德萨(俄罗斯),但他主要是在英国开展活动.他对我们这门学科的系统化也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书目索引中列举了汉斯所著的大量著作,最初的著作是1929年出版的,书名为《教育政策原理》.这本书受到赫森的某种影响,而且后来他们俩合作撰写了另外一本书.1929年的这部著作已清楚地表现出,作者倾向于把比较作为主要方法来使用.除了至今仍保持其重要价值的大量著作(主要参见他1930年、1931年、1951年的著作,以及《教育年鉴》上的大量文章)外,他1949年出版的一部著作,无疑是他最著名的著作,使他成为当今比较教育学科的集大成者.这部著作的名称本身已具有重要意义:《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除了撰写大量著作外,他还作为伦敦“国王学院”的比较教育教授,在30年代开展了紧张的教学工作.

下面我们来看看反映在他的这部主要著作中的基本思想.在第一章界定比较教育并揭示它的目的之后,汉斯用三部分分别研究他认为制约着教育制度的三组因素,即:

自然因素:种族因素、语言因素、地理因素、经济因素;

宗教因素:在欧洲的传统宗教中,汉斯选出三派:天主教、英国国教、清教;

世俗因素: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主义.

28阿兰

阿兰(Alain,1868-I951),原名爱弥尔奥古斯特夏提塔,法国哲学家、散文家.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在巴黎亨利第四国立中学任哲学教授.写了不少短篇论文和散文,主要的有《阿兰语录》、《文学论丛》、《政治论丛》、《教育漫谈》等.

阿兰是古典主义教育的鼓吹者.他竭力反对资产阶级现代派教育家热衷于儿童的发展阶段、兴趣、本能等等,认为儿童乃是未来的成人,对所有儿童要有一种共同的课程.认为学习和游戏截然不同.学习不是娱乐,而是艰苦的劳动,教师的基本任务就在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克服这种困难.主张学生应学会几何学和拉丁文,因为从拉丁文可以领略许多古典著作.认为教育作为人的感情的调节器,乃是培养“可信赖的公民”;理想的教师在于关心这个最终目的的完成,而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

(作者信箱:wlr20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