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地质灾害与防治

点赞:12646 浏览:564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具有灾害成灾率高、灾害成因复杂、影响面广、破坏强度大等特点,对公路交通运输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常见的公路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沉降、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在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中,必须根据灾害的类型、特点、规模等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 键 词:公路地质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U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在我国,公路交通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前列.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情况也非常复杂.各地公路面临着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地质灾害,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积极防治,就将阻碍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

1公路地质灾害分析

1.1地面沉降

在我国许多地区,地面沉降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公路地质灾害,对公路的破坏性极大.地面沉降的发生和发展初期通常不易察觉,地面沉降具有“缓变性”.在发现地面沉降后,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并且这种破坏不易修复.损失地面标高、不均匀沉降等是地面沉降带给公路的最大危害.地面沉降使得公路的路基不断沉降,路线发生竖向变化,路面和路基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位移差异.例如,如果地面沉降发生在桥梁路段,就会造成桥墩不均匀沉降,桥面发生挠曲变形,桥下净空减少等.我国部分公路在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地面沉降灾害,导致一些公路工程陆续暴露出一些严重的质量缺陷.例如,广东道路桥梁塌陷事件.

公路地质灾害与防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质灾害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2泥石流

在诸多公路地质灾害中,泥石流具有数量多、规模大、活动频繁、危及面广等特点.具有侵蚀作用的大型泥石流能够使沟谷深度下切,显著改变地表形态,使得两岸山体与沟源的稳定性遭到破坏,造成崩塌或滑坡不断发生,进一步加剧泥石流.泥石流携带的大量的石块将会在平缓地带逐渐停积,进而形成堆积扇.大型泥石流能够将公路直接埋没,将路基和桥涵等设施直接摧毁,从而中断公路交通.通过经常发生泥石流地区的公路如果没有设置充足的排水设施,就难以阻止泥石流散流,公路遭到泥石流掩埋在所难免.突发性的泥石流,还会对道路上的行使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例如,临安市昌化镇在2009年突发泥石流,导致昌化境内的多条公路遭到损毁,道路交通被迫中断.

1.3滑坡和崩塌

滑坡和崩塌发生的范围、时间通常难以准确预测,因此其具有突发性特点.较大的滑坡和崩塌的突发性强,灾害发生的速度快,造成的破坏也很大,对公路及其附近的建筑均造成极大的破坏.滑坡和崩塌不但会破坏路面、堵塞道路、中断交通,还会破坏公路的排水系统,导致公路水毁.例如,甬台温高速公路的柳市路段曾经发生了较大的山体崩塌灾害,导致高速公路被大量碎石堵塞,道路交通瘫痪.

2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1地面沉降灾害防治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淡水资源被过量的开采.鉴于此,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引水工作,缓解地下水过度开采的现状.在全国南水北调的大背景下,加强外流域饮水,合理调度外来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控制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造成的地面沉降灾害.对于已经出现地面沉降的地区,可以采取向含水层加压注水的措施,缓解或阻止地面沉降.对于地面沉降量非常大的地区,应当马上停止或减少开采地下水,以控制地面沉降.与此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回灌,提高地下水位,从而防止地面沉降进一步发展.

2.2泥石流灾害防治

为了避免泥石流灾害对公路的破坏,通常可以采取跨越、排导、拦挡等措施.首先,跨越.采用渡槽、隧道、明洞、过水路面、涵洞、桥梁等措施跨越泥石流.在利用桥梁跨越泥石流多发地区时需要重点考虑冲刷问题和淤积问题.在桥梁孔径确定时,不但要考虑流量因素,还需要考虑阵流特性,确保孔径与净空能够使泥石流无阻碍的通过.桥位需要选在河床稳定和河道顺直处,尽量和河床垂直,切不可在河床的边坡点处设置桥位.其次,排导.设置导流堤、急流槽或排导沟等引导泥石流排出,避免泥石流阻塞桥涵,掩埋道路.泥石流排导沟在公路防治泥石流灾害中应用较广.根据泥石流的特征与类型,合理设计排导沟.为了避免决堤漫溢,降低沟道冲淤,就应当尽量按直线布设排导沟.需要改变排导沟方向时,需要设置足够的弯道半径.第三,拦档措施.在泥石流上游,建筑拦沙坝,拦档部分泥石流物质,削减泥石流的规模,调节泥石流流向,以降低泥石流对公路的破坏.

2.3滑坡灾害防治

改善滑动面土石性质、力学平衡和排水是常用的公路滑坡灾害防治措施.在实际的防治中,需要根据滑坡的性质、成因和规律等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首先,改善滑动面土石性质.改善滑动面土石性质以提高滑动面抗剪强度,实现抗滑的目的.具体方法有电渗法、灌浆法等.电渗法是根据电渗透原理,将直流电通入饱和土层中,疏干土体,增强土体强度;灌浆法是在滑动带附近的岩土中注入化学浆或水泥砂浆,通过胶结、凝固作用提高岩土的抗剪强度.其次,力学平衡法.在滑坡体下方,修筑抗滑板墙、锚索抗滑桩、抗滑桩、抗滑挡土墙、抗滑石垛等支挡建筑物,提高滑坡下方的抗滑力.或是“刷方减载”,清除滑坡上部的土体、岩体,减小下滑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清除的土体、岩体在坡脚堆筑,增加抗滑效果.第三,排水.通过排水,疏干滑体中的水或是减少雨水、雪水等渗入滑体,降低滑坡下滑力.排水主要包括地下水排除与地表水排除.采用支撑盲沟可以排除滑坡体内的浅层地下水;在滑坡外部修筑截流排水沟,能够将滑体表面的水汇集、排除.地表排水时需要注意避免发生渗流,必要时可以采用对沟坡和沟底进行砌筑防护.

2.4崩塌灾害防治

防治崩塌灾害需要遵循分清主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将保护自热生态环境和治理危岩相结合,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在实际的防治中,崩塌防治措施大致可以分成主动防治措施和被动防治措施两类.首先,崩塌主动防治措施.崩塌主动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削坡、清除危石、排水、支撑、支顶、挡土墙支挡、嵌补、支撑托梁、岩体锚固、喷射混凝土防护等.其次,崩塌被动防治措施.崩塌被动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落石槽、拦石墙、明洞或棚洞.崩塌被动防治措施是为了在崩塌发生时,有效控制崩塌的石块、土体等,为公路提供保护屏障,从而降低崩塌对公路造成的破坏.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公路主要面临着以下几种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这些地质灾害对我国公路交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消除这些影响,促进公路交通的稳健发展,相关部门就应当积极防治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