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理念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课“2+1”教学模式

点赞:6590 浏览:154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通识教育理念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施“2+1”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兼顾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发挥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生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完整的人”.

关 键 词:通识教育;教学模式;发展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大学生个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通识教育理念指导.通识教育理念是非功利性的、能唤醒人的主体性、陶冶情操,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在培养“完整的人”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用通识教育理念探索原理课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人格、知识、价值取向和技能素质的培育很为有益.

一、原理课“2+1”教学模式基本思路

原理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丰富、逻辑性强.大学生的思维正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提高较大,对事物是非判断有一定思考,不会盲目接受外来信息,他们对于逻辑性强的原理课,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时代在不断变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才能说服人.从认识论角度看,思政课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就应当注重这些过程.

2005年和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原理课实行“2+1”教学模式是凸现培养“完整的人”的有效方式.

根据“05方案”的要求,原理课共3学分,51学时.我校该课程是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半学年,每学期开课17周,每周连续3节课.自2008年秋季期起,我校原理教研室开始探索教学改革,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把每周连续3节课重新分配组合,利用2/3课时进行课堂教学,有案例教学、问题教学、讨论式、辩论式、访谈式等方式,其中讨论式为主要的方式.1/3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实践性学习与课堂教学一样计算工作量.同时把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成相应的期末笔试占60%,实践性学习占40%.1/3课时的实践教学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内容并与教材相结合,以实践为载体.从方式上来说主要进行“三式”教学:1、自主式.培养每一个学生就必须让每一个参与到教育实践中来.自主式实践教学可以开展独立撰写观后感、读后感、实事评论、读马恩传记、读马恩毛哲学原著、查询资料、网上课程学习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2、协作式.在团队中完成任务,学会合作,是教育培养一个重要方面.协作式实践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如课件制作、校园或社会调查、分析讨论理论或实际问题等活动.一个教学班往往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组成,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人数约十人,共同去解决各小组自己的选题.一般一个小组选择一个题目,这样一来是因为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去研究,二来是因为原理课是公共必修,学生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其它课程任务.对学生的探索成果,教师可以有选择的纳入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实例、方法等.3、集中式.如知识竞赛、辩论、演讲、参观、参加公益性活动等.

二、原理课“2+1”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当前影响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包括客观与主观二个方面.客观方面主要是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大班学生专业背景复杂与因材施教的矛盾;主观方面主要是教师教学设计较单一、学生迫于考试完成学分而学习兴趣不大.要在现状中有所突破有所改变,“2+1”教学模式可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促使原理课成为大学生喜爱、对大学生有用的课程.

(一)兼顾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通识教育理念并不是要求一个人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完,而是培养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具备获取其它知识的能力.“由追求整合的知识到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由智慧的领悟到价值澄清和人格养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这是通识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不易实现又必须孜孜以求的更高目标.”[1](P.286)具有科学与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本质要求.科学素养主要指人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态度与能力程度,强调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求真是核心.人文素养主要指重视对人的利益、尊严、人性、自由等追求的情感及行为风格,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求善是核心.人在追求真善达到美的统一过程中,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行不悖才能使主体产生一种愉悦的体验,人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

大学生由于专业的划分,他们侧重于自然科学或人文方面.原理课“2+1”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大学生,充分“整合”学生的专业背景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把科学与信仰结合起来,把求真与求善相结合,引导人迈向和谐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理论的分析做到求真求善,设计讨论提问问题也突出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统一.在实践教学中,对理工科学生小组以各自专业背景为研究调查,并分析科学中人文关怀方面,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求真过程中求善.比如化学专业学生可以分析人们关心的食物和药物方面一些问题,进而思考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以人为本的结合.这对于自然科学背景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在关注自身研究科学领域同时培养更全面广阔的思维方式,着眼于人的生命、人性、人的存在及价值,特别是人的精神和情感,让科学更好更科学的为人类怎么写作.在文科学生小组中研究社会问题,不仅要求注意对人的存在的思考,也要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求真与求善.如要求美术专业学生以系列绘画的方式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活动、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等,引导他们思考在建设中必须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目标.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内化感悟及外化行为是需要一个过程,原理课通过整合专业知识背景,使得价值与知识、理论与实用结合成为学生的内化,实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统一,促进人和谐发展.(二)发挥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通识教育对于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P.7)尊重人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通识教育理论是这样,课堂教学亦离不开这个核心.教学活动是生成与预设的统一,教师与学生共建的动态过程.教师的预设是要达到培养的目标,以通识教育理论为指导,原理课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主体性带动人格、兴趣、心智、品德和身体各层面发展,强调基础性与宏观性的培养,通过以下二个结合达到目标.


1.课内与课外结合

原理课“2+1”教学模式分为课内与课外二部分,这二部分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统一的.相对独立主要是从形式而言的,课内2个学分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教学围绕教师的主导活动开展的.课堂中讲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内容梳理、针锋观点、原理应用等,采用的方式根据讲授内容的不同可采用讲授、研究讨论、案例分析、辩论、访谈等.这些方式一为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二来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握理论的精髓,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原理课外部分的1个学分实践教学,主要是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围绕学生的主体活动开展的.选题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的,并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衔接.实施的过程由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主、协作和集中式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具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完成研究.

原理课课内与课外二部分又是统一的,主要是从内容而言的.课外实践活动既是课内学习理论知识的延续,又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网上精品课程的完善、图书馆丰富资源、校园网络发展为学生课外学习知识提供很大的便利,可发挥学生自主性,培养深入思考问题,获取信息等方面的能力.理论的学习,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的实践才能变为能够运用的武器,单是纸上谈兵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课外的实践教学成果可以用作课内的材料,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内表现出来,这是对课内教学极大的丰富.原理课“2+1”教学模式课堂内外提供学生参与的平台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课内外活动的内容成为教学整个过程的重要部分,他们的主体性意识和能力得以提升,促使自身合理知识结构和专业体系的形成,又培养思考、创新、拓展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内在与外在、品德与智力、知识与能力、生理与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形成科学知识与信仰的统一,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2.与其它培养计划结合起来

在整个四年的培养计划中,大学生还有许多必须完成的其它教学或实践环节,如志愿者怎么写作、勤工俭学、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创业实践等结合起来这些方面都可以成为原理课利用的环节.这既能缓解原理课课时紧内容多的矛盾,又锻炼学生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科学知识,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以及做人都有引导作用,它的思想性、批判性的理论品质和精神内涵必须在长期中才能逐步领会.因而把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锻炼能力与人格,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通识教育理念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课“2+1”教学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关注人的生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通识教育理念关注长远发展,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人也必须与之相适应.教育应当培养人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具备启发心智基本技能,有明辨力、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责任感等生存与促进发展的素养.原理课“2+1”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不断生成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1.思想上的生成

原理课培养的大学生是坚信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在道德、品格、心理和精神世界方面有正确理解.能促使自身道德发展、人格不断完善,有自我扬弃与提升的动力,不断摒弃落后、保守、狭隘和庸俗等消极态度与思想,了解人生价值,具有自我建构健全思想机制的能力.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都应当培养大学生这种思想的生成,为适应社会变化提供基本的思想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也就要求人是具备这样的思想素养.

2.思维上的生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利用理论科学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具有批判精神,分辨事物,不被物所迷,失去自我.原理课教学模式在思维上以归纳型思维为主,充分发学生挥原有知识的作用,建构新的或完善原有的水平.这种归纳型思维的训练,可以开拓思维,也促使学生具有知识迁移、整合的能力.为大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或进行其它领域实践提供基本的思维路径.

3.人际交往上的生成

小组讨论完成部分课堂教学任务,课外实践教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的完成,都强调人与人的协作.在合作中学会与人相处,在人与人之间,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研究任务,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4.个性的生成

“2+1”模式中课堂内是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各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可以大胆提问,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思考,表明自己的观点.课外是以导为主的实践教学,在其中大学生可以有个性的极大展示.课外实践自主式进行的活动,学生在读经典、学典型、听红歌、写感受中学生可以尽情表现自我感受;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协作式各项任务,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助和自我选择来实现,把自身的优势与独特体现出来,激发人的发展,对学生个性的生成提供平台.

当然,在这种模式过程中,也还存在着学生消极参与的问题.如小组协作完成任务时,有同学不付出劳动,但会因其他同学的辛苦劳动而享受成果;在参观活动过程中会出现有同学不用心观察而仅是走过场;个人阅读经典或其它独立完成的工作可能会从网络上直接找现成答案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2+1”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他们成为“完整人”,让学生体会到原理课对他们发展的促进作用,能从原理课中受益并是终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