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

点赞:5716 浏览:166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根据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经验,本文系统探讨了特

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目标、建设任务、建设思路等建设举措与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建议,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与方案.

关 键 词: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广西财经学院开设时间最早的一批专科与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多年的建设与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构建了运行机制灵活高效、教学科研资源配置合理的制度保证体系、基础条件支撑体系以及较具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框架,形成了清晰的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思路;而且形成了一支研究方向明确、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在区内外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良好学术声誉的的师资队伍.2008年11月,广西财经学院申报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东南亚方向)”专业被教育部等部门正式认定为高等院校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确立了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指导思想.为了将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成为在广西区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品牌专业,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和《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等文件为依据,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主动地适应我国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所面临的新环境、新要求和新挑战,在广西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该专业积极应对国际化商务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和变化的社会现实需要,以宽口径、厚基础、分阶段、强能力、重实效为专业建设的基本准则,合理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力争探索出一条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专业建设与实践道路.

2.建设原则.经过反复研讨和调查,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确定了五条基本建设原则:一是以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为目标,以适应区域经济合作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力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在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二是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怎么写作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力争培育出一支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教学和科研创新队伍;四是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为申报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奠定坚实基础;五是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取得的相关成果将对国内相关院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二)明确了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与任务

1.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根据广西财经学院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具体定位、现有的资源条件和未来的拓展潜力,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被定位为:在进一步整合广西财经学院专业建设资源的基础上,通过3~5年的建设与实践,力争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打造成为在区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获批的研究项目和取得的建设成果将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怎么写作;将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务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国际化商务人才.

2.特色专业建设的任务.实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总体目标的突破点是:一是师资队伍实力较强,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6人、硕士11人),力争新晋升教授2~3人,引进或培养博士3~5人;二是现已完成相关科研课题1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50余篇),力争使部分研究成果进入地方党政和行业决策层;三是公开出版学术专著5部,出版有影响的特色教材6部,争取在本学科权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8篇,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四是建立和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东盟经济信息中心”,创建有特色的校内外学生创业园5个,建立有效的特色专业建设网站;五是通过国际经济与贸易(东南亚方向)专业建设带动其他专业建设与发展,力争“应用经济学”成为自治区优秀特色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等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六是力争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试验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国家级特色专业阶段性建设成效

1.为促进广西财经学院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特色专业在同类专业建设中的示范作用,现已成功举办两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讨会,通过研讨深刻剖析了现有区域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国—东盟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2.特色专业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启动以来,已正式出版《东南亚经济与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东南亚市场营销》《国际结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教程》《东南亚经济技术合作》《东南亚市场调研与预测》《东南亚政治与文化》和《国际贸易学》等9部特色教材,系列特色教材的出版和使用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3.探索校企校地人才培养新模式.现已建立“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就业培训基地”、“商务部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考试中心广西考培基地”、“广西财经学院‘华力’贸易与营销研究院”、“广西财经学院‘华力’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华力贸易与营销实验班”、“春贸社”、“新胜利班”、“统一集团人才基地”等校企校地人才培养基地.4.课程、专业与学科建设成果丰硕.2009年,《东南亚经济与贸易》课程获批为广西财经学院精品课程,同年6月该课程又获批为自治区精品课程;2010年,《国际单证理论与实务》获批为国家双语实验课程,实现了广西财经学院国家级课程建设零的突破;2010年成功申报“国际商务”本科新专业;2011年,“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被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规划建设单位.

5.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该教学团队在职称和学历结构方面搭配较合理(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4人),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广西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人.

6.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开展特色专业建设以来,该专业教学团队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50余篇,专业建设与教改论文15篇);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或西部项目3项);获批省(部)部级科研项目4项、教改项目2项,横向课题10余项,有3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奖励.此外,特色专业班级的学生科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15项成果在广西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获奖.

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基本经验

经过四年的专业建设与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其建设与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1.以宽口径、厚基础、分阶段、强能力、重实效为专业建设之基本准则以及合理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推进方式对特色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定的建设经费投入与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对特色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将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建设、人才培养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取得特色专业建设成果;“双师型”和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队伍的形成加速了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3.在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该教学团队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积极将学科专业建设成果及时转化到教学和社会发展第一线,最终实现教学改革质的突破.

4.特色专业建设始终保持开放式办学理念,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坚持突出东南亚经济与贸易专业方向特色,积极开展东南亚经济贸易方面的研究以及与东南亚国家高校间学术交流,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努力提高科研水平,积极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做强做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四、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特色专业建设初期,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自特色专业开始建设以来,尽管部分教师在职称、学历等方面得到了提升,但没有培养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这与特色专业建设的初设目标相差甚远,这是下一阶段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2.建设经费的不足与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色专业建设.由于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为自酬经费建设项目,项目获批后,尽管该校进行了经费配套,但与获得国家经费资助的同类项目相比,该项目的建设经费依然捉襟见肘.此外,由于学校管理体制的制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难以付诸实施.

3.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尚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均需继续进行更新调整.具体而言,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和应用型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课程体系上,应大胆尝试开设具有东盟区域特色的课程;教材方面,应根据当前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及时改编部分具有时效性的特色教材.

4.特色专业建设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还需进一步落实,尤其是急需建设一批常设性的、管理规范的且能真正产生实效的产学研基地.同时,特色专业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并未得到真正体现,以至于常规性的建设成果较多,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较少.

进一步推进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师资力量制约瓶颈.为此,应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包括教学主导型、科研主导型和实务操作主导型在内的各类高学历、高职称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不低于三分之一的专任教师应为同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专业从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二分之一以上的专任教师应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双语型”专业课教师;五年内30%以上专任教师达到博士学历水平;每个教师均具有自己主讲和负责建设的专业课程与专业研究方向.

2.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特色专业建设的软硬件建设.没有一定的经费投入,特色专业建设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在经费投入方面对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经费使用应考虑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现阶段在共享和高效使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公共实验室、公共图书馆以及网络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方正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库和SpringerLink与WorldSciNet外文数据库的前提下,重点改善现有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在现有的ERP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扩大中外主要经济数据库的包库使用范围,大力推进网络资源环境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多媒体专业资料库建设工程,通过信息化工程丰富和扩大图书资料的内容与范围,降低资源利用成本.

3.进一步完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为此,实践中应组织召开有各方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共同参加的研讨会来进一步修订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对相关主要课程进行梯级分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课程主讲教师制度,培育专业核心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的校级精品课程,并按自治区级重点和精品课程的标准加强建设;在专业选修课《国际怎么写作贸易》等网络资源环境探究性试验课程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建立3~5门特色专业选修课程,突出实验性、研究性和设计性教学特色;在现有《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合同》、《国际单证理论与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双语教学的课程数量,并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教务处的统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加快建立健全各类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效果考核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提高课程教学过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教书与育人的高度统一.

4.进一步完善特色专业建设的相关制度.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加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及时聘请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管理者来担任相关课程的授课任务,并担任学生的就业及实习实践导师,加强网络课堂建设和网络课程开发,重视外语教学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逐步增加学术交流的频率和水平,在加强内部学术交流的同时,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筹备建立科研机构,努力提高本专业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对政府与企业有关部门的专业咨询怎么写作、知识更新培训和高层次人才规范化培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