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跨越

点赞:4195 浏览:168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891年,青岛建置,此后,这座城市一直在慢慢地成长、变迁.在百余年的风云岁月里,她的容颜与大海的潮涨潮落一起,不断变换.

观察青岛一次次蜕变的轨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这里发生的沧桑巨变,不难发现这座城市的跨越,是从区划调整到产业升级,从地位上升到内涵提高的全方位转型.

1984年5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青岛与其它13个沿海城市为全国首批开放城市.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下发国函文件,批复青岛实行计划单列.

“国务院决定对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并同意在青岛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这是1986年国务院下发给山东省人民政府的批复文件.

如果说,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对于青岛来说,是一种外部地位的提升,是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重大历史节点,那么,1994年和2012年青岛的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则是从内部进行的改革,这两次行政区划调整,使得“大青岛”的格局一步步从蓝图上凸显出来,成为现实.

当然,“大青岛”不能仅仅通过合并几个区来实现,不同的区域之间以及整个城市与外部之间,只有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强有力的交通框架才能真正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施东部开发战略,青岛的形象不再拘泥于逼仄的老城区,从而进发出新的活力;胶州湾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的贯通终结“青黄不接”的历史,为青岛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跨越又注入了一股力量.

经过这一次次大胆突破、勇于创新的改革,如今青岛的模样,已经从最初的规划图中跳脱出来.30年前,青岛的地标可能是八大关、栈桥等这些位于老城区的地方,而30年后的今天,五四广场、奥帆基地等东部新地标已经成了青岛的象征.年轻的青岛,冲出羁绊,在山海之间的土地上,萌发、生长、崛起.

伴随着城市地标的变化,30年的时光,足以令一座城市的脚步沿着蜿蜒的海湾,由西向东,走出一道神奇的轨迹.

跨越的脚步,也会受到阻碍.曾几何时,青岛,这座有着诗意名字的城市,却是一座干涸的城市.工农业发展受到缺水的限制,甚至连生活用水也严重不足.水,成了城市发展最大的瓶颈.1985年5月,就在青岛获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第二年,国务院批准引黄济青.这项对青岛意义重大的工程于1986年4月15日开工兴建,1989年11月25日正式通水.青岛,突破了水的束缚.


30年来城市的跨越,同时也不仅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的崛起、桥梁隧道的贯通、经济数据的增长,更体现在城市文化内涵的提升.

有人这样形容“软实力”:它不是高楼大厦,但却让钢筋水泥融入了创造的、生活的温情;它不是高速公路,但却影响着一个城市奔跑的速度、品质、耐力和安全;它难以体现为指标、数据,但却时时测算着一座城市的魅力、潜力、凝聚力.

的确,一座外表光鲜亮丽的城市,倘若缺少了“软实力”,也会被人称为“文化沙漠”.而“硬实力”与“软实力”往往也是相辅相成的.历史上的青岛大学名师云集,建树颇多,曾经为提升青岛的文化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做出了贡献.而随着后来迁往济南,青岛便缺少了一座以城市名字命名的综合大学.青岛“硬实力”的提升,催生了青岛大学的重建;而青岛大学也成为青岛的一张文化名片.

青岛的跨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蓝色经济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青岛如愿成为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从此,青岛又有了一张新的名片――帆船之都.蓝海茫茫,帆影点点,青岛,走向了世界.

跨越,是永不止步的,正如改革从未停止.如今,青岛正在向着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迈进,西海岸经济新区、中国蓝色硅谷如同两只羽翼,在胶州湾畔扇动起新的风潮.

30年前.青岛的地标可能是八大关、栈桥等这些位于老城区的地方.而30年后的今天,五四广场、奥帆基地等东部新地标已经成了青岛的象征.年轻的青岛,冲出羁绊,在山海之间的土地上,萌发、生长、崛起.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