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妒的小欣

点赞:2785 浏览:101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个案经验

没有人生来便是做贼的.学生毕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的可塑性还很强,只要方法得当,适当引导,彻底矫正他们的偷窃行为不是没有可能.然而,学生的心灵又是纯洁脆弱的,任何过激的言辞、举措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在矫正他们的偷窃行为时,除了查找原因,对症下药,还必须因人而异,讲究策略和方法.

初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质量调研考试之后,班级中经常有女生的文具离奇失踪,而过两天,有的会在小欣的文具袋或手中发现.小欣总辩解说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一样.没办法,我就让班干部观察她放学后的行为.结果发现,小欣老是先走出教室,然后,又绕道回来,大约五分钟后才又走出教室回家.第二天,总会有人报告说文具又被偷了.甚至有一次,小欣正在一个女生的文具袋里翻腾着什么被同学当场撞见.小欣的做法已经不是一时之为了,为什么只偷女生的文具呢?她在以前班级表现怎么样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分别约见了小欣去年的班主任陈老师和小欣的家长.

陈老师谈到了一个现象:老师表扬同学,全班热烈鼓掌时,独有她老是朝桌子上一趴,拿着文具玩.

小欣妈妈是小学老师.她谈到,小欣从小在赞美声中长大,“到了初一,脸上长了许多小痘痘,自己天天对着镜子唉声叹气,没有心思学习,劝也没有用.成绩下滑了,老说自己没有用,总提不起精神.最近,总喜欢带回各种各样的文具,在我和她爸爸再三追问之下,才说是拿同学的,这不,我们也正准备来找老师交流交流呢,您说这孩子怎么办是好呢?”

我找来小欣.看到妈妈来了,又听到这样的话,小欣激动地说:“谁让她们比我优秀,脸上比我光滑啊,还看不起人,还老是对我指指点点的,我就是看她们不爽!”说完夺门而走.据她妈妈当天里说,小欣晚上在家哭了很久.

的确,被偷女生都比小欣优秀,且从长相上看,脸蛋都比小欣漂亮.但事实上没有人看不起小欣,更没人对她指指点点.


显然小欣的偷窃行为,属于一种嫉妒心理的外在表现,其因主要是认知出现了偏差.

一是因自身生理和心理因素产生的认知偏差.初中阶段正值青春期,青春期发育被称为“危机期”或“困难期”,这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学生会遇到许多压力、矛盾和危机,因此也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从而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小欣脸上有青春痘,就认为自己比别人丑;自己的成绩没有一部分女生优秀,就认为自己学不好了,没有用了.这显然是属于过分概括化的错误认知,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而一旦将这种评价转向他人,就会一味地责备别人,并产生愤怒和敌对情绪,实际上就是妒忌别人,对自我失去了信心.如果把情绪转向别人,那就是出现了第二类的偏差,即对他人认识出现偏差.别人脸蛋比自己漂亮,别人在某个方面比自己优秀,就认为别人是成心与自己比,就瞧不起自己,就指指点点.这种坏情绪只要有合适的契机,它就会爆发,因为它使小欣抑郁、焦虑,犹如,也就是说,小欣妈妈如果不来学校,小欣的爆发迟早也会发生.没爆发时,小欣就用偷走她们文具的方式来让她们也如自己一样痛苦,从而满足自己内心的平衡,其实,她偷的不是文具,不是嫉妒,而是自信了.

二是受成长环境与成长经历影响产生的认知偏差.小欣小时候可谓多才多艺,钢琴过十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长得漂亮可爱,可以说没有受到任何挫折,而她的周围每天都是赞美声一片.这是一个在甜水中长大的孩子,这就在她的意识中形成一种概念:我必须是优秀的,我是可爱漂亮的,如果我不这样了,就没人在意我了,就是失败了,我就要被人瞧不起了.所以自己必须成为人们赞美的人物.一旦没有人赞美了,她就认为自己差了,没有用了.这正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即绝对化的要求,就是要求一切以自己意愿为出发点,我必须优秀,必须受到别人赞美,如果没有,就难以接受,从而陷入情绪困扰当中.其实人不可能事事都顺心,事事都成功.这样的成长经历和生长环境是小欣遇到问题就有挫折感,就低沉沮丧的重要因素.

要改变小欣的偷窃行为,需从改变其认知入手.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辅导.

一、宣泄心中不良情绪

通过预设的问题促使小欣宣泄心中不良的情绪.我与小欣在第二天的下午进行了第一次谈话.这是一次倾诉性的谈话:

我: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很不好受,她们在某个方面比你优秀,你觉得很难过,是吗?

小欣:是的.

我:你觉得,在你看来她们比你可爱,你也很不是滋味,是吗?

小欣:是的.

我:她们受到老师表扬,而你没有,你听了,觉得自己好没用,是吗?

小欣:(哽咽)我觉得自己太差了,什么都没人好,我当然难过了.

我:我理解你内心的感受,那就痛快地说说吧!

小欣尽情地宣泄内心感受,我只是认真地听着,适时地点头,以表示我的理解,表明我在分担她的感受,为和她的进一步交流、取得她的信任打下基础.

二、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通过引导,使小欣认识到引起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的人或事件,而是自己对别人或事的看法、态度、评价等认知内容,使小欣明白,要想改变情绪不是致力于改变别人或事,而是应该改变自己的不合理的认知.

我:我们班有没有同学在各方面表现和你差不多,甚至还没有你优秀?

小欣:嗯等有,有许多呢.

我:那他们有没有说你瞧不起他们?说自己什么都不行了吗?

我:那他们有没有说你瞧不起他们?说自己什么都不行了吗?

小欣:好像――也没有.

我:你说她们瞧不起你,她们有对你说什么或做什么吗?

小欣:也没有.

我:你认为你的看法是否带有自己的主观性呢?

小欣:等

忌妒的小欣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认知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我:拿了别人的文具,更难受的是不是还是我们自己?

小欣:也是啊.

小欣转入对自己的较为理性、全面的思考.她的情绪也开始轻松起来,脸上也舒展开了.

三、重新认同自己

首先,我在班级展开了面对挫折的讨论,让同学们说说如何面对挫折,播放了许多面对挫折的视频,特别聘请小欣做讨论会的主持人.

接着,我筹备了名为“走出自我阴霾,放飞青春风采”的主题班会,效果非常好.她的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光彩.

现在,小欣能够和大家开朗地交谈了,回到家,话也多了,慢慢变得自信了.

(江苏连云港灌云实验中学李洪德)

知识链接:

认知疗法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的见解等等.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检测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该疗法主要的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试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所呈现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