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建筑

点赞:21754 浏览:1033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西方建筑经历了风格迥异的不同历史时期,这与被儒教思想统一了两千多年的中国的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建筑在其每一发展阶段的特征显著,稍具常识之人即可一眼分辨出哥特式与巴洛克式建筑,而中国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递延变迁的痕迹则微乎其微.

希腊神庙是比较典型的建筑,希腊神庙的发展到公元前6世纪,形成了长方形神庙,的发展以廊环绕的“围柱式”准形式,字希腊神庙中柱子的作用最为重大,它和起上檐部的不同处理,决定着它整个神庙的面貌,老希腊流行的柱式有三种,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楼式和科林斯柱式.其中帕特农神庙才用了多立克的围柱式形式,并且在台阶的建造和柱子的设计上,运用了科学的“视差矫正”方法加强效果.中国的庙宇.普通正堂为四墙环对,为其它附属建筑之中心.庙宇之典型图样,大都是分为数个庭院;凡主要之建筑物及正门,均系坐北朝南.进入庙门,须经过一联串之庭院.古老繁茂的大树点缀着环境,波折弯曲的桠枝,与一排排直立的廊柱,相映成趣.

庙宇结构有三个主要部分:即台基、主体与屋顶.台基在中国建筑上,非常重要.城门楼,虽为数层,其向上之伸展,仍不集中于高度,反而辅以屋顶,洋台,中楼等形体强调横展的特质.中国建筑始终保持横长,中国建筑的“横长”走向与以“向上”发展为主的哥特式根本不同,这种“向横”伸展的要基导源于中国的数目字.罗马的数目字好像直伸的手,而中国的数目字却像横伸的手.因此任何西欧的建筑形式,都无法向中国建筑术之情调进攻,中国的建筑型,正好与西欧之哥特式形成对比.

西欧的倾向是减少屋顶的重要性,甚至以飞檐,或顶边矮垣把屋顶遮蔽起来.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屋顶才有遮风避雨的作用,他们的屋顶有时是由两层或三层的中楼来建造的.中国人并不倾向墙体而是倾向于屋顶才能遮风避雨.墙与屋顶比较,墙好像没有多大作用.这样说起来,那么中国的长城,和其它高大的城垣,以及许多的小城墙,岂不是不合理吗?可是我们这时所谈论的,是一个建筑的围墙,墙在中国有两种作用:保护与隔离.中国人不以墙来支撑建筑物,因此墙壁在中国庙宇住宅的建筑中,只占次要的地位.在欧洲的建筑,墙不尽充当保护和隔离的作用,而主要的是支撑建筑物,因此墙壁扩大,而屋顶却相形见小了.相反的,中国的墙壁只尽保护与隔离的作用,屋顶才是主要的部分.墙壁好像营地的,围墙圈成各家族的帐棚.

中国的建筑与西方的建筑有些差异,从庙宇和教堂可以看出,西方建筑的特点是开放、轩敞、一览无余明快、健康、乐观、积极的.中国建筑的特点是封闭、内敛、深藏不露.这种差异可以从东西方文化中找到原因.

西方文明的源头有二,一是古希腊文明,一是中东的基督文明.古希腊文明中特有的是酒神文化,酒神狄俄尼索斯象征着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这种享乐与丰收、富饶联系在一起,因而是明快、健康、乐观、积极的,这与中国失意文人消极、遁世的及时行乐思想大相径庭.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有着人的七情六欲,也折射出这种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与科学的源头都在古希腊,继承了希腊精神的罗马人又发展了法治精神,这些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基督文明给西方带来了宗教品格,其特点是罪感文化与契约文化.认为人生来有原罪,所以摩西与上帝订立了十戒,遵守戒约可以上天堂.这种契约文化从外部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对酒神文化的张扬进行了矫正.总之西方思想文化更多地是石头般的真率、质朴、刚硬、雄壮.

中西方建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西方建筑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与西方相对,中国的儒教可以说是一种耻感文化,讲究温良恭俭让,讲究忠恕之道,忠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总之要推已及人,强调自我约束,强调从内部调节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如果做不到这些,则足以羞耻.由此出发,中国人素有忍的传统与韧的精神,“小不忍而乱大谋”、“欲速则不达”是忍,“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也是忍.中国的自然条件与历史环境培育了国人的坚韧精神.佛、道,做为宗教是儒的制衡与补充.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木材的细致、深秀、坚韧、柔美有更多相通之处.


东西方民族的文化与性格差异在建筑材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从整体上来看,西方建筑从正面一个方向即可获取主体印象,庶几可窥得全貌.即使加上草坪、花园,也在开阔之处.中国的宫室建筑要在空中俯瞰的审视才可获取整体轮廓,此外大门口还要加上照壁,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中国的园林建筑回环、繁复、曲折,决没有西方的草坪、花园来得直接、简约、开敞.中国无论宫室还是园林,一律圈以围墙.西方建筑的围墙在若有若无之间,即使有,也不给人封闭、压抑的感觉.在此举两个例子,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西方建筑的这些特点.一个是比萨教堂,属于罗马风式建筑,著名的比萨斜塔即是它的钟楼,就在它后面.另一个是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财政大臣富凯的府邸,属于古典主义建筑.

这种差异同样可以从东西方文化中找到原因.起源于希腊的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这种海洋文明富有商业精神.古希腊的奥德修斯和伊阿宋即是典型的海洋冒险家.《圣经》中记载犹太人在埃及、巴比伦等地不断流转迁徒.中世纪的骑士在欧洲各地游击作战,骑士精神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明.后来的麦哲伦、哥伦布的探险之旅更是改写了整个世界史.美国是一群来自欧洲的冒险家的后裔建立的,后来很多美国人到西部淘金,他们追求梦想的过程成就了美国的西部大开发.总之,西方海洋文明富有外向的扩张性.

而中国文明可以说是黄土文明,这种黄土文明即是农业文明.东西方的这种文明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很大.中国人安土重迁,家园不仅提供衣食,而且是宗庙所系,古训有“父母在,不远游”和“叶落归根”.战国秦汉时的纵横家、游侠者流在后世几乎消失了.中国的几次北方人向南方的大迁徒都有军事政治方面的原因.中国人自居于天下之中心,对待周边夷狄民族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实行德化要近者安而远者归,要四夷宾服.总之,中国文明富有内向的聚敛性.

西方建筑个有中国建筑与自己的特点,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文化.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还有很多差异,它们的差异不仅从文化上从其它方面也有,例如自然物候、材质原料、社会条件、技术水平、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但文化的差异是其根本原因.